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條「尿素褲」折射出國民現狀,心酸無比,卻也無可奈何

一條「尿素褲」折射出國民現狀,心酸無比,卻也無可奈何

現在生活環境變好了,很多人都有一大衣櫃衣服,更甚一天一身不帶重樣,除去極少數人因為過於貧窮而沒有完好衣服可穿,只能身著破破爛爛,身上打滿各種補丁。雖說有錢不是萬能的,但是錢在市場上至少能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這也依歸於市場資源的充沛。

可在七十年代,國家物質短缺,很多東西都供不應求,每個人都只能憑著手上的票來領取東西的,而且票也不是你想要多少就可以給的,而是政府按照每個地方情況進行分發,就連做衣服的布都是靠布票領取的。當時住在城裡的人每年每個人分發下來的布只剛剛好夠做一套衣服,想多一點點都沒有,而農村那些甚至更偏僻一點的地方分發的布,連做一件完整的衣服都困難,更別說是一整套了,物資短缺程度可想而知。

1972年,中日建交走向正常化,隨之而來的就是一系列貿易協定簽署,日本資源也源源不斷供應至中國,其中還包括了日本的"尿素",也就是後來"尿素褲"主要材料,這也使得"尿素褲"在中國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日本"兩個字縫在她的屁股上,一邊是『日』,一邊是『本』……」這是人們對當時情況的描寫「尿素褲」的描述。

在今天看起來覺得很荒唐,可笑的一件事,但這在當時也是一稀缺資源,想穿還不一定有,得有一定的關係才能穿得上這一尿素褲。因為布料實在太過短缺,人們不得不拿著化肥袋子做成褲子穿在身上,滿身都散發著難以忍受的臭味。

據當時的人回憶,當時,剛剛同日本邦交正常化,進口尿素非常的少,一個公社分配下來的尿素指標不過1、2萬公斤,可以用的尿素袋,僅僅五百條左右。這對於7,8萬人口的公社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所以出現了各種渠道購買這種進口尿素袋的現象,誰搶到誰就有衣服、有褲可穿,可想而知當時的環境有多艱辛,才逼得中國人民不得不用日本的尿素袋子來做衣服穿。

可惜底層老百姓搶破腦袋都想搶的東西,卻被一些高層幹部輕而易舉拿去,不費吹灰之力就拿到了尿素袋子。農民沒權沒勢什麼都做不了,只能通過唱歌來宣洩心中的不滿與憤怒:『大幹部,小幹部,一個一條料子褲,前邊寫的是日本,後邊寫的是尿素』這樣的歌詞我們聽起來感到很可笑,但是背後的心酸只有中國人自己知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叔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解放後,周總理為溥儀安排工作,卻又兩度拒絕溥儀請求
歷史上的契丹族發生過什麼事?又因何成為中國人的稱呼?

TAG:文叔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