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從鳳姐到小吳,網路是怎麼創造網紅的?

從鳳姐到小吳,網路是怎麼創造網紅的?

不知道差友們還記得那個靠著「 四萬天價修眉案 」躥紅網路的髮際線男孩小吳嗎?

和所有網紅一樣,小吳就像一個自帶流量的熱點話題,參加了娛樂節目、接受採訪,不過小吳最終也沒能逃過被被互聯網遺忘的下場。

大概互聯網的本質就是一台沒有感情的遺忘機器,而意外走紅的小吳並沒有持續輸出熱點。

仔細想想這兩年的互聯網彷彿一場大型的「 農村技能藝術鑒賞大會 」。

村頭老吳家的兒子因為長著一張自帶喜感的臉,還遇上了無良的坑錢理髮店,於是順理成章的上了小鎮的電視節目。

於是這個沒有劇本卻講述了一個家長里短的故事火了,順便還帶紅了小吳這張臉。

住在村中央的兄弟倆,喜歡沒事就搞點竹鼠養殖,並且這個 「 壞小子 」 還滿腦子都是些如何心安理得吃掉竹鼠的騷想法。

於是華農兄弟火了,他們的視頻成了我們朝九晚五的城市生活里難得的消遣。

而住在村尾的老耿家有個動手能力非常強的小夥子,總喜歡做些毫無意義的小發明,不鏽鋼的「 腦瓜蹦 」、自製的「 加特林機槍 」、「 雷神錘包 」……

於是手工耿火了。這些沙雕視頻帶給我們的除了快樂還填補了被城市束縛的我們天馬行空想像力。

沒有刻意包裝的人設,回歸純粹,回歸本真。

而各種短視頻平台的開發以及視頻門檻的降低,也直接促成了這場大型的「 農村技能藝術鑒賞 」能夠順利進行。

而就在 6 月 11 日,另一個時代的網紅:在顏值和氣質上了領跑了整個 2008 年的鳳姐註銷了她的微博。

同時註銷的可能還有一代人的記憶。

在 2004 年開始,寬頻的普及讓電腦進入了更多差友們的家中。

那時候看視頻還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所以圖片成了那個時代傳播度最廣的內容形式。

