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真正有街可逛!
我們將 mook 里的內容框架做成了視頻,給喜歡未來預想圖的讀者們擼一遍~未來預想圖/魏蔓/於瑒
未來預想圖「讓我們有街可逛」系列主題活動,分別於 5 月 12 日在上海言幾又書店,6 月8 日在北京 MUJI HOTEL BEIJING,6 月 22 日在深圳前檐書店舉辦。至此,未來預想圖主題書系列第三冊《就是要逛才有趣!新·商業空間大改造》的三場發布活動圓滿結束。感謝前來參加活動的每一位讀者朋友,也謝謝支持我們這兩個月所有工作的各位合作方、嘉賓。
上海場、北京場和深圳場的現場照片。
未來預想圖正在和讀者在每一次的活動中一起成長。在第一場上海場時,因為簽到設置而延遲開場,多少影響了參與者們的體驗。在北京場時,PPT 調配耽誤了一些時間,降低了活動的連貫性,也導致嘉賓和現場觀眾沒有特別充裕的互動時間,對此向大家道個歉。在最近的深圳場,我們特意改善簽到與討論的流程,希望可以讓讀者和嘉賓都有一個更好的體驗。
下面是三場活動的要點回顧,讓我們一起再來回顧一下嘉賓們都聊了些什麼:
公共空間與商業綜合體
@深圳
6 月 22 日, 第一財經 lifestyle 品牌「未來預想圖」,攜手華潤前檐書店與東方出版社聯合主辦了「讓我們有街可逛」主題活動的深圳站。本場活動以「公共空間與商業綜合體」為核心,與幾位來自城市規劃領域、城市研究領域和商業地產業界的專業人士,共同探討了關於公共空間和商業空間營造的經驗,以及各類與本地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
深圳活動現場。攝影 | 汪睿
在這場活動中,銀座索尼公園項目負責人、索尼企業株式會社社長兼首席品牌官永野大輔,世界資源研究所中國可持續城市項目主任、中國交通項目主任劉岱宗,華潤置地華南大區設計管理部總經理馬曉瑛,深圳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研究員張宇星,從空間營造、交通規劃、設計管理等角度,分享了各自在公共空間與商業綜合體的營造和運營方面的經驗。
在寸土寸金的日本東京銀座商業區的黃金地段,索尼擁有一座在建築史上知名的現代主義建築——索尼大廈。但是索尼公司在 2016 年拆掉了這座建築,並把它改建成了一座公園。銀座索尼公園於 2018 年 8 月 9 日正式對外開放,將持續開放到 2020 年東京奧運會結束。
作為新實體商業空間的代表之一——索尼公園,吸引著眾多觀光客。圖片來源 | Ginza Sony Park
索尼為什麼要在黃金商業區建一座公園?永野大輔在一個半小時的分享中從索尼的品牌理念、東京的城市發展背景、銀座地區的獨特性等角度和觀眾們分享了索尼公司做這個公園項目的原因,以及他們如何運營這個複合設施。
永野大輔表示「做別人不做的事情」是索尼的 DNA。攝影 | 汪睿
# 公司業務的多樣化讓索尼大樓已經無法代表公司形象。
1966 年索尼大樓落成的時候,索尼公司所的業務主要集中在電子產業,索尼大樓也很好地代表了索尼公司的形象,發揮了品牌展廳的作用。而在之後的 50 年裡,索尼的業務拓展到了電影、音樂、金融等許多領域,整個公司的形態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此時的索尼大樓已無法作為公司的象徵,甚至會讓別人產生「索尼不善於改變」這樣的負面印象。
2016 年,在索尼成立 70 周年及索尼大樓落成 50 周年之際,索尼公司舉辦了「It』s a Sony」展覽,回顧了其發展歷程並展望未來,打出了 「Goodbye Sony Building, Hello Sony Park.」的口號。圖片來源 | Ginza Sony Park
#當然也有品牌宣傳功能——索尼想「做別人不做的事情」
