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諷刺的現實:人類離開後,切爾諾貝利的動植物生活的反而更好

諷刺的現實:人類離開後,切爾諾貝利的動植物生活的反而更好

1986年,世界上最嚴重的核災難發生在烏克蘭普里皮亞特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如今,災難現場周圍有30公里的隔離區仍然受到事故的影像而有著高度污染。

雖然不適合人類居住,但野生動物的數量已在隔離區顯著恢復;據說有60多種不同類型的哺乳動物生活在那裡,包括野豬和麋鹿。

有數據顯示,隔離區裡面的狼的數量是鄰近保護區狼數量的7倍。許多人在災難發生後預測,該地區會變成一片貧瘠的荒地。然而事實上,在缺少人類的情況下,這裡卻成為了生物多樣性的「友好」典型。

在隔離區,自然的力量在這裡彰顯。通過這些照片你可以發現,當植物和樹木慢慢吞噬前蘇聯城鎮的廢墟時,灰色的混凝土砌塊逐漸被綠色植物所取代,這樣的畫面讓人驚嘆不已。

考慮到它們周圍的高污染土地,這些動物堅強而又脆弱的生命讓人不勝唏噓。

但是植物和動物是如何在高輻射水平下生存和繁衍的呢?毫無疑問,輻射確實對動植物有著致命的影響,並可能縮短個別動植物的壽命。

但如果維持生命的資源充足,那麼生命就會繁榮昌盛。有數據顯示,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輻射對動植物所帶來的負擔比離開該地區的人類對它們所造成的影響要輕得多。

切爾諾貝利禁閉區現在本質上是歐洲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之一,生態系統比人類離開前更好——即使動植物的生命周期可能會縮短一點。

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切爾諾貝利災難揭示了我們對地球環境影響的真實程度。

儘管核事故是有害的,但它對當地生態系統的破壞性遠低於我們人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帶著相機去旅行 的精彩文章:

茅塞頓開!看起來超難的「水滴照」,原來這樣拍
用幾個塑料小人,他諷刺了社會的種種亂象

TAG:帶著相機去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