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罵執法人員、演出被取消的曾軼可 | 原諒我,我不過是一個巨嬰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近日,曾軼可在微博上控訴,首都機場工作人員對自己百般刁難,自己明明通過了機器自助查驗,卻被一位工作人員勒令摘掉帽子,還被叫進房間錄像教訓,最後是其上級讓她離開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她直斥該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應該收到嚴重的處罰,並表示需要通情達理的機場工作人員,不需要蠻橫無理的。由於她曝光了邊檢工作人員的工作牌,很快這位工作人員被她的粉絲人肉、辱罵。
結果,據知情人士爆料,當時邊檢人員要求曾軼可摘帽,曾軼可不願意,還爆了粗口,隨後才有了房間錄像訓斥,上級協調。
原來,曾軼可才是理虧的一方,執法人員沒有任何違規操作。隨後,《人名日報》點名批評了曾軼可,她的演出也全部取消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巨嬰心理。
彼得潘綜合症
什麼是巨嬰心理?心理學家Dan Kiley最早提出了(1983)彼得潘綜合症(Peter Pan syndrome),指的是成年人並沒有達到情緒上的成熟,並且有一種巨嬰心理。
最開始,這個詞是用來特指男性的,後來,研究者發現,它同樣可以指代女性,總體而言,這種癥狀還是在男性身上更為普遍,值得注意的是,彼得潘綜合症並不是一種精神疾病,而是一個心理學概念。
顯著特徵
1、缺乏責任感,不具備適應成年人社會的能力
2、總是以自我為中心,雙重標準對待身邊的人
3、過度美化少年時期,恐懼成人世界
最明顯的特徵是,他們雖然已經成年,但卻遠不具備適應成年人社會的能力。成年人都必須承擔自己的責任,但他們不願意直面這一點。
這群人潛意識裡總覺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別人對自己好是應該的,自己對待別人如何則要視情況而定。
並且,這種巨嬰心理往往不容易被察覺。因為大部分的彼得潘綜合症患者往往容貌較好,並且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群眾基礎,能感受到他們巨嬰心理的人往往都是最親密的人。
這群人身上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對少年時期的過度美化和對成人世界的恐懼。在他們的固有認知里,成人的世界是複雜危險的,他們只想能夠永遠做一個長不大的孩子,合情合理地享受他人對自己的特殊照顧並且不用對自己的幼稚情緒負責。
如何走出巨嬰心理?
具有「巨嬰」心理的人是幼稚而無知,比如曾軼可。如果自己身邊有這樣的人,應該如何應對呢?
首先,我們要坦然接受自己已經成年的事實,遇到問題,一味的逃避或者推脫責任是無意義的,真正一勞永逸的方法是徹底解決問題。
第二,青春期固然美好,成年世界也沒有我們想像得那麼複雜可怕,成年人的世界有更豐富的情感體驗和更高階層的快樂。
比如,成年的你可以自己主宰自己的人生,你可以實現經濟獨立,還可以組建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庭,這些都是美好又充滿鬥志的事情。我們不可能永遠做一個嗷嗷待哺的孩子,我們終有主宰自己的那一刻。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每個人都要學會獨立自強,真正的安全感不是來自周圍人眾星捧月地呵護,而是自己腳踏實地地努力。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
《巨嬰國》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
※智商高的人反應更慢,智商低的人反應更快
※為什麼罪犯拒絕透露章瑩穎屍體的下落?|心理學分析犯罪心理
TAG: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