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 OS 深度體驗
本文作者:teanhow
前些天給手頭的iPadPro升級了傳說中的iPadOS(開發者版Beta 2)。所謂的iPadOS其實就是IOS 13 Pad版,對比體驗了一下iPhone上的IOS13,感覺iPadOS就是換了一個對外宣傳名字而已,本質還是iOS,連關於本機裡面的軟體版本也是寫IOS13,壓根沒有提到iPadOS。當然這個版本相對以前iOS12改進還是挺大的。我體驗了一個多星期,它基本已經融入了我的工作流中,真正成為生產力工具之一,不再可有可無了。原來這個iPad我主要用於視頻編輯,畫畫3D草圖,看看書,或者外出時替代PC做一些文檔編輯、思維導圖之類的輕工作,在沒有滑鼠的情況下,需要抬手懸空去摸屏幕進行交互,中覺得很累,不習慣。最近升級後,支持滑鼠了,就算做在台式機邊,面對台式機和iPad都能做的事情,我不再優先選擇台式機了。
之所以我會在某些情況下拿iPad替代PC,主要是喜歡它優雅的界面和視網膜屏給到的視覺交互體驗以及它快速響應的特性。
在Windows環境下,我的顯示器是戴爾的U系列2K屏,雖然已經算是中上配置了,但由於屏幕大,還是會明顯感覺顯示的字體有鋸齒。。而我的筆記本Miix,雖然鋸齒沒有那麼明顯,但總感覺字很小,如果把字體放大,又會破壞界面原來的設計比例(變醜了)。當然Win10已經進步很大了,原來的SurfacePro win8時代,當時縮放體驗還沒統一好,不調整默認的蠅頭小字看起來很吃力,一調整各個軟體的界面全亂了,根本沒法正常使用。總體來說iPad的視覺體驗,特別在最新版的改進加持下,還是比windows要好不少。
快速響應這點,也很重要。你在iPad上按下主屏幕鍵開機,切換一個APP立馬進入工作狀態,不會被打斷,不用等待。而在PC上,為了節省系統性能,也為了避免任務欄混亂,大多數人會習慣關掉沒暫時沒用的軟體。然後你要用的時候還得找到他的圖標然後雙擊啟動,大多數PC軟體都很重,啟動都要花點時間。而在iOS上就算不是在後台的隨時待命的APP,新啟動一個APP也還是會快一些。也許你會說不差這幾秒鐘,但如果習慣了快速響應,你再回去等那幾秒鐘,你總是會感覺有點彆扭。就像用慣了固態硬碟的人,回去用機械硬碟的電腦,會感到很痛苦。
PC由於30幾年的生態迭代,大量的廠家都依附在這個生態之下,各種專業生產力軟體都是已經迭代了10幾個大版本了,而且往往一個領域都是有2-3個以上的巨頭在互相的競爭中不斷改進。這個龐大的生態環境不是蘋果和APP store下一眾年輕的創業公司們短期內能顛覆的,需要傳統巨頭們的逐步進入,但這些大象們一般不輕易改變自己生活的環境。你看Adobe的PS那麼久了都還沒有正式發布iOS版就知道了,微軟家的Office也只是推出了閹割過的版本,功能簡單而且還有文件體積限制。所以目前而言,iPad在我的工作流中的時間只是在逐步增加中,還沒法成為我的主力機。某些職業iPad根本與生產力不搭邊,也有一些職業目前的iPad已經完全可以勝任他們的所有工作。
下面我一點點來說一下經過這段時間,我體會到的iPadOS的改進:
1、界面:
圖標變小了,看起來更舒服,也沒有那麼浪費屏幕空間,每個屏幕可以支持橫向6個,縱向5個,一共30個圖標。
第一個屏幕左邊是「今天」組件
程序塢容量也更大了,測試了一下連同最近使用的APP程序塢一共可以容納14個圖標(其中2-3個最近使用的APP)。主屏第一頁往右拖動,會出現屏幕快捷組件。
這是程序塢滿員時的情況,14個圖標。
iPadOS和iPhone IOS 13一樣支持深色模式,可以設置在晚上特定時間自動啟動深色模式,但我還是習慣白色。交互操作時,找東西快一些。
兩種模式切換的設置界面
系統」設置」的菜單也進行了一些調整,「輔助功能」被獨立提到最外一級,如果我沒記錯原來應該是在「通用」下面。
2、支持滑鼠:
在輔助功能中開啟觸控功能,然後添加定點設備。這個功能的游標是一個模擬手指的圓形觸摸範圍,半透明,不使用幾秒回變得更透明,截屏時有時會自動消失,不會影響截屏,但有時候又會出現,不知道是不是BUG。一開始感覺不習慣,好大的一個游標,但後來習慣了也就好了,這個游標的好處是和手指一樣不用很精確的對齊就可以進行操作,而且游標有中心定位點,需要精確操作時也可以用。對了,還iPadOS還可以設置滑鼠其他鍵的功能。嫌菜單鍵礙眼,可以選擇關閉顯示。
這個改進其實iPhone IOS 13 也有。
我的滑鼠支持的擴展鍵全部能在設置中自定義,方便不少
3、多任務:
比原來做了一些優化和升級,支持浮層,支持部分APP的多開,但仍有一些APP不支持分屏,可能也是需要API特性支持。文字說不清楚,配圖。
同時開了3個文件管理器
浮層窗可以同時有多個,可以切換,這個是切換過程中的截圖。
4、截屏:
可以截取長頁面了(保存為PDF格式),截屏的編輯功能更多,感覺工具條界面也更漂亮了,工具條還可以移動到屏幕的各個邊緣位置。嘗試了一下,蘋果自帶的一些新應用開始支持長截屏,比如Safari中的長網頁、文件瀏覽器打開一個多頁文件等,其他軟體我試了還不支持長截屏,也許有新API需要APP升級才能支持。
支持長截屏。工具條有直尺功能,方便劃線
5、游標和手勢:
原來在編輯文字時,游標的定位很麻煩,經常定位不準,還需要長按空格鍵進行調整,現在改進了。
游標可以自由精準地拖放了
支持用三個手指縮放拷貝和粘貼,三個手指滑動撤銷和重做前一次操作。
6、文件管理器:
增加了U盤支持,不過我手頭的一個MFI認證的lightingU盤還是不能直接在文件管理器打開,需要用原來U盤附帶的APP。我去網上搜索了一下,蘋果官方自己的效果圖也沒有真正把U盤驅動起來。真正有驅動起來的都是用了蘋果的lighting to USB 線中轉的。這個希望後續更新能實現直接的U盤支持。
根據網上一些成功把U盤驅動起來的人的視頻或者截圖,這裡是有U盤圖標才對
這個是網上某個視頻的截圖,可以看到位置列表有專門U盤項
另外在文件選項裡面,可以看到有支持解壓縮和壓縮,但我目前用的開發者Beta 2解壓縮另外拷貝的ZIP會出錯(公開版beta1的 IOS 13也有這個問題),解壓由這個文件管理器自己壓縮的文件正常。
文件的詳情頁更豐富了,更接近台式機的使用習慣,這個特性也是生產力加成,原來經常碰到某些不知道具體的文件屬性,比如文件解析度,現在解決了。
在編輯菜單中,有一個掃描文檔的功能,和全能掃描王,OfficeLENS等的功能類似,可以支持一頁一頁拍照,自動適應紙張邊緣,自動拉升,然後導出成一本PDF。這個功能又讓一批APP下崗了。而且文件管理器支持接入某些協議的網路伺服器了,具體哪些協議還沒有嘗試。
小工具們的生活處境還是挺艱難的,一不小心就被系統自帶的功能取代,
7、Safari:
支持文件下載,下載後會默認保存在iCloud的「下載」目錄中。
下載後默認保存在iCloud的下載目錄中,可以修改默認保存的位置
支持更多的快捷方式,如果你有鍵盤的話,長按Command鍵會出現快捷鍵提示。
在很多APP中長按command也是可以提示這個界面,比如Bear
支持直接訪問桌面版的網頁,而不是原來默認自適應的移動版。
順便說一下既然是用iPadOS了,牆裂推薦配個實體鍵盤,如果嫌原配太貴,或者嫌棄它手感差,可以考慮藍牙的。我用的是蘋果自家的MagicKeyboard2,很輕便,連同iPad和Apple Pencil才770克。手感比原配的鍵盤好太多了,淘寶二手也不貴。
不過外界鍵盤記得沒用的時候關閉,不然放書包裡面不小心按到,可能會變成輸入密碼,你也知道iOS密碼輸入多次錯誤,會有被鎖機的可能性。我就因為這個被鎖定過一次,還好有iCloud的雲端備份,直接用「查找我iPad」(新版叫「查找」,把查找朋友和查找手機兩個APP合併了)恢復出廠設置,然後再恢復備份,只是損失了1天的數據 -。-
8、照片:
標籤頁進行了優化,瀏覽時更滿屏了,自帶的照片編輯功能也比原來更多了幾個調整項:暈影、降噪、銳度;視頻編輯功能也更強大了,基本能用在照片編輯裡面的功能也都可以用在視頻編輯裡面。
