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父親為何給兒子修了一座衣冠冢,裡面還放入一本《共產黨宣言》

父親為何給兒子修了一座衣冠冢,裡面還放入一本《共產黨宣言》

在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珍藏著一本1920年9月版的中文全譯本《共產黨宣言》,封面仍依稀可見兩行藍色印簽:「張靜泉(人亞)同志秘藏山穴二十餘年的書報」。7月1日,上海評彈團中篇評彈《初心》將在蘭心大戲院試演片段,講述中共早期黨員張人亞保護黨章和黨的重要文件,展現中國共產黨人追求真理、不怕犧牲的精神。

保存《共產黨宣言》的是中共早期黨員張人亞。張人亞是家中次子,父親張爵謙原本給他起的名字是靜泉,「人亞」是靜泉參加革命後改的名字。1921年張人亞在上海加入中國共產黨,領導上海金銀業的罷工鬥爭,主持出版上海總工會機關報《平民日報》,為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裝起義搖旗吶喊。他先後被黨組織委派到蕪湖等地從事地下工作,後擔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出版局局長等。1932年他因積勞成疾病逝,年僅35歲。

張人亞喜歡看書,白色恐怖時期堅定保留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文件。1927年年末,張人亞悄悄回到寧波霞浦老家,希望父親幫他保管一批「比兒子生命還重要的東西」。幾日後,張爵謙對村裡人佯稱,二兒子長期在外不歸,恐已不在人世,就給張人亞和其早逝的妻子合建了一座墓。張人亞那側是衣冠冢,棺材內藏著黨的文件。墓碑寫著「泉張公墓」,故意少了一個「靜」字。

張爵謙毅然替兒子保存下這批寶貴的歷史文件,彌留之際,他把在上海定居的三兒子張靜茂叫回,從衣冠冢里取出文件。張靜茂專門給哥哥刻了兩枚印章「張靜泉(人亞)同志秘藏」「張靜泉(人亞)同志秘藏山穴二十餘年的書報」蓋在其上,以示紀念。

1949年後,張家人捐出這批文件,其中21件一級文物,15件珍貴文物,被分別保管在國家博物館、中央檔案館和中共一大、二大會址紀念館。除《共產黨宣言》外,還有現存唯一一本二大黨章以及《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大會決議案和宣言》等。

《初心》創作劇本初稿之前,上海評彈團主創團隊先後走訪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及寧波霞浦張人亞故居等地。作品第一回《存·初心》講述張人亞身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的白色恐怖下,為何要冒著生命危險留存下黨的重要文件。通過張人亞與同學梅里仁關於真理、理想的辯論,展現上海這座城市對於張人亞革命思想萌芽、成熟的意義;通過張人亞與底層勞動者阿珍的交往,展現普通民眾嚮往幸福、自由生活,期待在張人亞等一批先行者的領導下,共同尋找真理、尋找新生活的美好夢想。第二回《托·初心》講述逃脫國民黨追捕的張人亞連夜趕回寧波老家,圍繞是否將冒死保存下來的重要文件交託老父親保管,父子兩人的矛盾與猶豫,著重講述父與子、情與理的糾葛,展現共產黨人面對骨肉親情與民族大義時所做的抉擇,以及張人亞的精神對於周圍人的感染。第三回《護·初心》講述張人亞踏上二萬五千里長征前,回鄉想要再探望老父親,在村口被村民攔截,方知曉父親為了保護文件「衣冠入冢」的一片苦心。通過張人亞、梅里仁、三阿嬸不同的道路選擇,展現真理的光輝、革命的火種在中國的大地上如燎原星火般傳遞。

7月1日,《初心》第一回將在蘭心大戲院試演,9月30日整體亮相,計劃通過兩年修改打磨,2021年向建黨100周年獻禮。上海評彈團團長高博文表示,中共一大會會址紀念館攜手評彈團,將進一步以館藏資料作為創作素材,在2021年底前挖掘整理100個紅色小故事。《初心》集結上海評彈團20位演員,高博文表示,這是中篇評彈前所未有的演出規模,集結老中青骨幹新秀,在作品中鍛煉自己、提升自己。

《初心》開排會上,83歲的藝術家趙開生講述上海評彈團紅色經典傳承的光榮傳統。今年是《蝶戀花·答李淑一》評彈譜唱創作60周年,它讓評彈走向大江南北。作為《蝶戀花·答李淑一》曲作者,趙開生從《蝶戀花·答李淑一》《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等作品入手,教育青年人一定要深入生活汲取創作靈感,「先觸動自己,才能感動觀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職教的夏天來了!要成功擴招100萬人,淘汰老舊教材、校企雙主編製進入「國家議程」
第25屆上海電視節閉幕,「白玉蘭」花落各家,《大江大河》成最大贏家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