2013 年,時任公司 CEO 平井一夫決定改建索尼大樓。為了尋找合適的改建方案,索尼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定位,並在創始人盛田昭夫那裡找到了答案。永野大輔表示:「盛田昭夫在創建索尼公司的時候提出,『 我們要做別人不做的事情 』,這也成為了索尼的 DNA 。」
#以公司身份,在銀座做一個公共空間運營試驗。
一般而言,公園這類公共空間的建設與運營主體都是政府或者公共機構,索尼選擇銀座這樣一個高土地價值的地區做一個公共空間,也是一個有關未來的運營計劃——如果公園也和索尼的遊戲、音樂、房地產、金融、電子產品等其他產品一樣,進入索尼未來的運營版圖會如何?在這幾年間,索尼會做各種類型的嘗試,為未來的公共空間營造提供經驗。東京都政府也開始跟索尼聯繫諮詢這種經驗。如果未來,政府能夠跟公司在公共空間運營領域達成更多一致,形成合理的回饋與補償機制(當然這次不涉及政府補償,完全是索尼的公司行為), 可能會吸引更多公司實現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結合。
銀座索尼公園進入地下的入口。圖片來源 | Ginza Sony Park
銀座索尼公園連接地鐵層的入口。圖片來源 | Ginza Sony Park
銀座索尼公園地上公園部分。圖片來源 | Ginza Sony Park
#如何設計和運營這座公園?保留索尼的獨特性與「玩樂之心」。
索尼在公園內引入了六家店鋪,沒有一家售賣索尼產品,並且在招商時,還要求這些店鋪在索尼公園裡要做和其他地方/分店不一樣的事情,保證索尼公園的獨特性和貼近「公園」的體驗。這些店包括了日本老牌和果子品牌虎屋開的 TORAYA CAFé·AN STAND 快閃店,以及時裝設計師藤原浩以便利店為靈感設計的商店 THE CONVENI。在公園的拐角處還有一間名叫 MIMOSA GINZA 的米其林一星香港飲茶鋪,以及 Tokyo FM 在一樓室外設置的可移動廣播室。對於這樣的業態設置,永野大輔解釋說,必須要讓拜訪公園的人群體會到,這是只有在索尼公園才有的特殊體驗。他們會通過低於銀座街區同類商鋪租金的招商方式,吸引更多憑藉自己實力沒法在銀座開店、卻又保有自身特色的店鋪,通過在索尼公園短期開店,實現他們的「銀座夢」,讓索尼成為這些店鋪達成夢想的平台;同時,也通過一些細節設計(比如將索尼大樓的老 logo 放到男廁出門可以在一個拐角看見的設計、保留以前拆樓前老店鋪擋住的一堵還挺美的牆),悄悄維持索尼的「玩樂之心」。
銀座索尼公園街區圖。圖片來源 | Ginza Sony Park
向左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入駐銀座索尼公園的店鋪:Beer to GO、MIMOSA GINZA、THE CONVENI、Tokyo FM、TORAYA CAFé·AN STAND 及地上的園林店鋪 AWO GINZA TOKYO(裡面的植物均在銷售,常換常新)。圖片來源 | Ginza Sony Park
銀座索尼公園建設計劃。圖片來源 | Ginza Sony Park
在圓桌討論環節,嘉賓和場內觀眾在未來預想圖主編趙慧的主持下,針對「到底是什麼在讓我們的街區更有活力?」這一話題各抒己見。
深圳場圓桌討論,從左到右依次是:永野大輔、劉岱宗、馬曉瑛、張宇星及趙慧。攝影 | 汪睿
對於城市和交通規劃有深入研究的劉岱宗表示:「不同性質、不同領域的企業在逐漸進入城市規劃界,並且已經開始通過不同的模式來切入這個市場。所以傳統的城市規劃從業者也應積極地學習接收新的思維方式,並跟傳統的模式相結合。」對於從城市規劃角度提升城市活力的方法,劉岱宗的經驗是:「城市規劃可以從戰略和戰術的角度去看待。通過戰術性的、短期的、臨時的,以及更加靈活的城市規劃方法,可以能幫助深圳更好地發展。」(未來預想圖:在這一點上,我們推薦大家閱讀《搶街》一書,這是紐約交通局前局長針對紐約市「戰術解決」交通問題,將街道還給步行者、重拾街區活力的交通實踐。)
