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黃惇:漢字書寫若亡,中國文化必亡!

黃惇:漢字書寫若亡,中國文化必亡!

原標題為:《中小學教育之我見》

書法教育是一個大範疇。它包含的內容很寬廣,中小學生習字課,要求把鋼筆字、毛筆字寫好是書法教育,大學生上「書法鑒賞」課是書法教育,高等藝術院校書法專業本科生、碩士生乃至博士生的書法技法、書法史、書法藝術理論的教學研究,也是書法教育。

除開學校的教育,社會教育也為人們熟知,如社會上舉辦的各種書法培訓班,包括教小孩子及老年大學的書法興趣班,以及家庭中的書法教育,也都屬於書法教育的一種形式。

不同階段、不同性質、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書法教育,其目標與方法各不相同,但卻構成現代中國人學習書寫漢字、學習書法藝術的完整的過程。這是中國人通過漢字書法藝術認識美的最基本、最普及的方式,也是中國數千年歷史形成的優秀的文化傳統,在中國人認識母語、掌握母語的教育過程中,書寫和書法從來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今天談這樣一個話題,可能在近代以前的中國並不是問題,因為所有有文化的中國人都接受過不同程度的書法教育。而今天一個已經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畢業生,不用說是理工科的畢業生,甚至是中文專業的畢業生,可能從未接受過書法教育,卻不是什麼奇聞。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將教育的視線集中到了科技、外語,向世界學習,舉凡大學生中的精英,大抵都做過留洋出國的夢。這原本是一個歷史階段中國向世界的必然,但是在中國文字——母語的教育上,卻因一種潮流而掩蓋了漢字傳統教育的失卻。加上今日之手機、電腦的普及,更使人們遠離書寫,於是這種失卻來得那麼快,那麼迅猛,其表現最明顯的特徵是當代讀書人書寫漢字之差是歷史上未曾有過的。

即便如上面所說在學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學教育階段書法被嚴重忽略,但書法在中國人的血液中是生了根的。近三十年來伴隨著中國崛起的步伐,社會上的書法藝術發展得如火如荼,這與教育領域尤是中小學的書法教育形成強烈反差。其曾有過民調問卷,調查中國的家長們給自己的孩子選一種課外興趣學習,結果排名第一的不是鋼琴、不是舞蹈,而正是書法。這反映了無數中國家長的擔憂,並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中小學教育在以往的三十年中,在漢字的教學的看法有著嚴重的偏頗。

所幸的是,為了消除這種擔憂,教育部下發了相關文件,先是在2011年下文中小學要開設書法課,相隔兩年後又下文提出書法、篆刻要象京劇那樣走進校園。這些文件堪稱久旱後的及時雨,筆者看得很重,在西潮仍然滾滾的今天,筆者視這樣的文件是具有高度文化戰略的一環。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怎麼可以缺了漢字文化復興,又怎麼可以缺了漢字的書寫藝術——書法?

這不是危言聳聽,請調查一下,現在的手機低頭一族,有幾人是用書寫漢字輸入法?又有多少人是在用拼音輸入法?答案可能是用拼音者遠遠超過漢字書寫者。筆者曾嚴肅地求教於某醫學高校研究遺傳與文化的學者,問中國人如長期在寫漢字之前要先看見一組拉丁字母,許多代後會不會形成生理上的遺傳?那位學者的表情是茫然的。請問,世界上有哪個民族的文字是先寫出其它文字後再轉化為自己本民族文字的?

所以,中小學書法教育,並不是孤立的書寫教育問題。我們要把以前失卻的書法教育傳統找回來,就必須把失卻這一傳統的相關漢字教育傳統也找回來。

如今識字的方法只強調漢語拼音而不再使用傳統的漢字部首教學,因而學生不知造字的六法,不知曉字源,這種只會讀出字音而不識其字意的能力,當然屬於文化的低水準,不識其字就只有依賴拼音,長此以往,漢字書寫岌岌可危矣!近代受西學影響有激進的思想家曾預言:漢字不亡,中國必亡。今天,中國已崛起,漢字並未亡。然筆者要說:漢字書寫若亡,中國文化必亡。

中國的五千年文明史是靠書寫漢字傳承至今的,而不是靠的拼音。初學者感覺拼音文字可能容易些,但卻遠不及漢字有音、形、義、美的豐富信息。舍難求易的同時,豐富的文化內涵也同時丟失和降低。

