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歲女醫生倒在查房的路上,她用另一種方式繼續守護人間……
相信,生命的終結並不意味著愛和希望的終結,而陳懌,也只是換了一種特別的方式,繼續守護這大愛人間。
6月17日,一對父母淚別自己的女兒,一位丈夫失去了他摯愛的妻子,一個孩子沒有了媽媽的呵護。而同事們,也永遠失去了,一位可親可敬的好夥伴。
工作時,她突然昏迷倒地
今年6月4日上午8:58分,正在工作的陳懌突然昏迷倒地,心跳呼吸驟停。
醫院RRT急救小組立即予心肺復甦, 約10分鐘左右心跳呼吸恢復,轉入ICU進一步救治,經頭顱CT診斷:蛛網膜下腔出血,血管瘤可能。經持續搶救治療,當天下午陳懌神志轉清,頭痛較前好轉。
在隨後的腦血管造影檢查中,找到了「右大腦後動脈血泡樣動脈瘤」。正當大家都在慶幸這顆深藏在顱內的「定時炸彈」終於現身,並聯繫次日將轉送上海手術時,不幸再次降臨。
6月13日凌晨,陳懌又突發昏迷,考慮再次腦出血,於晨6點轉往上海長海醫院緊急救治,急診行「動脈瘤栓塞 引流術」,然而,術後深昏迷,搶救無效。
6月14日下午,陳懌從上海長海醫院轉回本院ICU,初步判斷腦死亡。
一切發生得太快,就像是突如其來的重擊,深深砸在了關心、愛護陳懌的人們心上。
6歲立志從醫,兢兢業業工作19年
陳懌的父親是海寧市的一位醫生。小時候,陳懌常跟著值班的父親待在醫院,小小的值班室是她熟悉的地方。耳濡目染,對於醫院,她從未有過普通孩子那樣害怕的心理,而穿著白大褂的醫生護士,就是她最信任的人。
六歲的時候,她第一次跟母親提出:「我長大也要當醫生,就像爸爸一樣!」高考填志願的時候,她毫不猶豫全部填上了醫學專業。
在同事們的眼中,陳懌一直都是任勞任怨、勤勤懇懇、樂於助人的「科室全能手」和熱心人。
「皮膚科門診工作量大,號源供不應求,陳懌除了負責臨床一線工作,還承擔著科室規培教學秘書工作。」在皮膚科殷文浩主任的印象中,自2001年陳懌畢業後來到醫院皮膚科工作,就給科室帶來了新的活力,「每次交給她任務時,她從不推諉,都欣然接受並出色完成。」
「我有幸和陳醫生共事了11年,在我眼裡,她是一位「全能型」的醫生。她對患者親切認真,熱心幫他們解決各種各樣的煩惱;她花時間鑽研新技術,手把手教授給同事。」同事嚴鳳娟主治醫師說。
「在皮膚科這個大家庭里,她就像是我們的好姐姐。她熱愛生活,每周都會買一束鮮花放在科室里,工作繁忙,但中午飯後,她總是準備好各種水果跟同事分享,趁著午休時間交流、放鬆一下。」
「她病倒的前幾天還自發地放棄午休時間,幫助科室同事進行知識輔導;下班時她也老是抱著筆記本跑來跑去,讓同事專心看診,自己幫科室整理資料……」說到這裡,李燁的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
生命有限,但愛和希望無限
73歲的醫生老父親,在女兒不幸離世後,痛定思痛,做了一個決定:將女兒的器官捐獻。
「台灣、香港的器官捐獻率達百萬分之七,而大陸僅有百萬分之四。我的女兒從醫到現在十八年,為病人服務的時間太少了,希望這樣能多救幾位病人。」
「如果火化了,那就什麼都沒留下……作為父母,用這樣的方式延續她的生命,讓我們覺得,她還在世上,沒有真正離開,留一個念想。」
年僅13歲的陳懌女兒,在得知外公的想法後懂事地說:「我知道,媽媽這是在做好事。」
6月14日、15日,浙江省紅十字會組織浙醫一院專家和器官捐獻協調員兩次奔赴嘉興一院評估和確認,最終認定患者已符合腦死亡臨床診斷標準,適合器官捐獻。
家屬獲知評定結果後,再次明確表達了器官捐獻的意願。在省、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見證下,陳懌丈夫親筆簽下了器官捐獻志願書。
捐贈器官,生命「接力」而行
6月17日10時許,在家屬、好友以及醫院領導、同事的淚目送別下,陳懌從ICU病房被送至手術室,由器官獲取專家進行手術。
就在這門對門,僅有10來米的短短過道上,站滿了前來送別她的家人、朋友、同事……曾經陪伴女兒丈夫的歡樂時光、探望父母的溫馨畫面、同事好友間的歡聲笑語、對患者的殷殷叮嚀……都將隨著她的離去,成為人們心中永久珍藏的美好回憶。
經過2個多小時手術,醫生摘取了陳懌的角膜、肝臟、腎臟,他們將這些珍貴的器官小心翼翼地存放在組織保存液中,火速送往受體所在地,點燃至少三位受贈者生的希望。
從醫十八年如一日,陳懌工作勤勉負責,一絲不苟,任勞任怨,愛崗敬業,忠於職守;為人正直,胸懷坦蕩,熱心助人,深受同事和廣大患者的好評。往後,她將用捐獻器官的方式延續自己的生命,讓醫者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得到極致體現,架起拯救他人生命的橋樑。
致敬!!!
※超範圍診療違法,全科醫生可否從事所有診療?
※公職人員毆打醫生,「精神疾病」成擋箭牌?
TAG:中原健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