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男孩質疑課本,獲人民日報新華社點贊!我更佩服他媽媽
文 |李核桃
最近,有一名8歲的男孩上了微博熱搜,原因是他質疑了我們學了好多年的經典篇章《羿射九日》。
他說:「《羿射九日》中,前一段提到『江河裡的水被蒸幹了』,下一段又說羿『蹚過九十九條大河』。」
水不是被蒸幹了嗎?羿怎麼蹚?
不得不說這個小男孩既細心又勇敢,從來沒有學生和老師質疑過這篇課文,他卻敢提出來。
小男孩這一行為也立馬獲得了人民日報、新華社的紛紛點贊。
隨後,人民教育出版社官微也進行了回應,並表示下一個版本會修改:
8歲就能驚動人教社修改教材,這樣的孩子真的太令人佩服!
但我更佩服的是男孩的媽媽。當孩子提出質疑時,她沒有忽悠過去,而是很認真的對待。
首先是發朋友圈諮詢該如何回答孩子。
接著又多次打電話給人教社,希望有專家能解答孩子的疑問。
為什麼自家的孩子是個把老師話當聖旨的「小跟屁蟲」,而別人家的孩子卻那麼細心嚴謹,懂得獨立思考?都是家庭教育的差距。
而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孩子,未來將有多厲害,你知道嗎?
獨立思考的孩子
不會陷入盲從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羊群效應」,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就像跟著頭羊左沖右撞的羔羊,最終陷入盲從,輕則徒增笑柄,重則陷入騙局或遭到失敗。
前不久優衣庫合作款T恤遭瘋搶事件就是典型的盲從事件。
由於合作款T恤價格親民,又是與知名街頭藝術家KAWS的最後一次合作,所以9點正式開搶時,商場因搶購陷入混亂。
很多不明真相的市民見此情景也加入其中,跑丟了手機和拖鞋也在所不惜,拿錯了號碼也不在乎,甚至還把模特身上的衣服脫了下來,場面幾近失控。
一位大媽拿起兩件衣服就走,被制止時才說:「看大家都搶,還以為不要錢。」
但凡有人清醒地問一句:KAWS是誰,與我何干?
就不會有這麼滑稽的一幕。
《烏合之眾》一書說:「個人一旦成為群體的一員,他所作所為就不會再承擔責任,這時每個人都會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約束的一面。」
陷入盲從,就會成為拋棄真相和理性的「烏合之眾」,個性被群體淹沒,思想被群體思想所取代。
相反,如果有獨立思考能力,就能避免陷入盲從。
有個外國男孩,因沒穿喬丹鞋遭到其他小朋友的嘲笑。
男孩沒有順著別人的思維看不起自己,而是不卑不亢地說了這樣一段話:
重點不是我腳上穿什麼鞋子,而是我有沒有自己的想法。重點不在於我穿的鞋子或衣服是哪個牌子。
而是我知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我有沒有自己的想法。
這個侃侃而談的男孩,有思想,有主見,舉手投足流露著自信和從容。
相信他的未來會因為抵制了盲從,而比別人擁有更多機會。
獨立思考的孩子
更能找到人生方向並成功
前幾天小編髮了一篇文章,裡面提起到一個女孩考上了211大學,卻因為母親藏起畢業證,困在了老家9年,遲遲沒有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還有一個女孩考上了國外的大學,卻被母親燒掉了錄取通知書,剪掉了銀行卡身份證,最後無奈的做了份自己不愛的工作,過著不喜歡的人生。
有讀者留言說:「換做是我肯定想辦法去爭取,也許她們從小被壓制已經不具備這種思考能力。」
深以為然。
從小沒有獨立思考的孩子,長大後難以掌控自己的人生,她們想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更加沒有勇氣去質疑去爭取。
那些從小就很有想法,並且堅持按自己想法成長的人,最終都走向了成功。
籃球教練洛科·羅密歐曾這樣描述初見科比時的情景:「我教過各種類型的孩子,有多動症的,有沒精打採的,有體弱多病的,可從未遇到過一個敢頂嘴的男孩。」
科比當年才8歲,就敢反抗教練,只根據自己的想法打球。
羅密歐說:「這孩子有些特別。我指的不是技術層面,而是一種他至今一直保持的某種氣度。」
這種氣度,就是不完全聽從他人、只根據自己想法行事的獨立。
作家阿爾貝·加繆說:「一切特立獨行的人格都意味著強大。」
讓孩子獨立思考,他才能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不必將過多的經歷浪費在排除干擾上,只需向著自己目標,大踏步前行。
獨立思考
未來才能真正拉開距離
