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吃不下了」,孩子挑食的真相讓人心疼
作者 | 小夕媽媽
來源 | 凱叔講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
朋友的女兒特別挑食,十種蔬菜里有九種都不吃,只要吃到綠色蔬菜就會一直乾嘔,甚至會吐出來。
朋友帶女兒看了很多次醫生都沒有效果,最後看了心理醫生才知道,孩子挑食與她平時逼孩子吃飯有很大關係。
原來,朋友見孩子不愛吃蔬菜,每餐都會規定孩子吃下指定數量的蔬菜。孩子吃不下去,經常不咀嚼就直接把菜吞咽下去。時間久了,孩子對蔬菜越來越反感,甚至到了一聞蔬菜就反胃的地步。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網友每頓飯吃完,碗里都會剩下一口米飯。她自己也不知道是為什麼,即使沒有吃飽也會剩下一口,她說這樣做了會覺得很舒服。
後來,一個學心理的朋友指出了她這個行為背後的原因——她是在用這種方式反抗媽媽。
原來,這位網友小時候,總是被媽媽用雞毛撣子逼著吃飯。小時候不敢反抗,但卻在心裡留下了陰影,長大後她潛意識地在用這種行為來反抗媽媽。
吃飯本應該是一件十分愉快和享受的事,卻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成了孩子揮之不去的陰影。
孩子挑食,挑的是父母的態度
教育家約翰·杜威說:教育不是把外在的東西強迫孩子吸收,而是父母需要讓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得以生長。
在吃飯這件事上,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是「我要吃」,而不是「要我吃」。
去年,湖南衛視《少年說》中有位五年級的小學生,在天台上大呼:
「姥姥,我真的吃不下了!」
「可不可以別再讓我吃那麼多東西了?」
女孩的話道出了多少孩子的委屈。
見過這樣一位媽媽,每次吃飯她都會給兒子準備一個特別大的碗。一半米飯,一半菜。她在盛飯時都會用力把飯壓實,然後再把各種菜加得滿滿的。
她說兒子從4歲起就這樣定量吃飯,現在8歲了,不管飯喜歡不喜歡吃,每次必須吃完才能走。
孩子很聽話,每次都會吃完,一粒米都不剩。但這背後,總是讓人覺得隱隱的心酸。
說實話,第一次看到孩子的大碗時,我被嚇到了,那個飯量作為一個成年人吃下去都有點費勁,更何況是一個孩子。
當吃飯變成了一種任務,孩子還有何快樂而言?
一個長期被強迫吃飯的孩子,大腦會發出這樣的信號:吃飯,是件不高興的事。接收到這個信號的孩子會各種不配合,他們會逃避吃飯、挑食,甚至厭食。
孩子不愛吃飯的根源,往往來自於父母的強迫。
孩子挑食,我相信挑的不是食物本身,而是父母的態度。挑食,是對父母的一種反抗。
別把吃飯變成焦慮
《正面管教》一書中曾提到:如果你總是在孩子面前指責他們的一個缺點,那最終孩子也會朝著相應的方向發展。
如果我們主觀認定孩子不愛吃飯,並且總是批評孩子的話,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不愛吃飯了。
一次和朋友外出,她把6歲的女兒果果放在我家。晚飯,我做了韭菜雞蛋餡餃子。
果果對我說:「阿姨,我不喜歡吃韭菜。」
我說:「阿姨放了一種特別的秘方,可以讓韭菜變得非常好吃。你想不想試試看?如果真的不喜歡,咱們就換別的。」
結果,這一試,果果一下子吃了10個餃子。
晚上,朋友得知女兒吃了韭菜餡餃子,驚訝得不得了。她說,女兒從小就不吃韭菜,所以一直就沒給她做過。
自從在我家吃了韭菜後,朋友經常會給女兒做。後來朋友分析原因,覺得可能是她一廂情願地認為孩子不吃韭菜,所以孩子才會認為自己不吃的。
表姐和老公身材都不高,她擔心兒子以後也長不高,於是對兒子的飲食十分關注。
一旦兒子有不好好吃飯的苗頭,她就會用盡各種辦法,能逼孩子多吃一口是一口。結果兒子身高沒怎麼長,體重卻比同齡人超出許多。
一次,表姐又因為勸兒子不吃飯發火。孩子哭著說道:「難道我為你吃成一個胖子,你就開心了嗎?」
這句話,讓表姐深刻地反思起自己的行為,孩子竟然認為吃飯是為媽媽吃的。原來,這麼長時間以來,孩子的每一頓飯都是在自己的逼迫下進行的。
很多時候,是我們把吃飯的焦慮傳染給了孩子,孩子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到了這種焦慮。
只有我們放鬆,孩子才能吃出快樂。
孩子挑食,你可以這樣做
幫孩子建立信心
我們要對孩子有著足夠的信心。吃飯是孩子天生的一種生存能力,它不需要後天培養。
女兒小時候,有段時間也非常挑食。後來,我經常鼓勵她:
「吃米飯會變得更有力量。」
「吃魚會讓頭腦變聰明。」
「吃蔬菜皮膚會變得滑滑的。」
……
一天,女兒突然舉起她的手臂對我說:「媽媽,你看我有沒有變強壯?」
我一時沒所應過來,女兒接著說道:「我今天吃了兩碗米飯。」
誰說一定要強迫,孩子才會吃飯的?
