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戰勝利後的接收,究竟有多亂

抗戰勝利後的接收,究竟有多亂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通過廣播表示願意接受《波茨坦公告》中的一切條款,向盟軍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歷經14年的艱苦抗戰,最終取得了最後的勝利。這突如其來的勝利,讓國民政府有些猝不及防,對收復區各項日偽產業的接收局勢混亂、秩序不佳。

速度太快,毫無章法

接收初期,最要緊的是軍事和經濟兩方面內容。軍事上,要與共產黨軍隊拼速度,十萬火急地開赴戰爭中的淪陷區,搶佔地盤,為下步內戰做準備。在美軍和日偽方面的配合下,軍事上的接收還算一帆風順。速度最快的閻錫山第二戰區,三周內就佔領了山西全省各大城市和超過70%的縣城。

軍事佔領異常迅速的同時,經濟產業接收毫無頭緒。雖然早在1944年3月14日就頒布了《淪陷區敵國資產處理辦法》、《淪陷區工礦事業接收整理辦法》,但僅有整體規劃,缺乏細緻周密的安排。淪陷區內日偽留下的巨額財產哪部分歸哪個部門沒有詳細規定,反正誰先貼上封條或者搶到手裡就是誰的。

利益過大,紛紛插手

由於「接收」已經成為致富熱點,來自中央系統、行政系統、地方系統,再加上各行業系統的「接收」機構相繼冒出,最後連國民政府也搞不清全國到底有多少個「接收」機構。根據不完全統計:天津26個,杭州28個,北平32個……而作為經濟中心的上海則更甚,共計89個。

南京淪陷後長期作為日本派遣軍總司令部及汪精衛偽中央政府所在地,後來重新成為首都。雖然蔣介石、宋子文等人親自坐鎮,但這裡的接收亂象依然觸目驚心,僅參與接收的部門就超過40個,機構之繁多、人員之複雜,以至於後期盤算清查時,僅催繳清單賬冊就花費了2個月。

軍掌大權、層層疊加

除了政策方案上的缺失,接收工作的領導機構也在變更。最初由於接收工作與受降同時進行,軍方掌管接收大權。為統一接收工作,國民黨陸軍總司令部於1945年9月5日成立黨政接收計劃委員會,由總司令何應欽兼任主任委員。隨後,各省市分別成立黨政接收委員會,受陸軍總司令部及該地區受降主管的監督指揮,為各地統一接收機構。

10月下旬,行政院系統也擠進了接收盛宴的頭等席。經過行政院長宋子文近一個月的努力,蔣介石批准成立了行政院收復區全國性事業接收委員會,以行政院副院長翁文灝兼任主任委員,「辦理收復區全國性事業接收事宜並協助中國陸軍總司令部處理接收事宜」。

清查太晚,措施不力

10月底,接收工作已經全面開始了兩月有餘,陸軍總司令部負責軍事接收,行政院收復區全國性事業接收委員會負責全國性政治經濟接收,各省市敵偽物資產業處理局負責各省市地方性事業接收的體系才初步成立。國民政府的各級行政大員和駐紮在各地軍隊的高級將領混雜在一起,進一步加速了資財侵佔。

11月23日,距離日寇投降已經過去了3月有餘,《收復區敵偽產業處理辦法》才正式公布,確定了各項敵偽產業的具體接收辦法。但此時大量日偽資產早已瓜分一空,而且最豐厚的部分基本掌握在軍方和中統、軍統等強力部門手中,已經很難交還。

1946年夏,國民党參政會、監察院、中央監察委員會等機關共同組成敵偽物資清查團,向各地派員開展清查接收工作,但此時已經歷時年余,加上內戰爆發,清查工作大多不了了之。加上清查機構自身依然貪腐橫行,與原有接收機構相互勾結,反而又加劇了接收工作的混亂和廣大群眾的負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萬卷書破萬里浪 的精彩文章:

虎將張飛身死宵小之手,丈八蛇矛也在「大鍊鋼鐵」中熔毀
閻錫山對被俘後釋放官兵洗腦,連中將軍長都被迫刺字以表忠誠

TAG:讀萬卷書破萬里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