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自建工廠和生產資質,「合眾汽車」想和其他造車新勢力不一樣
在聲勢浩大的那一群新造車企業里,合眾汽車是比較低調的一個,但並不缺乏特點。
6月27日,合眾汽車(Hozon)在江西宜春開工建設「全生態智慧工廠」。該工廠將設有衝壓、塗裝、焊裝、總裝四大工藝車間和樹脂車間、PACK車間等設施,佔地50萬平米,總投資50億元人民幣,每年規劃產能10萬輛,計劃明年年底投產。建成後,合眾汽車的年產能將增加到15萬輛,並將成為新創車企中唯一一家具有「雙資質」和「雙工廠」的企業。
所謂「雙資質」,指的是合眾曾在2017年4月和2018年5月分別獲得發改委核准整車生產資質和工信部生產資質。2018年5月,合眾在浙江桐鄉建設了第一個智慧工廠。
與之相比,其他一些新造車企業是通過合作代工或購買等方式拿到生產資質、獲得合法造車身份。
合眾汽車成立於2014年10月,註冊資金為6.26億元人民幣。今年4月,該公司總裁張勇宣布,他們已完成30億元人民幣的 B 輪融資,由政府產業基金領投、戰略投資資本跟投,截至目前,累計融資超過70億元人民幣,目前正在進行20億-30億元的B 輪融資。
張勇表示,B輪融資的大部分資金將用於汽車產品和技術研發,並加速創新技術在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的應用。他還表示,合眾目前的股權結構中,政府基金和產業基金是大股東,他們「對企業的經營充分放權,只是做一些策略性的支持,經營團隊以及研發團隊在把握產品運營和市場營銷方面有充分的話語權」。
合眾汽車的產品規劃矩陣(圖源:合眾汽車官網)
合眾的目標客戶是1-2線城市的小康和都市新移民、3-4線城市小鎮青年,年齡在25-40歲之間。這樣的客戶定位也反應在其產品定價上:預計今年底上市交付的「合眾U」綜合補貼後預售價是15萬-21萬元,NEDC綜合續航500km;去年底上市的純電動SUV「哪吒N01」的補貼後售價為6.68萬-7.68萬元,最大續航里程為380km。
與之相比,其他新創車企的定價都較高一些。比如,蔚來ES6的補貼前售價為35.8萬元起,蔚來ES8的補貼前售價為44.8萬元起,小鵬G3綜合補貼後售價為15.58萬-19.98萬元,理想ONE的補貼後售價為32.8萬元。
除了定價差異以外,蔚來、小鵬和理想等公司都有自己的「明星老闆」為公司代言,但提起合眾,你卻想不起它的「Big Boss」是誰。而最近接受媒體群訪、現身2019年CES Asia展會的也並不是公司總裁或董事長,而是三位技術負責人:智能座艙研究院院長張祺、智能駕駛研究院院長吳俊傑和汽車工程研究院副院長鄧曉光。
張祺曾在Delphi、TomTom、上汽阿里互聯網汽車項目組等公司工作了十多年,歷任車載信息娛樂系統工程師、高級產品經理和部門總監;吳俊傑曾在安波福(原德爾福)、法雷奧和ZF(原天合)等國際零部件廠商工作了14年,帶團隊設計過發動機控制器、油泵控制器、安全氣囊控制器、毫米波雷達和智能前視攝像頭等產品;鄧曉光有12年的汽車領域核心動力總成開發經驗,其中9年在上汽集團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核心開發部門任職。
這樣的團隊搭配,意味著合眾在向外界強調自己的「造車」能力,而不是像其他同行的「互聯網基因」。
純電動SUV「合眾U」(圖源:合眾汽車)
目前,合眾主要在整車三電、PIVOT智能駕駛和PIVOT智能座艙三個方面發力。
在智能駕駛方面,合眾沒有使用SAE的L0-L5級別劃分,而是打算分三步走:今年年底上市的合眾U推出的是「陪駕司機」,2021年推出的是「代駕司機」,2023年推出的是「專屬司機」。陪駕司機就像老司機坐在副駕駛上,在遇到危險的情況時提醒車主踩剎車或者幫助踩剎車、在交通擁堵時幫助車主駕駛。代駕司機主要是指泊車代駕、中低速或封閉擁堵道路上的代駕。
