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抵不住誘惑之時,多想想「許衡不吃梨」

抵不住誘惑之時,多想想「許衡不吃梨」

前段時間,朋友圈有篇雞湯文,大意是說西方人遵守交通規則,自律意識強,紅綠燈附近沒有交警也沒有監控的情況下,司機也不會闖紅燈,無論在哪裡,都會避讓行人。

言外之意,國人中有很多司機素質差,表現不好。

其實大可不必妄自菲薄,素質差的司機確實存在,但畢竟屬於極少數,大多數人還是能夠守規矩,懂得禮讓行人的。

神州華夏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我們的先民講「禮」的時候,很多歪果仁尚處於茹毛飲血,逐草而居階段。

說起潔身自律,我國自古就不乏其人。

元朝有一位大儒,自律意識就超強。

此人叫許衡,字仲平,號魯齋,懷州河內(河南沁陽)人,金末元初時期著名的理學家、教育家,家族世代務農。

《元史》記載:幼有異質,七歲入學。

許衡問老師為啥要讀書,老師回答說:「為了考取功名啊!」

許衡追問:「僅僅是為了這個嗎?」

老師大為驚奇,感到這孩子將來一定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老師每次講課,許衡都會窮追不捨,知其然,還要詢問其所以然。

時間長了,老師覺得自己知識貯存不夠用了,囊中羞澀。

於是就對許衡的父母說:「這孩子太聰明了,悟性強,將來必定會出類拔萃,我可不配做他的老師啊!」

許衡的父母苦苦挽留,老師不為所動,毅然決然辭職,捲起鋪蓋溜之乎也。

就這樣,許衡連續換了三個老師。

許衡長大後,讀書更加勤奮,當時正處於戰亂時期,而且許家又貧困,買不起更多的書,沒書看的許衡十分苦惱。

許衡一家後來逃難到徂徠[cú lái ]山,許衡才得到了曹魏經學家王弼關於《易經》的講解資料。

他如饑似渴,白天閱讀,夜晚思考,同時嚴格要求自己,學以致用,從言談舉止上踐行自己所學的義旨。

有一年盛夏時節,許衡路過河陽,一路走來渴極了,路旁有一顆梨樹,一些路人就爭搶著上樹摘梨吃,唯獨許衡一人正身端坐,神態自若。

有人問他為啥不吃梨子,許衡回答說:「不是我的東西,我是不會取來吃掉的,那樣是不可以的!」

有人勸他:「現在是亂世,這棵梨樹沒有主人。」

許衡說:「梨無主,吾心獨無主乎?」

——這梨樹貌似無主,難道我心中的梨樹還沒有的主人嗎?

嚴格自律,堅守道德底線的許衡,終成為一代名儒。

許衡的品德言行大為人們推崇,被後人譽為「元朝一人」。

元憲宗在位的第四年(公元1254年),許衡被朝廷徵召,出任京兆提學,後歷任集賢大學士、國子祭酒、太史院事等官職,曾與郭守敬一起修定《授時歷》。

至元十七年(1280年),許衡因病辭職回鄉,次年與世長辭,享年七十三歲。

留有著作《讀易私言》、魯齋遺書》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周讀書 的精彩文章:

三國版「高俅」,不是權臣,也不是奸臣,算個佞臣
國寶中的國寶——蓮鶴方壺,地下文物全國第一

TAG:漢周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