孩子天生就喜歡吃飯,鼓勵孩子,相信孩子,吃飯是一件順其自然的事。
增強用餐儀式感
很多父母可能不知道,餐桌禮儀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增強孩子食慾的。
比如吃飯前洗手,讓孩子幫忙端飯菜、擺餐具,這些都在告訴孩子,準備吃飯了。
比如讓孩子參與做飯的過程,洗一下菜,放一勺鹽,加一點水,這個參與過程對孩子來說意義非凡,會極大增強孩子吃飯的慾望。
比如給孩子買一套專屬於他的餐具,每次吃飯用上心愛的碗筷,孩子會感覺吃飯是件很有儀式感的事情。
另外,我們在陪孩子一起吃飯時,還可以和他們聊聊天、談談話,讓孩子有被重視的感覺。孩子的心理期待被滿足,他感到快樂,食慾自然大開。
儀式感,會讓孩子感受到快樂,當吃飯成為一種享受,孩子自然會主動進食。
尊重孩子,並保有底線
教育專家李玫瑾曾說過:「如果孩子吃飯不積極,不用刻意等待,等到飯點一過,餐盤收走,餓到下一頓,孩子就不會再不認真吃飯。」
一個孩子晚飯不好好吃,一會兒玩玩具,一會兒吃一口飯。當孩子玩完再次回來吃飯時,發現媽媽已經收走了碗筷:「晚飯時間已經結束,你只能等到明早再吃了。」
晚上7點多孩子餓了,哭著喊著要吃的。婆婆想要給孩子吃的,卻被這位媽媽拒絕了,結果孩子真的餓到了第二天早上。
從此以後,孩子再也沒有不好好吃飯過。
很贊同這位媽媽的做法,不讓孩子吃飯,並不是消極地懲罰孩子,而是讓孩子明白,進餐是有規則的:不能邊玩邊吃,不能總把飯含在嘴裡,不能不把吃飯當一回事。
我們在尊重孩子自已選擇食物,尊重孩子吃飯速度的同時,也應保有一定的底線。這樣孩子才會明白,在該吃飯的時候吃飯,而不是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
尼采說:真正「活過」的人,都是由他自己選擇如何經歷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像個木偶一般被生活所經歷。
愛孩子,請不要把孩子限制在你愛的意志裡面。
讓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就從把吃飯的權利還給孩子開始吧!
『end』
作者簡介:小夕媽媽,家有調皮兒子和淘氣女兒各一枚,喜愛兒童文學,喜歡研究兒童心理。本文轉載於凱叔講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2800萬孩子的故事大全 ,爸媽的育兒寶典。
▼
往期精彩回顧
▼
小學生賒賬吃零食,家長怒砸店:你會害死我兒子!
「我生二胎到底圖什麼?!」34歲媽媽深夜刪光朋友圈,丈夫的反應亮了……
「媽媽38歲了,蹦迪,塗口紅,穿耳洞。」
長按圖中二維碼↓↓關注親親寶貝網
(註:商務合作請聯繫QQ:2998361685)
「在看」的永遠18歲~
※「18M+」夏日解暑利器,老少皆宜
※寶寶消化不好別等著!這一種情況需要馬上去醫院
TAG:親寶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