從視頻時代到圖片時代的轉型,這一切的基礎都是流量結構的變化,網民們把視線聚焦到哪裡,哪裡就有流量。

而那些能夠滿足當下需求的內容就能順理成章的成為網紅。

2004 年時期的網路就像一場大型的「 獵奇照片鑒賞大會 」。

那一年在水木清華的論壇網站上,一張姿勢扭曲,神態誇張的,透露著野獸般狂野的照片卻意外走紅,

如果把這張照片放在今天這個泥沙俱下的互聯網生態,大概幾秒就被龐大的信息流淹沒。

「 我那妖媚性感的外形,和冰清玉潔的氣質,讓我無論走到哪裡都會被眾人的目光無情地揪出來我總是很焦點。」

以上這些是芙蓉姐姐對自己的評價。這種刻意營造的人設,卻意外觸動了網民們的 G 點。

之後的事情相信差友們也都知道,芙蓉姐姐也因為這些照片走上了演藝生涯。

2007 年推出了首支個人原創單曲《 芙蓉說 》,2010 年客串了電影《 A面B面 》最後還開了一家傳媒公司,可惜的是芙蓉姐姐也沒能逃過被互聯網遺忘的命運。

2008 年鳳姐在上海陸家嘴附近派發她語出驚人的徵婚啟事,簡單總結一下就是:必須有劉德華的帥氣、任達華的性感、立威廉的俊俏、謝霆鋒的冷酷以及韓寒的才氣。

「9 歲起博覽群書,20 歲達到頂峰,智商前 300 年後 300 年無人能及」。主要研讀經濟類書記和《知音》、《故事會》等人文社科類書籍。

用出格大膽的行為,以及頗具藝術感的徵婚讓鳳姐成了 2008 年流量的寵兒。

之後的鳳姐走得依舊是網紅成名三部曲:參加電視節目,承接廣告代言,然後被人們遺忘。

圖片時代能帶來的不僅是直觀的 」 獵奇衝擊 「 ,也能衍生出像病毒傳播般的惡搞文化,例如小胖。

作為被惡搞的當事人,可能未必喜歡用這種方式成為網紅。

但鑄造網紅的往往不是當事人:一個人想紅往往不由自己說了算,他不想紅,也未必由他說了算。

和追求明星不同,網民願意捧紅這些草根網紅,往往靠的不是 」 審美 「 ,而是 」 衝突感 「 。

圖片時代帥哥網紅千千萬萬,但是唯獨一個 」 犀利哥 「 在 」 帥 「 網紅里脫穎而出,因為他的流浪漢身份足夠 」 衝突 「 。

在信息量匱乏的圖片時代,我們還沒有被龐大的信息流慣壞,這些獵奇大膽的網紅,點亮那個相對閉塞的圖片時代,從這場「 獵奇照片鑒賞大會 」中脫穎而出。

而在圖片時代之前,無法直觀感受獵奇的網民們,追求的可能是一些另外的東西。。。

回想起差評君剛上網的時候,那時候的快樂好像更加簡單,那時候的網紅應該是一個屬於文字的時代。

如果差友們回過頭去看看痞子蔡當年寫的《 第一次親密接觸 》,簡直矯情的不忍直視。

可是這些網戀題材的作品就像一顆誘人的蘋果,禁忌又迷人,而痞子蔡的文字精準的迎合了文字時代的需求。

差友們還記得《 武林外傳 》的邢捕頭嗎?

他的原型就是一位在互聯網上靠著文字走紅的網路作家邢育森。寫過《 活的像個人樣 》、《 極樂世界的下水道 》,這些名字就帶著強烈時代感的作品。

2000 年上網的成本較高,並且那時候的網路是一個看不到臉的社交平台,所以只要你寫的文章足夠風騷,就能被更多的人看到。

文字的平台的大量湧入的流量,讓 2000 年的網路,成為一場「 情感小說徵文大賽 」,初生的網路大家都看不見彼此的臉,才華成了那個年代衡量一個網紅唯一的標準。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讓我們經歷了文字時代,圖片時代以及如今的視頻時代,有流量的地方就能孕育出網紅。

而網紅的產生基礎除了底部的流量基礎,還有一個必要的條件:滿足了時代背景下絕大多數人的內心訴求。

如今火遍網路的 」 嗨粉文化 「 ,更是直擊本質 —— 當網民需要一個精神宣洩口,卻找不到可以消費的網紅,他們就找孫笑川,捧他為網紅。

」 其實根本就沒有什麼孫笑川,或者說,人人都是孫笑川。 「

很好理解,文字時代的網路網民們需要消費的是才華,於是以文字為載體的情感小說滿足了網民的需求;

而圖片時代網民們消費的是奇葩的人設,於是以圖片為載體的網紅滿足了大家的需求;

而視頻時代的審美的疲勞,導致最真實的鄉村生活以視頻為載體意外走紅。

網民們說要娛樂,於是網路創造出了網紅。

他們迅速走紅,然後被迅速消費,卻很少有人關心過,這些網紅,這些被暴露下眾目睽睽之下的普通人。

小吳已經在意外走紅的第 300 天,由於與網友的露骨聊天事業一落千丈,閑在家中不工作,而鳳姐的微博也已經被註銷。

意外走紅,對於一個普通人到底是好是壞,我們永遠不得而知。

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可是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句話的後半句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

參考資料、圖片來源:

網易號《 中國網紅的20年發展歷史》

圖片來源網路

「 在人群面前請別感覺自己渺小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差評 的精彩文章:

是什麼東西讓差評全員排隊掏耳屎?
那個沒有表情包的年代,都是用什麼發表情ヾ?

TAG:差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