「二八定律」告訴我們:看透盲從的多數人必將成為領先的少數人,最優秀的人只佔人群的20%。
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凡事不依賴於別人的想法,才能避免平庸。
看過這樣一個職場故事:
小張和小王同時進入一家超市工作,都從基層干起。不久小張升為部門經理,小王不服,便遞交了辭呈。
總經理聽完小王的控訴,讓他臨走前到集市看看今天有什麼新鮮蔬菜。
小王很快回來彙報:「有一個農民,拉了一車土豆。」
總經理問:「有多少?」
小王只好又到集市,回來彙報:「一共40袋。」
「價格呢?」
小王沒想過後面還有新問題,只好又跑去集市。
總經理又叫了小張,吩咐同一件事。
小張只出去了一次,回來彙報說:「今天有一個農民在賣土豆,他有40袋,十元錢一袋。如果咱買得多可以再優惠。現在我把這個農民叫過來了,他正在外面等您回話。」
思路決定出路,格局決定未來。
凡事自己不思考,就會有人替你思考,你不做出判斷,就會有人率先判斷並搶得先機,人與人的距離就這樣拉開了。
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說:「我愛我師,但我更愛真理。」
他的老師柏拉圖是當時最著名的哲學家,他跟著柏拉圖學習了20年,可他發現柏拉圖的學說不完美,便獨創了完全不同的哲學體系,一躍成為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
真正優秀的人不會人云亦云,也不會迷信權威。
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裡,差距就靠獨立思考來拉開。
讓孩子相信自己,堅持自己的想法,才能跳出舊的條條框框,實現突破和創新。
獨立思考的孩子
是如何培養出來的
不打擊,給孩子支持和鼓勵
知乎上有人問:你見過哪些父母驚艷到你的教育方式?
有網友回答說:陳美玲,她把三個兒子送進了斯坦福大學。
陳美玲正在做飯,孩子問她:天為什麼是藍的?
她並沒有說「等媽媽做完飯」,或者「媽媽忙著呢」,而是直接關了火,引導孩子一塊尋找問題的答案。
黃磊說:「引導和鼓勵,甚至加入他們(孩子),都會令他們更好的成長。」
敢質疑的孩子,背後一定有鼎力支持的家長。把孩子的問題當回事,孩子才把思考當回事。
那些從小就得到父母支持的孩子,才會不受外界干擾地安心思考,敢為自己的獨立人格發聲。
不代勞,鼓勵孩子多讀多思多想
教育專家尹建莉說:「一個孩子的智力與其他孩子拉開距離,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閱讀。」
閱讀是理解、領悟、吸收、鑒賞文章的思維過程,更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提升自我修養的過程。
閱讀改變思想,思想改變命運。鼓勵孩子多思多想,就是給他一雙認識世界的翅膀。
不專制,賦予孩子民主話語
民主不是一句空話,賦予孩子話語權,給孩子發聲的機會,孩子才能鍛鍊出清晰表達自我的能力,處理事情才能忠實貫徹自己的意志。
成長就像破繭成蝶,突破束縛才能破繭而出。
想要孩子在更廣闊的世界探索,父母就別將孩子束縛在狹小的課桌,允許他隨心所欲地表達自我。
在民主氛圍中長大的孩子,更能為自己的意志做主,也更能產生奇思妙想。
不包辦,給孩子做主的機會
不包辦,這意味著:孩子願做的事,別替他改變;孩子能做的事,別替他承擔;孩子該犯的錯,別替他避免;孩子該擔的責任,別替他擋下。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對世界獨特思考。也許他的想法還不夠好、不夠成熟,父母可以正面引導,但不能剝奪他們思考的權利。
孩子思考過,才懂得思考;努力過,才懂得擔責。
給孩子做主的機會,這不僅是尊重孩子的需要,也是孩子獨立的基礎。
愛因斯坦說:「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比獲得知識更重要。」
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孩子會去嘗試、冒險,也許還會頂嘴、不聽話,這都是正常的。
孩子自己親自獲得的能力,才是他擁有的能力。
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他才能遇到獨一無二的自己。
-End-
※那些偷偷溜走的時光
※6歲女童差點「失明」:媽媽,你生弟弟不要緊,別不愛我啊!
TAG:育兒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