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教的四眾弟子,指的是那些人?

佛教的四眾弟子,指的是那些人?

四眾,是佛教中的名詞。關於「四眾」一詞,有著不同的解釋。《法華經》中雲四眾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以上又稱四部眾或四部弟子。

《法華文句》云:「發起眾、當機眾、影響眾、結緣眾」為四眾。《異部宗輪論》云:「龍象眾、邊鄙眾、多聞眾、大德眾」為四眾。

現在,我們一般說佛教徒有四眾,即出家男女二眾,在家男女二眾。出家男眾名為「比丘」,出家女眾名為「比丘尼」。在家男眾稱為「優婆塞」,在家女眾稱為「優婆夷」。

比丘為梵語(印度古典語),意為乞食以自生活,又有怖魔、破惡、凈命等意。比丘也俗稱為「僧人」,僧是梵語「僧伽」的簡稱。

出家制度並不是佛教特有的,印度古代各教派都有出家的規定。其出家者統稱為「沙門」(舊稱「桑門」),意為止息一切惡行的人。

由於古時侯,印度的其他教派還未傳入中國,於是沙門也就成為了佛教出家者的專用名詞。

大家也常稱比丘為「和尚」,和尚是印度的俗語,若用梵文典語則意為「鄔波馱那」,是親老師的意思,與儒家所稱的師傳相類似。世俗又稱比丘中的知識分子為「法師」,意謂講說經法的師父。

其中比丘,沙門二詞多用於文字;僧人,和尚多用於口語。至於彼此的稱呼,對一般僧人則稱某某師,對上層人士稱某某法師,對寺院住持稱某某和尚。蒙藏地區稱僧人為喇嘛,相當於漢族地區所稱和尚,也是師父的意思。

在家男眾稱為「優婆塞」;在家女眾稱為「優婆夷」。優婆塞是梵語,意為清信士,又作近事男,言其親近奉事三寶的意味。

優婆夷意為清信女或近事女。俗稱在家佛教徒為「居士」,居士是梵語「迦羅越」的意譯,原指多財富樂的人,後指對居積財貨之士轉為居家修道之士的稱呼。

參考 | 《禪宗的基本常識》《優婆塞戒經》

編輯 | 伊豆

圖片 | 儒文、曉峰

責編 | 慧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玉佛禪寺 的精彩文章:

佛弟子趁早遠離這類人!
原來《紅樓夢》中「寶釵」與「寶玉」的關係還可以這樣解讀

TAG:上海玉佛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