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對財色等生起貪心怎麼辦?

對財色等生起貪心怎麼辦?

貪無處不在

貪無處不在

現代社會中,人們對財、對人、對名,對很多東西都有一種過度的貪慾,人與人之間很多時候是一種貪心的關係。現在的人起心動念都跟利益掛鉤,貪心縈繞在心頭,貪無處不在,這已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一種社會現象。

生活當中財色名食,任何一件小事你貪著,執迷不悟,都能圈著你輪迴好多世。一個「財」字,就迷得我們團團轉。這個錢表面看是錢,它的本質就是人的貪心,錢是有漏的,但這個世界上的人都貪婪,都為它造業。

我們中國有個傳統的理念:命中有時終須有,命中無時莫強求。為什麼莫強求?強求就是貪,貪心一起就沒福。本身你命中有,本來是要求福報的,貪心一起,反而福報全都失去。貪心是貧窮之相,一個人雖窮,但要有一種志氣,不要起貪心,要跳出這個貪字。

你貪的,只是幻象

「一念貪心起,

百萬障門開」

假裝是一個標題

假裝是一個沒有靈魂的副標題

我們常說「一念貪心起,百萬障門開」,當貪心起來的時候,我們就被障住了,就看不到真相了。這個世界是由我們的業力所變現出來的,一切的顯現如露亦如電、如幻如化,但我們就為了這一點雞毛蒜皮的慾望,迷失在物質里,消費自己的生命,樂不知返。

世間的物質、金錢名利,都是塵埃,都是過眼雲煙。我們捨本逐末,去追逐外在毫無實有的、如草頭露、如三更夢的這個世界,卻忘失了自己無上尊貴的佛性。我們追求的所有一切,原來都是妄想,真正的東西卻被我們忘掉了,所以佛才說千經萬論,處處把我們拉回來,指歸我們。

一個人真正的貧困來自於心靈,我們沒有發現自己有偉大的佛性,坐擁富貴,受著貧窮,這是最大的冤枉,這也是生命最大的一個資產的浪費。佛教說「衣里的明珠」,衣服里有一個明珠不知道,還在要飯,自己有個無價寶不知道,還天天問別人乞討,朝不保夕,這是人類最大的貧窮。

貪慾是沒有底的

富貴猶如草頭霜,功名利祿轉眼空。不要說外在的金錢、名利、地位,就是你自己身體的四大都不是你,都是無常、苦空無我的。無常一到,轉眼成空,萬般皆不去,唯有業隨身。哪怕你家財萬貫,都沒有辦法解決生老病死的種種苦。

世間上大多數人通過追求外在物質,來謀求自己的一種幸福感,但是由於自我的貪慾是沒有底的,所以生命一直處在一種不滿足的狀態里。我們的心在物質面前,慾望沒有止境,你得不到滿足,你的幸福感就不會真正屬於你。

而當看清世界的真相後,巧妙地運用物質、運用財富,這是一種菩薩的行為。積累財富為布施之因,幫助他人、社會進步,這才是積極的、自利利他的,這才是人生應有的修養。

以知足對治貪

幸福是內在德行的外顯,是內在福報的受用。貧窮和富貴是相對的,是由人內在知足還是貪慾來決定的。對於知足的人來說,雖卧地上也是快樂的,不知足雖處天堂也會憂惱。

德行的外顯

幸福是內在

知足為

智者的行為

在戒除貪的時候,我們要有知足之後的具體行為。比如說當我們貪心生起來的時候,馬上想起佛教里的「貪人一粒米,失己半年糧」,貪外面一粒米,自己家裡半年的糧食都已經沒有了。

當你克服了自己的貪心,超越了貪心衝擊的時候,你會覺得有沒有都無所謂,通過對貪的對治,生命成熟成長了。這種生命的升華,是在知足的前提下獲得的。所以知足是富貴,是我們生命獲得究竟快樂的一種方法,佛稱知足為智者的行為。

迴向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迴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聲 明

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創

轉載請註明出處

公眾號:fojiaohuiri60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喜法師 的精彩文章:

去五台聖地打卡,你見到文殊菩薩了嗎?
古今中外世界許多哲學家、科學家、文學家等都提倡素食

TAG:傳喜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