劉岱宗與讀者分享城市規划行業經驗。攝影 | 汪睿
在設計管理和商業空間規劃方面具有豐富項目經驗的馬曉瑛認為,「深圳的發展速度在全球都是罕見的,並且高速的城市化進城與城中村的存在之間的衝突和矛盾也十分明顯,這種現象在過往幾十年內也只有在深圳發生。」而對於深圳的問題在不同城市的解決方案,她的看法是:「不同城市、不同背景下的答案絕對不是唯一的。在城市有活力的街區中,每個人無論扮演什麼角色,面對這個城市的時候腦子裡都要充滿活力,不能僵化或用傳統的思維方式去看待這個問題。」
馬曉瑛認為不能只用傳統的思維方式去看待城市規劃問題。攝影 | 汪睿
關於這一話題,深圳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研究員張宇星表示,「在評估一個城市的活力的時候,我們應該更加深刻一點,不能簡單定義一個城市裡步行空間多了就有活力,車多就是沒有活力,或者公園多了就有活力,這些都屬於表象。更深刻來說,活力可以類比到水流。水在什麼時候才是活水呢?一種是放水,一種是流水,而且放水或流水壓差越大越好。那說明了一個現象的本質是差異性,也就是這個城市裡的流量的差異性。」
張宇星認為城市活力的背後是差異性。攝影 | 汪睿
他認為,在我們生活的城市裡有許多看不見的流量,包括信息流、經濟流、技術還有人口等等。當這些流量流動起來的時候,城市的活力就會逐漸提升。而帶來流動的力量就是不同領域流量之間的壓力差。所以城市活力的背後是差異性,差異性的核心是流動性。這個流動性可以控制我們的資本,包括每個人的消費,我們所有人都與這個流動性息息相關。
街區改造與城市更新
@北京
6 月 8 日, 我們攜手譽都思建築諮詢(北京)有限公司和東方出版社,在 MUJI HOTEL BEIJING 的 BOOK LOUNGE 共同主辦了「讓我們有街可逛」主題活動的北京站。現場邀請到北京 B.L.U.E 建築設計事務所創始人、建築師青山周平,譽都思建築諮詢(北京)有限公司、譽都思酒店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董事王銳,北京大學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副教授、景觀設計學研究院副院長李迪華,建築師、國際策展人吳文一。4位嘉賓以「街區改造與城市更新」為核心,從空間設計、社區策劃運營、街道規劃等角度分享了自己對「城市與街區」的經驗與思考。
當天來到現場參加活動的觀眾讀者。攝影 | 林舒
# 探索未來商業空間的 5 個關鍵詞
「空間」對城市和商業有什麼作用?開場演講嘉賓青山周平認為隨著社會的發展,實體空間有了更多可塑性,它可以給商業和城市賦予新價值。他提出自己探索未來商業空間的 5 個關鍵詞:商業空間逐步成為家的延續、商品的陳列空間成為產生交流的場所、靜態空間設計為動態場所、讓大眾興奮的空間也可以被用來容納孤獨、商業空間可以是商品的容器同樣能是情感和記憶的載體。
青山周平通過分享失物招領家具體驗空間、未讀書店、上海 EDITOR 零售店、白塔寺精品酒店等案例的設計,說明了這些關鍵詞在實際空間中的運用。
建築師青山周平通過自己的作品為大家講述商業空間的可能性。攝影 |林舒
其中兩個詞,很像是青山周平在「新」和「舊」方向做出的兩種嘗試。城市化和信息化背景下,1 平方米和1 秒的價值越來越高,對於商家來說,節省後期運營成本和提高空間利用率尤為重要。在 EDITOR 的案例中,我們看到他選擇把靜態空間設計為動態場所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樣的動態調整,可以應對運營中的需求變化而發生改變,應該是種新嘗試了。
TAG:第一財經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