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親王才華出眾,咸豐能力平平,為何道光捨棄恭親王而選擇咸豐?
皇四子奕詝與皇六子奕訢是道光立儲時的主要選擇對象,道光在此問題上也確實猶豫過,然而,1846年8月7日,他還是下定決心,寫下傳位詔書:
「皇六子奕訢封為親王,皇四子奕詝立為皇太子」
一、希望之星——奕詝
1831年7月17日,註定是道光皇帝一生中最高興的日子之一。這一天,他又生了一個兒子奕詝。此時,道光已經49歲,年至半百,他之前也曾有過三個皇子:
皇長子奕緯:道光最為看重,生於1808年,卒於1831年5月,謚號「隱志」;
皇二子奕綱:生於1826年,第二年就夭折,僅在世104年;
皇三子奕繼:生於1829年12月,在世52天就夭折;
年近半百的道光接連失去三個皇子,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封建社會,一國之君面對後繼無人的壓力會比任何人都大。
就在皇長子去世的時候,宮中的全貴妃已經身懷六甲。她無比期待自己能夠生一個皇子,然而比他更期待的是道光。
為了讓全貴妃靜心養胎,也為能夠隨時探視,道光特地讓她湛靜齋休養。湛靜齋是圓明園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建築,道光此時就住在此地。(註:「咸豐是早產兒」屬於民間傳說)
皇四子出生後,道光在取名字時也一反常態「奕詝」,不再是之前的緯、綱、繼那樣的「糸」字旁,而是「言」字旁。
奕詝的到來,給道光的家業傳承帶來希望,彷彿也是一個吉兆,在此之後,道光又生了5位皇子。在既有的兄弟年齡排序上,奕詝居首,這在古代社會是一個不小的優勢。
奕詝的母親鈕祜祿氏,成長於蘇州,帶有江南秀麗之氣,很受道光喜愛。一入宮就是全嬪,很快就晉陞為貴妃。1833年,皇后去世,鈕祜祿氏成為皇貴妃,第二年又被晉陞為皇后。隨著生母地位的上升,奕詝就成了實際意義上的嫡長子。雖說在當時是秘密立儲,但從歷史上看,不能忽視這方面的影響。
二、皇四子與皇六子的奪嫡方式不一樣
道光是一個資質平常的守成之君,恪守傳統,他的治國之道曰「守成」,即用祖宗之法,再創祖宗輝煌。然而時代不同了,從乾隆晚年起,大清已經落後於時代,傳統的治國經驗已經不再適用。道光能用祖宗之法平定西北,卻不能抗住英國的船堅炮利。
傳統的道光在選擇繼承人時,也頗為看重傳統。皇四子奕詝老成持重,但才氣稍遜;皇六子奕訢才華過人,但看起來不夠穩重。道光的特性決定了奕詝更受青睞,但他也關注著皇六子。
在奕詝的奪嫡之路上,他的老師杜受田「老成謀國」,可謂功不可沒。
皇位競爭中,道光是裁判也是規則的制定者。於是,他指揮奕詝調整方向,以傳統的孝道來對抗奕訢的才華,以仁義對攻奕訢的武功。(註:野史中關於奕詝、奕訢奪嫡中,比試打獵和回答道光問題的兩則記載,真實性存疑)
在當時的環境中,儒家所倡導的「仁」「孝」是排第一位的,而事功之類的次之。
在這場競爭中,奕訢戰勝了「弱不禁風」奕詝,而奕詝卻戰勝了「同病相憐」的道光。與其說道光傳位奕詝,不如說他傳位給一位孝子。
※于謙是忠臣,為什麼明英宗卻要殺他?
※故宮龍椅是皇帝專座,那它的製作材料有什麼特別之處?
TAG:陳秋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