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上海藥物所揭示腫瘤代謝抑製劑個性化治療策略

上海藥物所揭示腫瘤代謝抑製劑個性化治療策略

近10年來,靶向腫瘤代謝異常成為抗腫瘤新葯研發領域備受關注的研究方向之一。當前,針對十餘個代謝酶靶點的數十個小分子抑製劑正處在臨床前和臨床研究中。其中,靶向異檸檬酸脫氫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突變的抑製劑已經分別於2017年和2019年被美國FDA批准用於攜帶有IDH2和IDH1突變的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治療,代表了腫瘤代謝抑製劑的率先突破。然而,除IDH抑製劑外,大多數代謝酶抑製劑的治療獲益並不明確,在臨床前研究中抗腫瘤效果就差強人意。GLUT1、MCT1、LDHA、FASN等備受關注的代謝靶點,歷經多年的探索,尚無藥物在臨床研究中取得顯著突破。

腫瘤的代謝異質性(Metabolic heterogeneity)是造成上述困境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代謝異質性是指不同腫瘤或同一腫瘤組織內部的代謝特徵的顯著差異,是腫瘤異質性的重要內容,主要受不同基因型或微環境的驅動所致。腫瘤代謝異質性廣泛存在;然而,大多數腫瘤代謝抑製劑在抗腫瘤研究時,缺乏敏感群體遴選依據,導致獲益甚微。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黃敏近年來致力於探索腫瘤代謝抑製劑研發,前期發現了一系列代謝酶抑製劑及相關的用藥方案。在代謝抑製劑研發的過程中,面對代謝抑製劑敏感群體不明的治療困境,提出了從臨床現有的分子分型入手,建立癌基因與代謝依賴性關係的研究策略。與廈門大學教授林樹海合作,團隊聚焦分子分型清晰的非小細胞肺癌,從受體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入手,綜合運用多種穩定同位素標記的代謝組學和轉錄組學技術,闡明了不同RTK驅動腫瘤的代謝依賴性及其轉錄調控的分子機制,系統證實了EGFR突變和FGFR擴增驅動腫瘤的代謝弱點。其中,EGFR突變腫瘤高度依賴絲氨酸合成通路,而FGFR擴增腫瘤依賴乳酸合成。研究還利用人源腫瘤組織來源移植瘤PDX模型,證實了EGFR突變和FGFR擴增作為絲氨酸代謝和乳酸合成抑製劑敏感標誌物的可行性,為同類代謝抑製劑的個性化治療提供了重要信息,為代謝抑製劑敏感群體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上述工作於6月20日以Identification of metabolic vulnerabilities of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driven cancer 為題,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該研究得到科技部港澳台科技國際合作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項目和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A類)等的大力支持。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Science與手對話,「2D:4D」可以揭示出個性和健康?(下)
抗蛇毒素研究獲巨額資助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