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無語弟弟「沒志向」,殊不知她擁有的資源,張子靜從未得到
在我國民國時期雖說婦女解放,的那其實重男輕女依舊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當時所推崇的自由戀愛,其實說白了也是為了男人著想,而非是為了追求男女平等。
所以在當時男女平等都是一個只有少數人能夠接受的概念,就更不用說重女輕男了。不過在民國時期還真就有一個家庭重女輕男,雖說有些巧合的因素但最終的結局就是如此,這個家庭就是張愛玲家。
張愛玲還有一個弟弟,不過相比於張愛玲的聲名鵲起這個弟弟的成就幾乎是可以忽略的,甚至可以說他弟弟在富家子弟中是最悲慘的那一類人。
一、同父同母,卻漸行漸遠
張愛玲的人緣差可以說是人盡皆知的一件事,她和自己的弟弟張子靜的關係也是證明這一件事的有力證據,確實姐弟倆的關係一向比較冷淡。
在張子靜晚年的時候曾經形容過自己和張愛玲的關係如何,那就是「姐姐待我,亦如常人,總是疏於音問。」
那麼張愛玲對常人是什麼樣子的呢?在蘇青的口中,張愛玲對待常人大多是非常冷漠的,除非是被她當作朋友的人,可見張愛玲對待張子靜別說親熱,甚至是可以說的上是無情。
而這樣的姐弟關係是兩個原因促成的,首先就是張愛玲自己的原因。張愛玲對於親情是沒有什麼感覺的,所以血濃於水這個詞在張愛玲的眼中就是一個笑話。
另外就是張子靜的原因了,用常人的眼光來看的話就是張子靜太不爭氣。張子靜曾經說過兩次他和張愛玲的交集,一次是張子靜和朋友合夥創辦了一個雜誌,想向張愛玲約稿。
但是因為這個雜誌實在是太過粗製濫造,所以張愛玲拒絕了他,不過還是拿出了自己的一張素描來讓張子靜當作插圖。
另一件事就是張子靜向張愛玲要錢,但是當時的張愛玲已經對張子靜幾乎徹底失望,再加上當時張愛玲在美國正經歷自己人生中最艱難的日子,所以拒絕了他。
二、親情的差距
在張子靜的心中彷彿家人就是自己的保護傘,無論什麼時候都能夠讓自己的家庭來為自己買單,但其實這種想法本身就是錯誤的。
而張子靜能夠有這種想法其實也是情理之中,因為家人對於張子靜實在是有些虧欠,當然這其中不包括張愛玲,只有兩人的父母。
先說在情感方面,張子靜出生的時候滿清就已經滅亡了,這也就說明當時的張志沂也就是兩人的父親就已經沒落了。
畢竟張志沂是一個單純的古代書生,所學的除了應對科舉之外幾乎可以說是毫無用處,所以當時的張志沂別說對子女,就連對自己的妻子黃逸梵都是不怎麼上心。
而若說黃逸梵的一生有什麼追求的話,那就是將張愛玲打造成一個如同自己一樣的交際花。所以夫妻兩人對於張子靜都是不重視的,不可不說這是家庭教育的失敗。
張子靜也就理所當然的認為家庭對自己非常虧欠,也就不可避免的在成人後還在想方設法的從家庭貼補自己的生活。
三、教育的虧欠
張愛玲的教育我們看上去不僅是沒有什麼不妥,反而在當時能夠算得上是比較優秀的一批人,其實這也是因為黃逸梵的強烈要求。
不過其實當時黃逸梵就已經去了歐洲,和張志沂的婚姻也是名存實亡。當時黃逸梵想的是張志沂應該是一個重男輕女的人,送張子靜去讀書應該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張愛玲的教育自己必須要強烈要求。
可實際情況卻是在張愛玲去學校中接受現代教育之後,張志沂為張子靜請來了一個私塾先生教授他四書五經。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張愛玲讀高一那一年,張志沂終於在張子靜的強烈要求下將他送進了學校,不過因為基礎的原因所以張子靜只能讀小學五年級,而姐弟倆只相差一歲。
而且當時張愛玲所就讀的是真正的貴族學校,與她相比張子靜只能說是自己上過學而已罷了。
就算是如此,張子靜的求學生涯也是經歷了無數的波折,在小學畢業的那一年張子靜被張志沂要求休學一年。
隨後抗戰爆發,張子靜又一次休學,最終張子靜就連高中都沒有畢業。所以無論是從情感還是從教育上來說這個家庭都是對張子靜有所虧欠的,張子靜的沒出息也就成了必然。
不過雖說張愛玲所接受的資源比張子靜要高出不少,但是我們卻不能忽略一件事,那就是對張子靜有所虧欠的是他的父母,而非他的姐姐。
所以張愛玲幫張子靜可以,但不幫也是情理之中。畢竟兩人雖說是姐弟,但其實真正的感情並不深,甚至一起生活的時間都不是太長。
※心狠手辣王熙鳳,無親無故卻給了這三個人柔軟,人性本複雜
※出身寒微大字不識,丁龍以其一生積蓄促成漢學系,美國人至今懷念
TAG:貨二喵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