作為文字元號,漢字的字義主要是與其特殊的字形(而不僅僅是發聲)相對應,書寫者必須了解字形結構的基本規律,通過反覆書寫來掌握,並在掌握中追求單字字形美與書寫整篇之美。這是數千年來中國人學習漢字的方法和傳統,也是書法藝術形成發展的根本。學習書寫漢字的點畫形態、間架結構是為了學好漢字,如此這般練習,把字寫得端端正正,實際上已經是在為書法藝術築基;在此基礎上強調錶現、研究變化,就通向了書法藝術的表現。

由此可見,學習漢字、把字寫好與書法藝術之間的關係是很微妙的:你說它們沒有區別吧,在經驗中二者的確有差別;說它們有區別吧,我們又很難划出二者之間明確的界限。王羲之書法為中國書法之傑出代表,而他流傳於世的摹本、刻本都是文稿、書信一類的實用文書,所以實用與藝術在書法中是相互統一的。中國書法本身具有的實用與藝術的雙重性質,已經說明二者之間的關係。

這就是中國人的智慧,在一種幾乎純粹以實用為目標的漢字書寫學習中,自然地親近了藝術、學習了藝術,並且使這種藝術上升為了高級的藝術,進而有了高級的藝術理論。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中國的繪畫、音樂、戲劇、園林、建築、舞蹈、工藝種種藝術都曾得益於書法的理論。所以,在中小學書法教育中,筆者不主張把實用書寫與書法藝術刻意區分開來。

中小學生學習書法當然是基於學習漢字,把字寫端正,寫得規範,寫得美觀。但在這一過程中讓他們多接觸一點古代碑帖、多了解一些書法歷史常識,有何不妥?強調書法藝術知識的滲透,讓小學生在習字過程中受到藝術的熏陶,讓他們熱愛漢字之美,熱愛書法。

有了這種熱愛,進而熱愛中國的其它藝術。這樣的熏淘在中小教育中十分重要,兩年前,上百種中小學書法教材的編寫在激烈競爭中終於有了數種結果。這種結果儘管不盡如人意,有些甚至有嚴重缺陷,但比沒有好。教材固然重要,但關鍵在教師。我們從前上學除了傳統的習字帖,並沒有什麼專門的書法教材,但那時的老師,尤其是語文老師寫得一手好字,板書寫得好,批改作業的字寫得好,他們在教學中自然帶有一定的書法意識,對學生的書寫就會有所要求。

教師的感染力十分重要,自己寫不好字,如何去要求學生?教師自己不懂得書法藝術,如何能把習字與書法統一起來?正因為如此,要想在中小學普及書法教育,絕不是配備幾位書法教師就能解決的;必須對全體教師進行漢字書寫培訓,尤其是語文教師,必須把字寫好、過好書法關。

退休教授連續十年用毛筆為新生手書錄取通知書

順便提一下,那些號召中小學生寫作業無紙化的教師,請認真想一下,你們那種所謂低碳的理論站得住腳嗎?且不說列印紙的浪費和用電的耗能本身就不是「低碳」,也且不說書寫漢字對於中小學生在訓練手腦配合上是如何之重要,僅以機械地敲擊鍵盤替代有追求的漢字書寫而言,請問,所失去的文化內涵可以估量嗎?以一種低級快速方式去替代看似費力而高級的文化,這樣的傻事不能再去做了。

在落實中小學書法教育的進程中,不能忽略教師的培養。因此,師範院校任重道遠。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始,師範院校的學生就不再必須成為職業教師,關於師範生必須有一手好字的傳統隨之衰退。文科大學尤其是中文專業的學生,以往也一直有書法教育的傳統,當年的書法教育家胡小石先生、沈尹默先生,都是中文系教授。

我國近現代書法高等教育之發源,原本有兩條線索,一條由藝術院校中國畫專業中書法課程發展成書法專業;而另一條線索就由中文系的一門課程發展而來。但中文系開設書法課的傳統,近三十年來卻基本上喪失殆盡了。既然漢字書寫首先是與教師相關,又特別是與語文教師相關,所以中小學書法教育就必然與師範院校的培養目標相關。