合眾U搭載了自主研發的HozonEPT2.0恆溫電池系統,配備NCM 811高比能量電池(通過了國際UL2580的認證),能量密度達180wh/kg,配備L2 自動駕駛功能,能夠實現一鍵自動泊車、ACC自動巡航輔助駕駛等功能。
所謂的NCM 811電池,指的是三元鋰電池中正極材料的鎳鈷錳比例為8:1:1。鄧曉光說,鎳的比例達到8成,意味著同一輛車可以減少幾十公斤的負載,能很大程度地降低百公里電耗,從而降低客戶的使用成本。同時,如果全系產品都用811電池,將會為公司降低開發成本、減少產品升級迭代的時間。
在智能座艙方面,合眾U設計了無盲區透明A柱、人臉識別登錄、疲勞駕駛監控和生命體征監測系統(監測小孩被遺忘在車裡)。
具體來說,司機在開車轉彎時,駕駛室兩側的A柱很容易遮擋視線、造成危險。為此,合眾U在A柱上搭載了對比度超過10000:1的超薄OLED柔性顯示屏,與外面左右各一個的攝像頭配合,可實現A柱的可視化。合眾自主研發的「眉心演算法」還可以追蹤駕駛員頭部位置和眼球位置的移動,並調整景深和視角,在保證A柱傳統機械強度的同時讓駕駛員更加容易預判到潛在的危險。
合眾U的透明A柱(圖源:合眾汽車)
而合眾U儀錶台上的小You智能機器人能夠捕捉駕駛員的面部表情、識別其情緒。比如,「當它看到副駕駛上的女朋友不開心了,會主動識別出來,講一個段子,緩解一下尷尬的氛圍。當它看到後排嬰兒處在睡眠狀態,它會主動提醒你,並且把空調循環設置、燈光、音樂環境音量做調整。」張祺告訴36氪,這些功能都是為了提高智能座艙的辨識度、打造「有情感」的科技。
談及這些高性能的配置是否會增加造車成本,張祺表示:「合眾目前還是處在發展階段,早期的產品不會過於以盈利為主要目標,主要還是想通過一兩個產品,能夠把產品力的迭代和用戶口碑做好。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要犧牲商業上的利益,從而兼顧到長遠的發展需求。」
鄧曉光說,合眾自主研發了電池系統和動力域系統的軟硬體,並參與了電驅動系統的定製化開發。合眾汽車是國內首家動力域控制器進入量產階段的新創車企。之所以要自主研發,是因為電池系統的單個電芯供應商沒有辦法站在整車層面考慮,動力域系統的供應商也是一樣。
吳俊傑也告訴36氪,在智能駕駛方面,基礎的通用技術會跟供應商一起合作開發,這樣有利於降低整體開發成本,但差異化的競爭點上,要自主研發,否則供應商會有多家客戶,容易造成同質化現象。
此外,合眾自主研發的智能駕駛域控制器有ARM Cortex -A57 四核處理器,能夠把車裡二十幾個感測器的數據做綜合處理,包括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超聲波感測器、攝像頭。控制器融合之後可以做深度學習,並根據業務場景提供輔助駕駛的功能,包括ACC、AEB、LKA、TJA、HWA等等。
談及新造車企業面對的挑戰,吳俊傑告訴36氪,現在特斯拉只有三個域控制器,但合眾汽車將來要分四個域控制器,這意味著整車幾十個電控單元會被一個或者四個電控單元所替代,裡面的軟體和硬體不會變少,只會變的越來越多。因此,第一步要做的是軟硬分離,把軟體供應鏈和硬體供應鏈進行拆分,讓每一領域的人更專註。其次,新造車企業與零部件供應商的合作模式要發生改變,要從「交鑰匙」模式轉變為「供部件」模式。現在國際上的零部件廠商都是把整套系統供給主機廠,「但主機廠要有整車的系統集成能力和正向開發能力,這樣就可以把攝像頭交給一家供應商、雷達交給一家供應商、控制器交給一家供應商做。這樣的好處是打破國際零部件公司對於我們的壟斷」。
————
我是36氪記者王藝瑾,業務交流可添加微信catherineyijin,煩請備註姓名 公司職務 來意
※特斯拉上海工廠超速建成,國產Model 3下線在即還面臨哪些問題?
※榮耀發布新手機20系列,總裁趙明:我們技術過剩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