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決」的生態帝國:以生存為名,人類統治地球的喋血之路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
去年底,一支研究團隊曾聲稱人類活動將在50年內造成地球史上最大規模的哺乳動物滅絕,地球在過去6000萬年里建立起的物種多樣性成果將「功虧一簣」。換句話說,地球正在進入或已處於第六次物種大物種滅絕的進程中。在過去4億5000萬年里發生的五次大規模滅絕中,彗星撞擊地球、火山爆發等自然災害是主要原因,而這一次,罪魁禍首卻是人類。
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丹麥奧胡斯大學的科學家使用了一個包含現有哺乳動物物種和另一個包含了因為人類活動導致滅絕的哺乳動物物種的資料庫進行對比計算。他們將這些數據與預期在未來50年內滅絕的物種的信息結合起來,並利用先進的計算機進化模擬器計算出了物種滅絕發生的速度,以及地球恢復到目前的生物多樣性水平所需要的時間。
結果顯示,(如果50年內真的發生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在最樂觀的情況下,大自然將需要300-500萬年的時間才能恢復今天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水平。如果要回到人類統治地球之前的生物多樣性水平,則需要花上500-700萬年。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值得一提的是,這一估計是基於一個樂觀的假設,即人類最終停止對動物棲息地進行破壞,停止一切可能會導致物種滅絕的活動,使人為導致的物種滅絕率為零。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恢復到當前的多樣性水平,也需要花上300到500萬年。研究也指出,如果物種滅絕率在未來20-100年內仍維持在當前水平,更多的物種可能會消失,地球物種多樣性將遭受永久性重創。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則預測稱,99.9%的嚴重瀕危物種和67%的瀕危物種將在未來100年內消失。
進化是地球抵禦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防禦機制。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隨著棲息地的喪失和全球氣候的變化,無法適應環境的物種將會被大自然淘汰,能適應新環境的新物種會慢慢地出現,這就是進化。但是物種的進化要經曆數萬年之久,大自然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來填補二者間的空白,然而人類活動導致的物種滅絕,只需要幾十年甚至更短的時間。
同時,研究人員還注意到在建立的模型中,某些物種的進化分支很少甚至根本沒有,這類近親很少的物種比其他存在多種近親的物種更容易滅絕。以鼩(qú)類為例,地球上生活有數百種鼩類動物,如果有一兩種滅絕了,並不會影響地球上所有的鼩類。但是劍齒虎就沒有那麼樂觀了,當地球上僅有的四種劍齒虎消失後,就意味著滅絕。
戴維斯認為:「大型哺乳動物或大型動物群,如巨型樹懶和劍齒虎,它們在10000年前就滅絕了。因為他們幾乎沒有近親,它們的滅絕意味著地球進化樹的整個分支都被砍掉了。」
今天,像犀牛、象這樣的大型哺乳動物正面臨滅絕,它們的近親同樣寥寥無幾。一旦一個分支滅絕,那麼整個物種都將永久消失。象類也曾有過兩種近親物種,一種是乳齒象,一種是猛獁象,而猛獁早就消失了。有研究發現,目前的亞洲象繼續存活至二十二世紀的幾率已小於33%。
奧胡斯大學的另一位巨型物種研究者延斯·克里斯蒂安教授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們現在的這個世界,大型野生哺乳動物的生存變得越來越艱難。剩下的幾種巨型動物,如犀牛和大象,也正面臨著滅絕的危險。」
儘管現實是殘忍的,但也有部分科學家們對此表示樂觀態度。新的研究能夠準確分辨出哪些瀕危物種屬於進化樹上較小的分支,這有助於動物保護者做出決策,集中力量來保護這些物種的滅絕,達到減緩物種多樣性喪失的目的。
圖片來源:PNAS
參考文獻:Davis, M., Faurby, S., & Svenning, J.-C. (2018). Mammal diversity will take millions of years to recover from the current biodiversity crisi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804906.doi:10.1073/pnas.1804906115.
※全球變暖惹的禍:俄北部冰川一天移動20米!消融量夠把香港淹4米
※未來100年,全球哺乳動物平均體重將下降25%!
TAG:環球科學大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