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的流刑一般發往寧古塔,那麼其他朝代流放地又是哪裡呢?

清朝的流刑一般發往寧古塔,那麼其他朝代流放地又是哪裡呢?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觸犯刑法最嚴重的是死刑,當然根據罪名的輕重還有不同的死法,如凌遲、斬首、絞刑等。和現在不同的是,古代是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監禁的,只有很少一部分罪犯因特殊罪行被判處終生監禁。大多數比死刑低一級的罪犯都採取流刑,即流放邊地。

可以說對於流放地的選擇歷代統治者多是煞費苦心,有西北絕域、西南煙瘴和東北苦寒之地,甚至還有一些海島。不過不同的時代,對於「流放地」的定義還是有很多區別的。

早在堯舜時代,幽陵、崇山、羽山、三危這個四個地方被認為是當時天下的「四極」,也就是最偏遠的地方。秦漢時期,流刑還沒有形成真正的制度,有很大的隨意性,而流放的地點也是以偏遠為主。如秦代時,房陵(湖北房縣)、上庸(湖北竹山縣)地區,嶺南地區和西北邊疆。

兩漢時期,流放地逐步擴大到河西五郡,很多大臣獲罪後本人及其家屬均被流徙河西。陰山、河套地區在漢代屬於塑方,所以在很多史料中就經常可以看到流徙塑方、涼州的記錄。

流刑制度的確立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北魏統一黃河流域後,流刑成了國家法定的主要刑法之一。同時對於流放地又做了細緻的劃分。一般而言,流放地的選擇往往根據罪犯的嚴重程度而定。比如嚴重者流放嶺南,較輕的流放揚州地區,這樣的目的就是將罪犯趕出統治中心,而並非是要嚴懲他們。

隋唐以及宋代流放地的選擇往往是根據多方面的考慮,其中以經濟、政治、軍事為主要標準,流放地也分南北兩處。一般情況下,大多數的政治犯都被流放於南方邊荒地區。而北方向來是游牧民族居住的地方,與戰爭形勢細細相關,因此,那些年輕力壯的罪犯往往被流放於北方,在軍中效力。

元代的流放較為特殊,遵行南人流北,北人流南的方針。北方具體指的就是遼陽行省,就是現在的東北地區。南方主要是湖廣地區,此外還有肇州等地。

明代自從建國後,軍事上實行的是衛所制,罪犯是明代的重要兵源之一。因此流放在明代通常以「充軍」代替。明代執行充軍,一般是按里程為限的,有二千里、三千里。這也是根據罪犯的嚴重程度而定,但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讓罪犯到各地充當軍戶。

清代因為是東北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入關後制定了詳細的刑法制度,對於流刑規定的更加嚴格。在很多文學作品中,流放寧古塔似乎成了人們一成不變的印象,認為只要是流放都是寧古塔。其實,這種看法是有誤的。

清入關後,流徙罪犯一般都發往吉林、黑龍江兩省。一來東北是大清的龍興之地,是大本營,不管是普通犯人還是政治犯,流放到東北既可以有效的控制,又可增加勞動力。二來東北乃苦寒之地,尤其是南方人到了那,簡直是生不如死,這也能起到很好的懲戒效果。

寧古塔不過是東北眾多流放地的一處,此外還有鐵嶺、遼陽、默爾根、齊齊哈爾等。只不過寧古塔自清初時接收的犯人最多,所以名氣也最大。

可以看出,歷朝歷代流放地的選擇標準主要還是以偏遠為主,而且都是內陸地區。不過也有特例,中國歷史上就曾把一些海島作為流放地,最著名的便是海南島。海南島是在漢代時劃入中國版圖的,漢武帝時期正式駐兵。此後,就有將犯人流放海南島的例子。

此外,還有一個著名的流放海島,即登州的沙門島,五代時期這裡開始作為重犯的流放地,尤其是那些貪官和重要的罪犯都被流放此地。悲劇的是,被流放沙門島的罪犯是終生不可赦免的,能活著出島的幾乎沒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造成清代京官貧富差距的原因是什麼?同樣的級別關鍵在於崗位
內閣、司禮監鷸蚌相爭皇帝漁翁得利,然玩火不慎終致大明亡國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