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醫生中的建築設計師,憑什麼挽救了上萬人的生命?

醫生中的建築設計師,憑什麼挽救了上萬人的生命?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八點健聞?

女兒5歲時曾經問王璐:「你的工作是什麼?」

他想了想回答:「爸爸是醫生中的建築設計師」。

治療過3萬多癌症患者,其中1萬左右實現了臨床治癒,也就是達到了5年生存期,其他患者大多也能在最後的時光提高和改善了生命質量。

這是從業12年來,鞍山市腫瘤醫院放療物理師王璐和同事們一起完成的工作。

他們的崗位叫做「放療物理師」,幫助醫生為患者設計放療計劃,確定射線的路徑、角度、劑量等等,目標是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又儘可能少地傷害正常細胞。通俗說,他們是為放療編製自動化治療程序的,是連接醫生和放療技師的橋樑。他們很少和患者直接聯繫,被稱為「幕後英雄」。

王璐的工作和生活看上去都平平淡淡,沒有大的波瀾,12年間買房、結婚、生女,女兒上學後,也在為輔導作業而苦惱,跟別的丈夫、父親沒有什麼區別。

然而,平淡的背後有著自身技術的不斷精進。

12年來他從一個門外漢到精通各種系統的物理師,2019年3月參加全球物理師胰腺癌計劃大賽,他用剛上手3天的瓦里安Eclipse 15.5系統製作的放療計劃獲得了全技術類全球第六名,醫用直線加速器類全球第三名的成績。

平淡的背後也有著放療行業高速發展的親身經歷。

他2007年加入這個行業時,全國共有物理師1200位左右,如今增長到3000多位;而每年進行放療的患者增幅,從40萬增長到100萬左右,物理師行業仍然有巨大的缺口。

平淡背後還有著1萬左右病人的康復和他們家庭的完整。

這些年來,讓人悲傷的是中國每年新增癌症病人從280萬增長到392.9萬,讓人看到希望的則是5年生存率從30.9%提高到40.5%。

患者生存率提高的背後,包含著物理師王璐和同行們的默默付出。

半路出家,迎接放療行業的高速發展

加入物理師行業,對王璐來說是半路出家。

那是2007年,王璐26歲,正擔任著鞍山腫瘤醫院信息科副主任,本科學的是生物工程和信息工程,信息科比較對口,但他還是想離臨床治療走得更近。

這時候來了一個機會。醫院放療物理師主任陳利找到了王璐,希望他調過來做物理師。那時候,加上陳利一共只有兩位物理師,「我們缺人手,聽說王璐業務能力強,學習能力強,所以跟院長申請特意把王璐調過來的。英雄不問出處,學歷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學習能力。」

物理師對王璐是一個新領域,但放療科離醫療更近,他很感興趣。而且,陳利對他說:「放療行業處於高速發展期,你來了能趕上這一波高峰。」

癌症是眾疾之王,千年來一直威脅著人類的健康,而針對癌症的有效治療是近百年來才開始的。放療是傳統的癌症治療三駕馬車(手術、放療、化療)之一,近些年隨著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的創新,也有放療聯合靶向或免疫的治療方案。

放療就是用射線殺死癌細胞的治療方法,可以追溯到19世紀晚期,那時三位諾貝爾獎得主的發現都與電離輻射有關:1895年12月倫琴發現了X射線;緊接著1896年6月貝克勒爾發現了天然放射性;1898年居里夫婦分離出了鐳。

1896年,也就是在倫琴發現X射線6個月後,在法國、美國和瑞典就有首批患者接受了放療;1903年,實現第一例皮膚癌患者的非手術治癒。1920年代,放療治癒1組喉癌患者,並且無需患者接受永久性致殘的氣管切開術,放射治療對腫瘤的治療邁出了革命性的進步。

100多年來,放療技術不斷更新、進步,1930年發明加速器,1959年出現三維適形放療,1990年代提出調強放療……通俗地講,調強放療就如精準導彈,能給癌細胞以毀滅性的打擊,同時身體正常組織不受太大的損傷,因此被稱為放射腫瘤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本世紀放療技術的主流或方向。到現在,還有四維放療、質子放療等新的技術在發展。

中國的放療史開始於1920年代的北京協和醫院,1925年孫中山在北京協和醫院診斷為晚期肝癌,就曾接受放療。1930年代,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放射診斷科梁鐸教授到德國學習,向居里夫婦系統學習了和核醫學及放射治療相關的知識,回國創立了國內第一個放射治療組。

不過,早期的基礎非常薄弱,直到改革開放以後,放療在中國才真正開啟了發展之路。

1984年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引進了第一台進口直線加速器,這也是中國最早擁有的進口放射治療設備,是現代放療事業真正的起步。

