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打完小報告,朱元璋才想明白,徐達為何2次故意放走元順帝
中國古代歷史上,統一天下多數都是由北向南統一,而從南到北統一全國的只有明朝的朱元璋。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朱明王朝正式登上歷史舞台。朱元璋雖然已經稱帝,但是此時的明朝還沒有統一全國,元朝依然佔有北方大片土地,所以朱元璋就以徐達為大將,常遇春為副將,率領25萬明軍北伐,想要一統全國。徐達北伐一路勢如破竹,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幾次成功案例。
當時的皇帝元順帝帶著自己的妃嬪、子女落荒而逃,蒙古人再次回到草原,元朝宣告終結。不過讓人意外的是,元順帝之所以能留下性命,是因為徐達先後兩次故意放走了他。公元1368年的七月,徐達率領大軍北伐到達河北通州,當時距離元朝國都也就一兩天的路程了。可是,令人不解的是北伐軍統帥徐達偏偏要在通州什麼事情也不幹,足足停留了七天。
當時,明朝北伐軍勢如破竹,抵達通州時,嚇得元順帝不知所措,可是在這七天之中,元順帝緩過神來,在半夜打開健德門,連夜逃跑了。等到元順帝逃走之後,徐達這才率領大軍姍姍來遲。
洪武二年,也就是公元1369年,在開平(今天內蒙的正藍旗閃電河北岸,是元朝的上都。)戰役中,徐達率領大軍兵臨城下,本可以將元順帝瓮中捉鱉,可是徐達卻偏偏漏下一個缺口,元順帝又順勢從這個缺口逃跑了。「大將軍達之蹙元帝於開平也,缺其圍一角,使逸去。常開平怒亡大功。」
如果說第一次放走元順帝是「失誤」,那麼很明顯這次徐達就是故意放水,而元順帝作為前朝皇帝,徐達這樣的做法在很多人眼裡就是通敵賣國。本來明明可以活捉元順帝,成就千古奇功,名留青史的,可是卻被徐達故意放走的。開平王常遇春終於怒了,質問徐達。徐達說了句讓常遇春不服氣的話:
「是雖夷狄,然嘗久帝天下。吾主上又何加焉?將裂地而封乎?抑遂甘心焉?既皆不可,則縱之固便。」大意是:(元順帝)雖然只不過一介夷狄,但是怎麼說也曾是中原皇帝,是個合法的統治者。如果真逮住了,你讓皇帝朱元璋如何處理他?是要封一塊土地給他,還是要把他殺了才能高枕無憂呢?還不如把他放了,別讓我們皇帝為難。常遇春不服,班師回朝後向朱元璋打了小報告。
誰知朱元璋得知後,只是點點頭,並沒有怪罪徐達。「及歸報,上亦不罪。」為什麼?朱元璋是一個非常敬天和將君臣之道看的很重的人。從他廢除丞相和改聖旨的稱謂為「奉天承運皇帝」就可以看出。鑒於元順帝棄城而去的合作態度,認為他「知順天命,退避而去」,勉強算是實現了元朝明朝的和平交接,鑒於此,因此封其為「順帝」。而在元朝那邊,元順帝被稱為「元惠宗」。
在封建社會,民間的君臣觀念很重,雖然元朝是起義軍推翻的對象,但對於元順帝本人,大家還是把他當成「君」,哪怕他是個昏君。例如隋煬帝是暴君,是被推翻的對象,但是當他被殺於揚州之後,造反的李淵、竇建德等人都痛哭流涕為隋煬帝披麻戴孝,他們這樣做,也是為了向天下宣揚君臣的理念。而且元順帝這個皇帝當得還不算賴,他恢復科舉,減輕賦稅,成績還拿得出手。
鑒於這個大背景,如果元順帝被擒獲了,朱元璋和這個前朝的老大該怎麼相處呢?還不如不見,這是封建社會的特有現象。把元順帝放回草原,只會增加草原諸位親王的權力爭搶,放了他有利無害。在以後明和北元的戰略演化中,也充分證明這一戰略安排是極其正確的。(參考資料:《明史》、《元史》)
喜歡歷史的朋友請點一下關注!如有錯誤,還請指正!歡迎大家留言互動,我在評論區等著您!
※光緒暴死,之後慈禧不到24小時也死了,這段時間她做了什麼?
TAG:歷史老師阿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