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二戰時,高射炮如何防空?為什麼炮彈總在轟炸機周邊爆炸?

二戰時,高射炮如何防空?為什麼炮彈總在轟炸機周邊爆炸?

早在1870年普法戰爭時期,普魯士軍隊就用「氣球」炮打高空氣球。從此高射炮跟飛行器成了冤家,糾纏百年。

二戰時期,轟炸機是效率最高的武器之一,炸的納粹和鬼子苦不堪言。所以機群所到之處,總有成群的高炮列隊歡迎。一朵朵「死亡之花」在身邊綻放,被它吻過的飛機遍體鱗傷。

飛機移動速度快,擊中它很不容易。要想在飛機附近爆炸,除了高超射擊技術,還需要引信幫忙。大口徑高炮通常用時間引信,小口徑高炮用觸發引信。

早期的時間引信是葯盤引信。引信中有火藥盤,轉動刻度選擇葯盤燃燒起點,進而控制起爆時間。這種引信在陸炮上很好用,空爆殺傷士兵效果不錯。

在高射炮上效果不好。炮彈要飛到五、六千米高空,那裡氣壓低、溫度濕度變化大,火藥燃燒不穩定,導致爆炸過早過晚或不炸。

所以1916年,德國克虜伯公司研製了鐘錶時間引信。採用機械計時裝置,和機械手錶中的機芯差不多。調整刻度設定時間,時間到了釋放擊針,引爆炸彈。

比如德國Flak 40型128毫米高射炮彈,可在1.5~29.5秒之間設定時間。炮手將彈頭插入引信測合機,便可以自動設定,提高了速度和準確性。

轟炸機群來襲時,遠程防空預警。高炮群用大型光學瞄準鏡搜尋目標,測定斜距、方向、速度和高度。射擊指揮儀計算諸元,通過電纜或口令傳到炮陣地。

高射炮裝定諸元,設定引信,對著敵機航路上的某一點齊射。這個點包含提前量,炮彈飛到時正好與飛機相遇。然後漫天彈幕,等著飛機自投羅網。

要說這轟炸機也夠倒霉的,換個航線不行嗎,偌大的天空哪兒不能飛?拉到萬米高空,在高射炮射程之外投彈,你能耐我何?

在二戰時代,這個真不行。目標是固定的,炸彈滑翔距離是有限的,瞄準鏡精度是粗略的,攔截飛機是兇狠的。轟炸機不像戰鬥機那樣靈活,只能靠編隊保護,在領航飛機帶領下沿預定航線飛行。

一旦脫離編隊,單架轟炸機很快就成為攔截機的盤中餐。另外,在二戰原始導航下,沒有領航飛機很容易迷航,結局一樣悲慘。所以很多時候,轟炸機群不得不硬闖防空陣地,頂著漫天彈幕轟炸目標。

好容易闖過中遠程火網,還要面對小口徑高炮攔截。小口徑高炮通常是觸發引信,擊中目標後爆炸。

不用時間引信是因為彈丸體積小、破片少,彈幕威力不夠。再加上距離近、高度低,飛行時間短,命中概率高,觸發引信效果更好。

這邊轟炸機為了提高效果,接近目標時還要降低高度、速度,減少機動,給投彈手一個穩定投彈環境。很多飛機進入低空,基本就不考慮返航的事兒了。

好在轟炸機夠結實,大口徑高射炮效率也不高。受技術限制,大口徑炮彈的炸點一般離飛機較遠,平均要2000多發炮彈才能擊落一架。直到1943年,美國研製出新型VT近炸引信,改變了這一切。

原本是英國人最早研究近炸引信,二戰早期就發明了Pistol710光學近炸引信,但效果不好。二戰時英美技術共享。於是美國接手,經數千次實驗後搞出了VT近炸引信。成為與雷達、原子彈並列的最高機密之一。

它的原理是真空管收發電磁波,通過多普勒頻移效應判斷距離。目標越近頻移越強,強到一定程度,接通電路引爆彈丸。

這種原理現在看起來很簡單,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比如自動門,就基於多普勒頻移原理,和VT引信一樣。只不過自動門用微波感應人體,VT引信用電磁波。

1943年1月5日,美國「海倫娜」號巡洋艦127毫米高炮用VT引信炮彈擊落日軍轟炸機,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和風漫談原創,禁止抄襲。

VT引信無需設定時間,朝飛機航線前方開火就行。什麼時候爆炸,炮彈自己決定,效率大大提高,平均彈藥消耗從2000多發迅速降低到500發。對付德國V-1飛彈也不錯。

這技術德國、日本都沒有,所以鬼子艦隊防空很差。什麼「大和」戰列艦、「加賀」小航母都在飛機轟炸下覆滅了,也沒能阻止蘑菇雲在腦袋上開花。

綜上,在優秀射擊指揮系統和各種引信合力下,高射炮將一朵朵「死亡之花」送到飛機身旁,上演了一場又一場防空大戰。

和風漫談原創文字,歡迎關注。圖片來自網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和風漫談 的精彩文章:

TAG:和風漫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