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放420名死囚回家探親,約定來年秋後問斬,結果令人吃驚
貞觀六年(公元633年)的小年頭一天(臘月二十二)是個星期六,禮拜天還「上班」的唐太宗下令釋放420個死囚回家過年,等來年中秋節後再秋後問斬。貞觀七年(公元633年)秋,420名死刑犯從大唐各地齊聚天牢準備伏法。皇帝下令——你們自由了,回家慶賀吧。
這道批示一出,將朝中言官御史驚得不輕,皆言「如同兒戲爾!」大家都認為,這些囚犯不可能回來,到時會嚴重影響陛下的威望,但是唐太宗卻堅持己見。
貞觀七年(公元633年)秋,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年前特赦回家過年的420名囚犯無一失信,全部自覺回到大理寺監獄,等待朝廷問斬。而且人人口中稱頌,心懷感恩。這下,朝中百官無不驚嘆太宗皇帝的膽略與仁德。
見此,太宗皇帝龍顏大悅,再次御筆一揮:為弘揚誠信國風,特赦回歸的420名囚犯無罪釋放。這下,又驚得言官御史一大跳,都認為不合法度。最終,420名囚犯幸運地得到了赦免。
在這件事情的背後,是否真的如史書上所載,囚徒們都是心甘情願的主動回來,恐怕也未必,背後怕是另有隱情。實際上,宋代的大文豪歐陽修在其《縱囚論》中就對此事提出過質疑,認為這是李世民沽名釣譽而做出的行為(太宗之為此,所以求此名也)。
歐陽修認為,即便是君子,想要做到視死如歸,也絕非易事,更何況是那些死刑犯。歷朝歷代,能被判處死刑的犯人,大部分情況下是那些罪大惡極之人,是小人裡面的小人,想要這些人做到君子都難以做到的事情,何其困難。(刑入於死者,乃罪大惡極,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寧以義死,不苟幸生,而視死如歸,此又君子之尤難者也)
只能說,縱囚一事,有貓膩。
唐太宗李世民,在歷朝歷代的帝王中,確實還算得上是一個比較寬容的君主,對於臣子很少有大開殺戒的事情發生。但是別忘了,李世民一生征戰沙場,又踏著自己兄弟的鮮血登上了九五至尊的寶座,李世民可沒有想像中那麼仁慈。
近420名死刑犯,李世民說放就放,那是因為李世民有絕對的把握知道這些死刑犯會乖乖的回來。也許,李世民在事先就已經和這些囚徒已經約定好:如果他們能按時回來,那麼回來之後就赦免他們;如果他們不能按時回來,那麼等待他們必然是滅頂之災。
說到底,死刑犯也是爹生娘養的,也有家人,他們能跑,但是他們的家人又能跑到哪裡去?恐怕從那些死刑犯離開牢籠的那一刻開始,他們包括其家人就已經處於帝國最嚴密的監視下了。
與其做毫無意義的掙扎,還不如賭一波,賭他們回去之後沽名釣譽的李世民會真的赦免他們,這樣以後還可以清清白白做人,不用生活在陰影之下。事實的結果也確實如他們所料想的一樣,李世民為了博取名聲,真的赦免了他們。毫無疑問,這是囚犯與李世民之間相互配合演的一場好戲,結果也是皆大歡喜:死囚重獲自由,李世民也博取了好名聲。
借用歐陽修老夫子的話,凡聖人之治,「必本於人情,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干譽」,即聖人治世,必以合乎人情為標準,不以標新立異為高明,不以違背情理來博取自己的名譽。否則,只能留下一個笑話。
※近親結婚有風險,為何古代很少有「智障兒」出生?原因只有這五種
※冷軍畫桃,絨毛都能畫出來,為何輸給齊白石畫的假桃?
TAG:異聞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