如果說書法教育要進入中小學,那第一步即要儘快制訂師範生的書寫技能訓練目標,尤其是師範院校文科學生必須有相對嚴格的書法課程。教育部門在這一文化戰略中,應站在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的高度,認真思考落實書法教育發展的許多可行細節,如教師、教材、課程等。

以往師範院校曾有三筆書的教學目標,即要求師範生訓練毛筆、硬筆和粉筆的書寫技能,這種疊床架屋的要求,今天看來十分可笑。可笑的原因是將書寫純粹降為一種技能,而沒有文化的認識高度

《說文解字》,簡稱《說文》。作者為許慎。

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地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

中小學生書法教育的主要目標是楷書,自古以來楷書的學習也有多種方法,多種方法中有優秀的傳統也有糟粕,這都有待於教師們在實踐中研究取捨。但好的教學法一定俱備三個要素:簡明、易學、得法,而不是繁瑣、不得要領。優秀的教學法從來都是讓學生上手快和產生興趣,同時深入淺出地把技法中深奧的知識貫穿其中。所以欣賞教學、興趣培養都是教學法中的重要手段。

中小學書法教育當然還會遇到許多問題,需要我們的教育部門和教師認真對待。學生學習古代書法經典,無論歐、顏、柳、趙,無論楷、行、篆、隸,都是繁體字,還會遇到異體字。積極地看待這一現象,可以說通過臨帖,使學生漢字知識更加豐富,比如讓學生認識漢字中一字多形的變化,讓學生也認識一些繁體字,了解簡化字的來源等等。消極的態度則一棍子打死,語委會規定,凡不寫簡化字就不規範,統統算錯字。

於是小學生寫「鐘山風雨」的「鍾」字不算錯字,寫作「鍾山」反而算錯字,真讓人啼笑皆非。繁體、簡體本一母所生,何以在中小學生那裡有如此不公平的待遇。與此相反,近三十年來,書法展覽十分繁榮,而在所有的書法展中,簡化字作品基本上是進不去的,幾乎所有的書法家都不寫簡化字,且以寫簡化字為恥。這樣的反差,應該引起教育部門的關注。

中小學書法教育是書法教育系統工程中的一個部分,也是最基礎的工程。因為沒有了孩子,就沒有了老人;沒有孩子們的書法學習,也就沒有了人書俱老的書法大家;沒有中小學書法教育,就沒有中國書法的未來。而中國書法必定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不可缺的藝術之一,我們必須努力。

黃惇,號風齋、風來堂。1947 年3 月生於江蘇太倉,祖籍揚州。南京藝術學院教授,藝術學、美術學博士生導師。南京藝術學院藝術學研究所所長,《藝術學研究》年刊主編。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江蘇省政協第八、九、十屆委員。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藝術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又為西泠印社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滄浪書社社員、江蘇省美術館藝術鑒定顧問;南京大學、東南大學、西南大學、暨南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央戲劇學院、河北大學、河南大學、蘇州大學、山東藝術學院等兼職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研究員、中國篆刻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黃惇注重藝術創作與理論研究並重,書法篆刻作品1983 年獲《全國篆刻徵稿評比》一等獎,1993 年獲《第五屆全國書法篆刻展》全國獎,1999 年獲韓國「" 99 世界書藝全北雙年展」大獎,2012 年獲第四屆中國書法「蘭亭獎·藝術獎」。主要研究中國書法藝術史論、中國篆刻藝術史論,著有《董其昌書法論注》《中國古代印論史》《中國書法史——元明卷》《從杭州到大都——趙孟頫書法評傳》《篆刻教程》《清理與超越——書法課堂講錄》《秦漢魏晉南北朝書法史》《中國印論類編》等。主編《中國歷代印風》系列叢書二十一卷、《中國書法全集·董其昌卷》《中國書法全集·趙孟頫卷》《中國書法全集·金農鄭燮卷》《書法篆刻》《齊白石三百石印朱跡》等。曾多次擔任全國書法篆刻展、全國中青年書法篆刻展覽、全國書學討論會評審委員。

圖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丨關注後每天第一時間閱讀精彩書畫內容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耘廬 的精彩文章:

封塵半個世紀的冊頁流出,道盡藝術界的人世冷暖!
繪畫和吉他宿管阿姨、畫家保安……浙大「掃地僧」集體出道!

TAG:耘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