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拿下Drive.ai,顯然不是因為吳恩達
在6月12日提交給加州就業發展部的一份文件中,自動駕駛汽車初創公司「Drive.ai」提示自己將停止所有運營,並解僱目前的90名員工。
兩天前,多家外媒報道蘋果已經確認收購Drive.ai公司,在這一過程中,蘋果保留了這家企業的幾十名自動駕駛研發工程師,其中大部分將從事工程和產品設計。
到目前為止,蘋果確認從Drive.ai的人才庫中重點啟動了五名工程師,他們將在蘋果繼續從事「特殊項目」,包括數據、系統和軟體工程。Drive.ai的法律總顧問Thomas Yih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家初創公司將於本周五關閉辦公室,並在這一過程中將會裁撤首席執行官和其他多位高管。
簡而言之,蘋果要是Drive.ai裡面的部分技術骨幹和專利技術,其他的都不考慮。
在懂懂筆記看來,蘋果在今年毅然決然終止「泰坦計劃」時,就已經確定,不再追求自動駕駛領域的品牌效應甚至品牌背後的附加價值。對蘋果來說更重要的是人才和知識產權,這是蘋果停止自建、開啟收購模式的重要策略。
Drive.Ai有哪些絕活被蘋果看上?
這家技術型創業企業曾經在自動駕駛汽車行業有著獨一無二的影響力,因為其一直專註於用深度學習演算法和人工智慧進行自動駕駛技術研發。Drive.ai 在 2015 年由幾位斯坦福大學的學生創立,他們大多來自斯坦福人工智慧實驗室,實驗室是由知名AI科學家吳恩達(Andrew Ng,百度前首席科學家)管理,同時吳恩達還擔任了Drive.ai的董事會主席,他的妻子卡羅爾·萊利(Carol Reiley)同時也是公司的創始人之一。這樣一群精兵強將聚在一起,使得Drive.ai很快成為這個領域知名的初創企業之一。
Drive.ai在矽谷引起科技巨頭的廣泛關注,源自2018年7月,該公司啟動的一個試驗項目。Drive.ai在德克薩斯州推出了無人計程車試點服務,公眾下載Drive.ai應用軟體後,在指定的地點叫車,就可以免費使用其自動駕駛汽車的接送服務。
這次項目測試引起了很多科技媒體的關注。從當時媒體的描述中,我們可以了解一下在外人眼中那次測試時的景象:Drive.ai研發的自動駕駛技術應用在了日產(Nissan)Nv200車型上,車身呈高橙色,明亮醒目,車身側面有一條波浪形的藍色條紋和「自動駕駛車」字樣,在路線行駛時這些汽車引發了路人的極大興趣。
研究人員在汽車上配備了四個Led屏幕——一個在引擎蓋上,兩個在前輪外側上方,一個在後部——向行人和汽車顯示提醒信息。他們用屏幕顯示符號、表情和其他視覺提示來傳達車輛的下一步行動(比如換車道或右轉彎)。周圍的行人和道路上的其他車輛可以通過這種新型的「人機交互」方式來了解車輛的意圖——例如,「等待」、「前進」、「進入」或「離開」。
實際上,當時的測試車輛全部配備了激光、聲波雷達、全球定位系統、攝像機和收集數據的專用感測器,車上的計算機可以實時將傳輸到系統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解讀。除此之外Drive.ai還開發了一個新的信息系統,該系統將幫助自動駕駛車輛與行人、騎行者以及其他車輛等之間進行交互協同,這些是其在德克薩斯部署自動駕駛車輛過程中的一個關鍵點。此後,這批車輛也成為德克薩斯州首批可以接載乘客的無人駕駛汽車。
2018年9月,Drive.ai再次開展試點,與美國第二大網約車平台 Lyft 簽署戰略合作,在舊金山部署了十多輛自動駕駛車輛,提供網約車(無人駕駛)服務。在德克薩斯和舊金山的測試工作,不僅讓Drive.ai名聲大噪,更讓其引起了眾多「買家」的關注。
Drive.Ai只是蘋果買買買的前奏
進入2019年,Drive.ai旗下已經擁有100多名工程師,但是吳恩達和妻子的夢想,似乎也遭遇到了現實的冷酷骨感。據報道,自今年1月以來Drive.ai一直在尋找潛在買家,並聘請了一家投資銀行來開展相關工作。Drive.ai的估值曾經一度高達2億美元,而在過去四年內,它已經從風投那裡籌集到了近8000萬美元的融資。
據統計,美國投資機構已經向包括這家公司在內的眾多自動駕駛初創企業投入了數十億美元。很多業內人士認為,自動駕駛汽車即便不需要花費幾十年時間,也至少會需要幾年才能有大範圍推廣和落地的機會。與此同時,許多關注自動駕駛技術的傳統車企和科技巨頭都在緊密地加強合作,以便將其巨大的研發成本分散到這些眾多創業公司中。
面臨生存挑戰的Drive.ai,自然不會錯過與蘋果接觸的任何機會。
眾所周知,今年早些時候,蘋果對旗下自動駕駛團隊實施了一輪大裁員。經過這次內部重組,泰坦計劃團隊中一共裁減了200多名員工。耐人尋味的是,6年前曾在蘋果公司負責Mac硬體工程的負責人道格·菲爾德(Doug Field),被特斯拉挖走並擔任了5年高級工程副總裁後,於2018年8月重返蘋果,成為泰坦自動駕駛團隊的負責人。
而另一位蘋果技術大牛——硬體工程高級副總裁鮑勃·曼斯菲爾德(Bob Mansfield),在2016年退休後也幾乎在同時參與了「泰坦」項目的工作。至於這兩位大牛「審視」了泰坦計劃之後有何感想,外界已經無法得知,不過今年1月份泰坦計劃的大裁員,卻正是在這兩位的主導下進行的。
在外界看來,「泰坦」項目的結局仍是個謎。該項目自2014年以來一直活躍在科技圈人士的視野中,截至2018年4月份,泰坦計劃一共有69輛車和110名司機獲得了在加州道路上測試自動駕駛行駛的許可,但是發展道路卻始終跌宕起伏。
記得在今年1月份,蘋果公司的發言人在泰坦計劃裁員後曾這樣表示:「我們仍然相信,自主系統會帶來巨大的機遇,蘋果有獨特的能力在自動駕駛領域做出貢獻,這是迄今為止最雄心勃勃的機器學習項目。」
顯然,終止泰坦計劃不是要終止自動駕駛業務,而是要繼續玩下去。或許在去年底,蘋果公司就已經對Drive.ai下了最後的決心。
未來,蘋果在自主駕駛領域的首要目標應該是廣泛應用自主系統和相關信息服務。在一個高度自動化交通的世界裡,蘋果的願景是充當操作系統層的服務商,提供娛樂、支付、通信、共享,並成為潛在完全自主駕駛的軟體平台。此次對於Drive.Ai的收購,勢必將帶來一批新的工程技術人才和專利,促成其目標的達成。
當蘋果在內部將自己於自動駕駛領域的努力稱為「所有人工智慧項目之母」,以及「有史以來最具雄心的機器學習項目」時,我們對於其收購Drive.ai的舉措,以及未來還將繼續發生的系列收購行為,也將拭目以待最終的結果。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信息豐富,觀點獨到。
發布各大自媒體平台,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誤讀」新能源車購置稅的小目標:趕緊賣一個億
※幾十元網上「代吵」:是灰產還是灰常無聊?
TAG:懂懂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