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對峙關鍵時刻,一艘油輪駛抵我國港口,俄:為全世界作出榜樣
當今世界格局緊張而複雜,不僅存在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與俄羅斯之間的對抗,還有美國為爭奪中東地區控制力而對伊朗下狠手,導致與周邊各國和全球其他大國之間產生直接矛盾;同時在貿易問題上,美國也是握著「制裁大棒」在全球揮舞。作為全球第一強國,其威懾力還是十分強大的,所以在其威逼下不少國家都選擇了妥協退讓,當然也有國家例外。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一艘中等大小的蘇伊士型船,裝載了大約100萬桶原油抵達中國石油所在港口,證實我國正繼續進口伊朗石油,並未在美國的「制裁威脅下」放棄。
自今年5月,美國宣布取消包括中國在內的8個國家或地區進口伊朗石油的「豁免權」後,伊朗石油出口隨即陷入困境,分別作為伊朗幾大客戶的印度、日本、土耳其、歐盟等都開始大量削減進口伊朗石油數量。
雖然歐洲一直口頭表示會推出新的結算機制,支持伊朗石油產品的安全出口,但至今仍停留在口頭上,具體的機制始終因為各種顧慮而被暫緩。與此同時,日本、印度和土耳其雖很捨不得伊朗石油,但還是屈從於美國的威脅,不再進口伊朗石油。
雖然伊朗表示自己有「隱藏的石油出口渠道」,但在國際大門被關閉、美國海軍雲集波斯灣周邊海域的情況下,伊朗石油出口存在極大困難,這也是為何其石油出口量快速回落到每天不足百萬桶規模的原因所在。
在各國都選擇背離伊朗的情況下,面臨困境的伊朗當即給出了「期限」,若時間到來之際還未見歐盟有實際動作,將解鎖更多伊核協議規定,其中就包括濃鈾縮純度,為重啟核武器研發打開原料之門。
如今我國繼續進口伊朗石油,可以說是「雪中送炭」之舉,也反證了我國一直堅持的「堅決維護伊核協議正常運轉」之言。同時,我國雖也自產石油,但其產量根本比不上14億人口的消耗量。例如:2017年我國表觀石油消費5.9億噸,國產量卻不到2億噸。因此,我國嚴重依賴進口石油,伊朗作為我國重要石油來源國之一,不能僅因為美國禁止購買,就放棄購買,畢竟美國又不能代表國際社會。
況且作為與伊朗簽署《伊核協議》的國家之一,按照規定是不可能制裁伊朗經濟的,而進口伊朗石油,也是我國履行該協議負責任的表現。
作為伊朗原油出口的第一大客戶,我國是否進口伊朗石油基本決定著,美國制裁政策的成功與否,這100萬桶石油預示著,美國所謂的「伊朗石油清零計劃」註定無法成功!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關注我們,每天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技術獲數十國認可,中國將制定全球量子安全基準方案,美反對無效
※我國帶頭下,又一國跟隨行動,5個集裝箱被運回美:絕不做傾銷場
TAG:第一龍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