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國第一條沙漠鐵路,外國人都說會被風沙掩埋,今已運行半個世紀

我國第一條沙漠鐵路,外國人都說會被風沙掩埋,今已運行半個世紀

火車是人們出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我們國家如今的高鐵,更是將火車出行的速度、舒適性和便捷性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們的高鐵,今天已經是毫無爭議的世界第一,建造速度快、建成之後的質量好、運行穩定在全世界都是有口皆碑。這當然得益於我們國家這幾十年來迅猛發展,一點一滴的積累起了這些技術。要知道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還是滿目瘡痍、百廢待興的狀態。不過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們就在基建上面,嘗試突破各種難題,比如我們題目中所說的,我國第一條穿越沙漠的鐵路。

這條鐵路就是包蘭鐵路,內蒙古包頭到甘肅蘭州。全長990公里,1954年10月開工,1958年10月交付運營,其中在中衛和干塘間有140公里的距離是要穿越騰格里沙漠的。在沙漠中修建鐵路,這在當時對全世界各個國家的基建人員來說都是一個難題。首先自然就是修建的時候,沙漠地帶很難保證做出來的路基是穩固的,其次就是在施工過程中要隨時面臨風沙的襲擊和極度乾旱的環境。這些還不是最難的,以當時的技術水平和施工人員的意志力都能夠克服。最難的就是鐵路建成了以後,面對隨時都會肆虐的風沙,很難保證鐵路不被風沙掩埋,影響正常的列車通行。

當時國外也有一些修建在沙漠地區的鐵路,在建成之後,很短的時間內,幾乎都會被迫改道,原因就在於防沙的問題實在太難克服。對於包蘭鐵路當時有很多外國媒體都表示,在鐵路建成之後也要不了幾年就會被風沙掩埋。在包蘭鐵路通車的初期,確實是深受風沙之苦,時常有火車被迫停開的情況。

後來當時的治沙科研人員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也就是現在我們治沙經常用到的一個手段——麥草方格沙障。也就是在流沙表面用稻草、麥草紮成一平米左右的草方格,使流沙不易被風吹起,達到阻殺的目的,然後在草方格中央栽種沙蒿、籽蒿、檸條等沙生植物,逐漸形成漢生植物帶。

通過「麥草方格沙障」做成的擋沙樹林效果是非常顯著的,包蘭鐵路安全運行至今已半個多世紀,再未受過風沙肆虐之苦。這個治沙工程,當時被譽為世界奇蹟,「麥草方格沙障」也被稱為「中國魔方」,還被聯合國授予「全球500佳環境保護獎」。在非洲有很多國家都來學習我國的治沙經驗。各位小夥伴你們知道這個穿越騰格里沙漠的包蘭鐵路嗎?

(以上文字原創,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喜歡請關注、分享。禁止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繫獲取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吾說異聞 的精彩文章:

高端相親會,女士要求男士個人資產一個億,說是少了沒安全感
緬甸貧窮落後,但有數萬中國男性去了不願回來,知道為什麼嗎?

TAG:吾說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