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讀一次哭一次,蒙恬的兩句話,到底有何感人之處?

曹操讀一次哭一次,蒙恬的兩句話,到底有何感人之處?

曹操歷來被視為奸雄,但拋開演義的成分不說,以客觀的角度評判,三國中根本就沒有英雄和姦雄之說,不管是劉備曹操還是孫權,他們都可為英雄,都可為奸雄,亦可為梟雄,只是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已。

和劉備和孫權相比,曹操則更顯得文武雙全,我們常聽「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等膾炙人口的詩歌,在文學成就方面,曹操明顯要更勝一籌,我們不妨從一個文人的角度來看待曹操,以一個感情豐富的大漢文臣來看待曹操,來說說他為什麼讀到蒙恬的兩句話時,總是痛哭流涕,但在此之前,必須要了解蒙恬這個人。

在秦國的將領中,蒙恬的功勞數一數二,但他並不是土生土長的秦國人,其祖籍在齊地,爺爺在齊國不受重用,聽到秦國正在廣納人才,遂舉家遷往秦國,入朝為官。

蒙恬的爺爺是一位猛將,由於戰功,很快官做到了「上卿」,蒙恬也成了名將之後,和自己的弟弟蒙毅一同為大秦效力,二人並沒有辱沒祖上的名聲,甚至使得蒙家更加的輝煌,他們兄弟二人都是秦始皇最信任的將領,蒙毅被安排在咸陽,蒙恬則被派到北方抵禦匈奴,以內以外鞏固大秦江山。

而蒙恬的另一層身份則是公子扶蘇的老師,秦始皇把秦國最強大的軍隊交給了他,又把最有才華的兒子也交給了他,可見蒙恬深受信任,他是秦始皇最信任的人之一。

但蒙恬為人耿直,曾經毫不忌諱的建議秦始皇殺掉宦官趙高,可秦始皇並沒有那麼做,趙高表面上對他畢恭畢敬,實則心裡恨透了對方,後來他夥同李斯篡改遺照,逼著扶蘇和蒙恬自殺。

蒙恬並不是沒有頭腦,本意勸扶蘇回到咸陽,查明原因,若旨意為真,到時候在自盡也不遲,誰知扶蘇直接抹了脖子,蒙恬見此也隨對方而去,臨死前說道:「自吾先人及至子孫,積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將兵三十餘萬,其勢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這兩句正是曹操每當讀到,「未嘗不愴然悌也」的兩句話,按照蒙恬所說,他們祖孫三人都效忠秦國,他的手裡有三十萬精兵,想要謀反殺回咸陽,乃輕而易舉,但他明知必死也要守住一個「義」字,因為祖訓,不能忘了先王的恩情。

曹操流淚自然是感同身受,世人都說他名為漢相,實為漢賊,可天下哪個人想背負「叛賊」的罵名?就像他說的那樣:「這天下若沒有我曹操,不知又有幾人稱帝稱王?」

挾天子令諸侯,曹操卻有其實,可他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保住漢家江山,不管是袁紹、袁術,甚至是劉備孫權,他們果真不想稱帝?天下三分,曹操號稱百萬大軍,地盤最大,勢力最強,完全有稱帝的能力,可他依然以「漢臣」自居,回頭再想想蒙恬的那兩句話,突然發現蒙恬和曹操何其的相像?只不過曹操的做法更激進一些,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曹操忠心的正是天下。

蒙恬有忠義,曹操如同身受,或許我們能從這裡明白,曹操為何會如此看重關羽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離怪談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問劉伯溫,哪一天登基比較好,劉伯溫:正月初四
朱元璋寫歌頌大明的對聯,被狀元踢翻:這對聯不配,朱元璋:賞

TAG:五離怪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