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里夜宿山寺寫下一首詩,初看平平淡淡,細讀卻令人叫絕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是我國南宋時期著名詩人。與陸遊、尤袤、范成大並稱為「中興四大詩人」。現存詩作四千二百首,有「一代詩宗」的美譽。其詩以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而著稱。但是一些詩作,仍然需要細讀,才能看出其背後的深意。譬如,本文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宿靈鷲禪寺》。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宿靈鷲禪寺》是楊萬里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它是楊萬里於淳熙六年(1179年),自常州西歸故鄉吉水途中,投宿於永豐靈鷲禪寺時所作。這首詩在藝術上的特色,便是借事寓意,以物比人。看似描寫夜宿山寺時,所聽到的山泉,實際上是藉此諷刺了當朝的一些官員,可謂入木三分。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楊萬里的這首《宿靈鷲禪寺》:
初疑夜雨忽朝晴,乃是山泉終夜鳴。
流到前溪無半語,在山做得許多聲。
首句「初疑夜雨忽朝晴」,意思是說,楊萬里夜宿山寺時,聽到屋外有水聲,一開始以為是夜裡下雨,但到了次日早晨起來,卻發現夜裡根本沒有下雨。這裡的「疑」字,用得極其巧妙,它不僅暗示了楊萬里對「夜雨」的判斷是出於猜測,還為下文解釋緣由埋下了伏筆。同時「夜雨」和「朝晴」,句內對仗也極其工整。
次句「乃是山泉終夜鳴」,則是楊萬里解釋了自己之所以產生「夜雨」判斷的緣由。即原來夜裡聽到的聲音,是急湍而下的山泉發出的聲音,它終夜響個不停,恰似雨聲。結合這兩句詩來看,可能是楊萬里夜宿山寺,在睡意朦朧中產生了這種判斷。而這種判斷,它也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現象。
第三句「流到前溪無半語」,意思是說,楊萬里順著山泉下山,發現它流入山下溪水後,便沒有了在山裡那種因曲折而產生的潺潺作響聲。至於為何流入溪水後,就變得靜寂無聲,自然是因為溪水寬闊且深。從這句詩,其實已然能夠得知,所處環境的變化,同一種事物會有截然不同的表現。
最後一句「在山做得許多聲」,即山泉在山裡所產生的那些聲音。然而這句詩卻是這首詩的畫龍點睛之筆。它諷刺了那些做官前指點江山、高談闊論的人,一旦進了朝堂,掌握了權力,便尸位素餐、了無建樹了。把自己的抱負和當初的憂國憂民也都拋於腦後了。
唐代大詩人杜甫曾有「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其詩意便與楊萬里這首詩相近。所以「在山」、「出山」也就比喻在野、在朝了。無疑楊萬里這首詩,初看平平淡淡,細讀卻令人叫絕。它所諷刺的那些見風使舵、沒有官德的人,可以說是遍布了整個封建社會,具有歷史的普遍性意義。
綜觀楊萬里的這首詩,雖然它並不出名,但是其深意,卻是值得發人深省的。並且楊萬里能夠從大自然普通的山泉中,剖析到具有哲理性的意蘊,這點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孟浩然漫遊吳越,寫下一首絕美詩作,被譽為唐人寫景典範
※杜牧很經典的一首詩,最後一句語意雙關,妙絕千古
TAG:慶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