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炫耀,是最高貴的優雅
中國有句古話,富貴不還鄉,如衣錦夜行,索然無味。
有多少人深受這種觀念的影響,終其一生,疲憊不堪,都是為了向別人展示自己的「成就」,活在旁人言不由衷的誇讚聲中,從未為自己活過一天。
殊不知,真正的「貴族」,從不炫耀;內心深處的強大,從來無需外人的吹捧。
01.謙遜,才是強者的標配,高傲,從來都是弱者的遮羞布
中國有句諺語,滿瓶不響,半瓶晃蕩。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內心越強大的人,愈懂得藏其鋒芒,低調內斂。相反,那些弱小的人才需要張牙舞爪,大呼小叫。
一次,美國作家的大聚會上,有個年輕人拿著自己寫作的20多本小說到處派發,口中不斷重複著每一本小說的「亮點」,儼然已經將自己當作了整個作家聚會上的明星。
突然,他看到角落裡坐著一個衣著普通、一言不發的老太太,便走向前去,大聲地自我介紹,並重點講了自己已經寫了20多本小說的「偉大成績」,接著,不無鄙視地問道,「你寫了幾本小說呢?」
老太太輕輕地說,「一本而已」。
聽了這樣的回答,年輕人更盛氣凌人了,「這麼大年紀,才寫了一本小說呀,叫什麼名字呢?說來聽聽吧」。
老太太又輕輕地說了一個字,「飄」。
年輕作家一聽,頓時滿臉通紅,原來,她正是名冠全國的大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
我們每個人的身邊,這樣的一幕又何嘗不是天天在上演呢?
在單位,在公司,在高校,真正的大老闆往往都是最低調的那個,因為他們從來不需要四處炫耀,同時,也正是因為內心的平靜如水,才給了他們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思考人生,提升自我。
曾聽過一個故事,北大開學的第一天,一位新生由於拿了太多的行李,著實搬不動了,正愁眉苦臉呢,突然看到一位衣著普通的老者走過來,頓時像碰到了救星,冒冒失失地說,「幫忙看一會行李吧,我先搬一些,隨後過來取另一些」。老子微笑著說,「好的」。
事情到這兒並沒什麼,問題是,這個冒失的混小子好不容易找到了宿舍,有點累,竟然不顧別人幫忙看著行李,自顧自地在宿舍小憩了一會兒!
結果,他這一小憩讓老者等了大半天!關鍵是,那位老者是名冠北大的知名教授。
內心越強大,外表越收斂。真正厲害的人,從來不需要炫耀。
02.真正的尊重,都是發自內心深處
尊重別人,是每個人都應具備的品質。不過,有的是真尊重,而更多的則是假尊重。
在一列火車上,有一位老教授看對面坐著一位學者模樣的人,正翻看一本書,看起來氣度不凡。
老教授忍不住想攀談幾句,不過,很不幸,他有些口吃,因此,說道,「你,你,你看的那本是什麼書呀?」
學者模樣的人聽了之後,臉上禁不住一陣驚訝,不過,只是幾秒鐘的功夫,他就回復了對方一個善意的微笑。
看他沒有說話,老教授繼續說,「你,你,你不方便說嗎?」
結果,學者模樣的人仍然沒有回答,而是繼續報以善意的微笑。
看到這一幕,坐在老教授邊上的年輕人忍不住說了一句,「你怎麼不說話呢?看不起人嗎?跟你說話的可是我們學校最出名的教授了」。
一路沉默,氣氛免不了有些尷尬。
然而,臨下車時,學者模樣的人一臉尊重地遞過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您好,請您原諒我的沉默,我叫馮友蘭,說話也口吃,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誤會,沒有回答您的問題,請您見諒」。
尊重,從來不需要過多的言語,而是發自內心深處的。
03.換位思考,才能感同身受地體諒別人
列夫托爾斯泰說,你不是我,沒走過我的路,怎能懂得我的心。
小張第一個月發工資,興奮不已,本著一片孝心,叫上父母出去吃飯,還專門挑選了一家最高檔的餐廳。
大家坐定後,小張一口氣點了六七個菜。
很自然,沒有吃完。
飯後,媽媽提出要打包,然而,看著滿桌子的殘羹剩炙,再加上身在這樣一家高檔餐廳,小張隨口說了一句,「別丟人了,打什麼包呀!」
聽了這話,媽媽瞬間征住了。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小張絕對是一片孝心,才專門叫上爸爸、媽媽到高檔餐廳吃飯,這個毋庸置疑。
其次,結果卻是他的話深深地傷害了媽媽。
換句話說,好心辦了一件大壞事。
因為小張不懂,媽媽那一輩為了把她和兄弟姐妹們拉扯大,吃了多少苦,別說打包了,連掉到地上的饅頭都會撿起來吃了。
換位思考,才能體諒別人的所思所想。
一個珠寶店裡,店員並無惡意地問一對情侶,「一輩子就結一次婚,為什麼要選如此廉價的一款戒指呢?」
店員不懂,有的人認為買最昂貴的戒指才是幸福,而對更多的人來講,能跟心愛的人在一起,哪怕是最廉價的戒指也是無比幸福的。
有的人認為大把大把地掙錢才是幸福,而對更多的人來講,即使無法實現日進斗金的夢想,只要吃穿不愁,同樣是一件幸福無比的事兒。
記得在一本書上,讀到了兩個女人之間的經典對話:
一位徒步旅遊愛好者深入到一座大山深處,碰到一位一輩子從未走出大山的女子,不可憐地說,「一生都要呆在一個地方,還是在大山裡,這是多麼令人悲哀的一件事呀!」
而山裡的女子說,「一個女人不好好待在家裡照顧丈夫和孩子,天天在外面跑,天快黑了,連個住處都還沒找到呢,這需要招多大的罪呀?」
徒步愛好者認為一輩子不走出大山就是痛苦,正如山裡的女子認為一個女人天天在外面奔波,就是遭罪一樣。
他們都沒有明白,在對方的心裡,誰都有著自己與眾不同的幸福感。
一位哲人講,這世上,從來沒有感同身受,只有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更需要換位思考,多站在別人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思考事情,而不是站在自己的位置,對別人的做法妄加評判。
站在別人的角度,俯視這個世界,才能真正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