我經常使用iOS自帶的修圖功能,後期用到的各種參數基本都有。傻瓜版的Lightroom。
9、備忘錄和提醒等一些內置應用也都進行了升級。
這個是提醒APP的初次打開的新功能升級說明
對了,App Store也改版了,更新軟體提醒被放到右上角個人中心裏面了。
10、快捷指令:
新版的快捷指令加入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新功能—「自動化」,你可以設定一些特定的條件自動啟動某個對應的快捷指令。這個新特性對iPad可能還沒有那麼有用,在iPhone上想像空間就很大。比如我就設置了一個當連上我汽車的藍牙時,會自動播放我兒子的錄音「道路千萬條...」然後提示我選擇要打開喜馬拉雅還是微信讀書(聽書),這兩個是我通勤路上經常聽的APP。
11、關於字體:
蘋果是特地在發布會說了這個功能,我也找到了字體界面,本來下載了谷歌的思源字體,準備安裝,但怎麼點都沒動靜,進字體界面,也找不到安裝入口,看來無法安裝自己網上下載的字體,可能是要發布到App Store,才能安裝。
這個是字體界面,右上角的編輯是灰色的,應該是用於刪除字體。
這是我下載的思源體,打開沒有提示安裝,只是顯示了文件信息
總之,滑鼠的引入,分屏多任務功能的升級,文件管理器的升級,還有一些小特性的優化, iPad距離生產力工具又進一步了。當然只是進了一步,由於它的便攜性,1秒開機,長續航,不發熱的特點,可以作為外出和在家不想開PC時的一個有效補充。當主力機,還是差了一些……
我這裡推薦一些半專業可以輸出創作型生產力的10個軟體:
注意,我這裡說的是半專業,和台式機筆記本上積累了幾十年的Windows生態還是有很大差距。但這些APP的好處是,用很低的門檻,讓你快速上手,簡單的做出一個非專業的東西,然後你可以交給下一個環節的專業人士去處理,這樣可以降低溝通成本,讓你的想法更具像的表達給下一個環節。當然也有可能是先用這個自己作一個半成品,再拿到你自己的主力生產力機器去優化去完善。
1、文字編輯:Bear,基本已經可以適應大部分的文字工作。關於這個軟體很多推薦文章我就不具體說了。
2、演示幻燈片:推薦蘋果自家的Keynote,微軟PPT在iPad上很多功能被閹割了,如果只是排版或者在台式機上編輯好在iPad演示應該問題不大。
3、思維導圖:Xmind,能免費用,等導出保存就可以,這個和PC版的Xmind的格式通用。原來PC我用的是MindManager,但他們的IOS版感覺是半成品。。。
4、畫板:Autodesk家的Sketchbook,支持多圖層,各種畫筆,可能有其他更好的,但他好在免費,而且畢竟Autodesk在作圖領域還是最專業的。
5、圖片編輯:Adobe Lightroom,Photofox,PS的iPad版從去年已經說到現在了,還沒正式發布,期待中。
6、矢量圖編輯:Assembly,用來發揮你的創意,設計Logo草圖之類的。
7、3D畫圖:西門子在這個領域是巨頭,Pro E做結構設計建模領域佔據很大的市場份額,他們家的也推出了iPad的輕量級3D設計軟體Shapr3D,功能能強大,很容易上手。當然和Pro E還是差很多。但對於我這種不懂3D建模的人,ProE我不知道從何入手,那麼長的教程我也沒時間去學,畢竟不是專業。Shapr3D對我來的價值在於,我花了1個多小時就學會了可以表達出我的想法,建出一個3D模型草圖去和設計師溝通了。。不過免費版只能保留2個項目,你有新項目要把舊的刪掉。
8、視頻編輯:VideoLeap,新浪微博有他們家的官微,各種短視頻小教程教你快速做出各種特效視頻,沒有pr或者ae專業,但勝在渲染快,學習成本低。
9、音樂編輯:蘋果家自己的「庫樂隊」,我這種沒學過樂理的人,也可以玩玩編曲了。。
10、動畫軟體:Flipaclip,這個APP可以自己一幀一幀地畫動畫,畫的時候會用半透明的方式顯示前一幀,讓你畫的大小位置可以更連貫。
TAG:什麼值得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