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是曹魏重臣,被司馬懿誅滅三族,一百多年後他的後代成功復仇

此人是曹魏重臣,被司馬懿誅滅三族,一百多年後他的後代成功復仇

曹魏正始十年正月(公元249年)蟄伏已久的司馬懿終於等來了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他趁大將軍曹爽和天子曹芳外出祭陵之機發動政變;原本這是一次風險極大的冒險行動,因為只要曹爽以天子名義宣布司馬懿謀反,在當時朝中上下忠於曹氏之人居多的情形下,司馬懿的冒險行動很可能功敗垂成。

曹爽當時的選擇有好幾種,可是他偏偏選擇了束手就擒,曹爽這一投降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其中就包括曹魏忠臣、大司農桓范;曹爽等人返回洛陽沒多久就被司馬懿以謀反罪誅殺,《三國志》記載:「於是收爽、羲、訓、晏、颺、謐、軌、勝、范、當等,皆伏誅,夷三族。」

桓范來自沛國龍亢,從籍貫可以得知他和同樣出自沛國譙縣的曹氏算得上是老鄉(龍亢和譙縣都是沛國治下的屬縣),他的仕途或許和此有一定關係:建安末年桓范入丞相府為幕僚,魏明帝時逐漸得到重用,先後出任征虜將軍、東中郎將,使持節都督青、徐諸軍事,成為曹魏重臣。

魏明帝死後大將軍曹爽把持朝廷大權,因為和桓范同鄉所以曹爽對他尤為禮遇,當時出任大司農的桓范是曹爽身邊為數不多的智囊人物。應該說桓范作為曹爽的智囊是稱職的,在高平陵之變前後桓范的表現可圈可點:比如他就不贊成曹爽、曹羲、曹訓兄弟同時外出,《三國志》注引《世語》記載:「總萬機,典禁兵,不宜並出。若有閉城門,誰徐內入者?」爽曰:「誰敢爾邪!」曹爽不以為然,否則曹氏兄弟留下一人掌控洛陽兵權,司馬懿哪能那麼容易得手!

司馬懿發動政變後也知道自己其實勝算不大,所以他又是對著洛水發誓,又是連番派人遊說曹爽說他對曹氏兄弟並無惡意,只有桓范看得很清楚,曹爽當時大將軍印在手,桓范又隨身帶著大司農印,更關鍵的是還有天子曹芳在手,只要前往許都號召天下兵馬勤王,曹爽勝算極大!束手就擒就是死路一條,可惜曹真英雄了得,其子曹爽卻無放手一搏的勇氣,終於葬送了曹魏大好江山,還連累到包括桓范在內的一大批親信被夷滅三族。

不過一百多年後桓范的後人桓溫和桓玄卻為他報了大仇:沛國龍亢桓氏是當地大族,其祖上要追溯到東漢初年建武年間出任九卿之首太常的桓榮,桓榮曾任太子太傅,劉秀之子明帝劉庄繼位後以師禮待桓榮。

桓溫是桓榮之後這個史書上的記載是明確的,爭論的焦點在於他是桓榮的幾世孫?有說是九世孫,也有認為是十世孫,之所以如此就在於桓氏第六世和第七世的記載語焉不詳(尤其是第六世),自桓榮以下到第五世都有明確世系記載,比如第五世系的桓典逝於建安六年(201年),《世說人名譜》曾提到第七世「楷,字正則,濟北相」,唯獨第六世沒提到。

之所以缺少第六世的世系就是因為第六世的桓范被司馬懿誅殺,其後就是司馬氏纂位建立晉朝,一直到桓溫時候都是司馬氏的江山,桓范被誅滅三族僥倖逃脫的桓氏後人因此隱蔽桓氏家世,幾代下來這才造成桓氏家世的混亂;據此有歷史學家曾考證出桓溫的高祖(或高伯祖、高叔祖)就是三國時期被司馬懿誅殺的曹魏重臣、大司農桓范。

桓溫是東晉一朝劉裕之前權柄最重的權臣,滅成漢、先後三次出兵北伐(北伐前秦、羌族姚襄、前燕)戰功赫赫,獨攬朝政十餘年,371年廢黜晉帝司馬奕,自司馬氏立國後這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桓溫也加緊了纂位的準備,可惜兩年後病逝,否則以桓溫當時的權勢絕對可以纂位成功。

其子桓玄幫桓溫達成了這個願望,元興二年(403年)十一月,桓玄代晉稱帝建立桓楚,追尊其父桓溫為宣武皇帝,廟號太祖,如果不是出了個更厲害的劉裕,或許桓楚政權能持續更長時間(410年桓楚被滅)或者乾脆奪了司馬氏的江山。

不過不管怎麼說,桓溫、桓玄父子視司馬氏如無物,皇帝說廢就廢,也算是為一百多年前死於司馬懿之手的祖先桓范報了大仇。

(原創文章,謝絕轉載!請勿抄襲!抄襲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丈之溪 的精彩文章:

一步錯步步錯,袁紹為何放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好機會?原因有三
張飛武力強悍,又是一軍主帥,為何卻死於兩位宵小之手含恨而亡?

TAG:百丈之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