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一個善的意念,一個善的舉動,最終積累成大福大貴
我們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人,喜歡找人念叨,說完了還自憐感嘆,說自己的命真苦呀!
說自己命苦的人,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毛病,就是具有悲觀的思想和狹隘的視野,一點雞毛蒜皮的生活瑣事,都看不開,想不開,能不命苦嗎?只有改變自己的觀念,人生際遇才會改變。
一個善的意念,一個善的舉動,最終積累成大福大貴。
《三國演義》的故事,家喻戶曉。真實的三國歷史中,劉備在去世前,給兒子劉禪留下這段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話太平常了,劉備臨終前留給兒子最珍貴的告誡,就是如此。
平凡的東西,能堅持做到,就能成為不凡的人。
在東漢末期,群雄並起,最初的劉備,靠織履販席謀生,勢力是最弱的。劉備靠什麼崛起?靠的就是自己的威信,有識之士心甘情願追隨他。劉備說,「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而賢德,怎麼來的?就是從「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而來。
這個道理,古今都一樣。人的福氣,是靠平時一個又一個的善舉而積累;人的厄運,也是自己平時一次又一次做的小惡而導致。
福禍不是外來的,而是自己的言行召來。
我們首先要修正觀念,不要認為福禍,是外來的,不是自己的問題,撞上了算自己倒霉。道家《太上感應篇》說得很直白:「福禍無門,惟人自召。」
不管是福也好,禍也好,本質上都是人自己召喚來的。
認識一個生意人,很有錢,行善樂施,每次看到乞丐,都會布施錢,認為這是給自己積累福氣。但是,他有一個大毛病,脾氣非常暴躁,情緒不佳的時候,就任意對員工和家人發脾氣。也喜歡喝酒。與之相應的,他還沒到60歲,身體就病得很厲害。花了很多錢看病,吃藥稍微好一點,又繼續喝酒,發脾氣,身體又變差,惡性循環。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是這樣的,既有缺點,又有優點,說他惡吧,他又行善。人心,是善惡一體的。
一個人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心,那麼就是時好,時壞。有自控力的人,可以控制自己惡的一面,不任性,不放縱,這樣的人,才能主宰自己的人生。
不管是善,還是惡,都是一步一步發展而來。
孔子在《易經.系傳》中說:「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是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很多人,都忽略微小的力量,認為無傷大雅,可以忽略不記。
其實,微小的力量,蘊含著巨大的未來,積累到最後,釋放出來,就是一發不可收拾。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反過來,惡的滋生,也是如此。網路暴力,其實就是網路背後,一個又一個不相關的人,隨便說一些不負責的惡言,才共同營造成網路暴力。當雪山崩塌時,每一片雪花都認為自己是無辜的。
單單拿發脾氣來說,人發脾氣,會氣得肝疼。發一次脾氣,至少傷肝5分鐘。每天少發一次脾氣,一個月,就可以少發30次,少傷肝150分鐘;一年少發360次,就可以少傷肝1800分鐘,摺合回來就是減少傷肝30個小時。
那些常年累月,喜歡發脾氣的人,傷害最親近的家人,同時,也最傷害自己。人不算,不知道危機,正是那些小小的言行,會慢慢導致最好的,或者最壞的結果。
一個人真正的福氣,不是天生的,而是從自己一言一行中來。
人只有一次生命,一輩子只能走一趟,既然如此,我們就要樹立正念,過好這僅此一次的人生。
每天解讀一篇經典,喜歡的朋友,可以點關注,和我一起堅持讀書、提升自己。本文由易瑾還原創,歡迎轉發,分享給更多人。
※老子:只要思路開竅,人可以達到「榮辱不驚」的境界
※通過一個人說的話,就可以知道他的為人,這麼多年沒失手過
TAG:易說蓮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