1986年中華醫學會腫瘤放療分會成立,當時的放療從業人員大約2000人,其中物理師180人。

經過20年的發展,到了王璐入行之前的2006年,物理師增加到1181人。

這個時候,中國每年新增癌症患者280萬左右,其中40萬接受了放療,比例大概15%左右。而在歐美,60-70%的癌症患者治療當中會使用到放療,這個差異的主要原因正是放療設備和物理師的稀缺。

由於過去沒有專門的放射物理專業,於是很多從業者像王璐一樣,半路出家。

醫學物理是一個交叉學科,一個合格的醫學物理師需要掌握放射物理學、放射生物學、臨床影像學等各方面的知識,另外,還需要過硬的數學知識來解讀臨床計劃系統的劑量演算法。所以,迎接他們的,首先是對這些知識的深入學習。

王璐在為一位56歲的肺癌患者進行首次治療的體位驗證

從門外漢到全球第六,一個物理師的成長

「如果是現在,應該先去學習半年,但那時候活特別多,一共3個物理師,王璐只能邊學邊干,從簡單的做起來」,把王璐帶入行的陳利說。所謂簡單的,就是三維適形計劃,比如對腦轉移的患者,做全腦照射就可以。而複雜的計劃,比如頭頸部的腫瘤,周圍器官特別多,既要殺死癌細胞,又要保護好正常組織,不容易做好。

2007年底,王璐參加了物理師資格考試,拿到了物理師證。在他印象中,那一年,整個遼寧只有5個人通過了考試。

2008年,科室里的另一個物理師跳槽,王璐更是被委以重用,他上手也很快,一開始每一個計劃,陳利都要複查,後面只要抽查就可以,到了2008年年中,就已經可以獨立操作,不用再檢查了。

在他手裡完成一個一個的計劃,看到一個一個的患者康復,讓王璐感受到了工作的意義和價值。其中一個小細胞肺癌的患者,被他和同事稱為「奇蹟」。

這位患者是2007年來看病的,當時他一直咳嗽,還有咳血,通過CT檢查出是肺癌,再做病理確認是小細胞肺癌,於是上了放療、化療聯合治療。那時候鞍山市腫瘤醫院剛剛引進了調強放療的技術,跟王璐之前做的三維適形相比,調強就像是精準制導,這位患者成為了第一批受益者。

「當時使用的是超分割,一天做兩次放療,反應很大,好在患者身體狀態好,心態也好,這邊有反應吐完,那邊能接著吃補充營養」。這位患者治療效果很好,放療結束以後,「原來我們以為就18個月生存期,但他到今天都還健在,每年來複查,每次都來我們這邊打個招呼,就是報個喜,『我還活著』」。

而有的患者,雖然已到生命晚期,未能治癒,但經過治療緩解了痛苦,治療前不能進食的開始吃飯了,不能下地的開始行走了,提高了生命質量,王璐也覺得很欣慰。看到工作的價值和意義,也推動著他繼續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做出更好地治療方案。

鞍山這樣的三線城市,可學習的空間並不大,王璐選擇在AAPM(美國醫學物理學家學會)這樣的國外大型網站註冊會員,學習行業內的新動態,他還加入了一個262人的「華人物理師高手群」,和行業里的高手互相切磋。

2017年王璐參加全國精確放療研討會,參加研討會是自我提升的方式之一

另外,各種遠程培訓也是他提升自己能力的平台,比如專註於癌症治療領域的瓦里安醫療會組織專門的培訓,在2019年一個國際比賽上給他很大的幫助,這是後話了。

2009年,王璐有兩件喜事。一個是女兒出生,另一個是他和陳利合作的論文發表在了《中華放射腫瘤學雜誌》,這是他第一次在頂級期刊上發表論文,論文的題目就是當時比較前沿的調強精度解析。

2012年,王璐第一次受邀請進行全國巡講,走了10個城市,每次都有100-150位聽眾,這是他第一次覺得自己在物理師領域真正入門了。

2017年,他第一次在全國最頂級的物理師年會上發言。

2019年3月,王璐參加國際放射外科協會(RSS)組織的全球物理師胰腺癌計劃大賽,對手是來自美國、瑞士、澳大利亞、印度等國的高手,他用剛上手3天的瓦里安Eclipse 15.5系統製作的放療計劃獲得了全技術類第6名,並且分值和前5相差甚微。

對於這個結果,王璐說這是意料之中的,「這個比賽讓我驗證了自己的技術水平」。

對著電腦設計放療計劃是物理師的日常

迎著困難前進,堅持和努力顯得更為可貴

「鞍山並不是一個大城市,學習機會不多,王璐非常進取,經常向我們了解軟體最新功能。」 瓦里安的臨床應用培訓師趙晶晶對王璐印象很好。「鞍山是三線城市,學習機會不多,像王璐這麼進取,很不容易。」

趙晶晶跟全國各地的物理師進行對接,為他們進行遠程培訓,幫助他們了解最新軟體功能和技術發展。物理師水平提升得越高,就越能使用放療設備的先進功能,提高當地的放療水平,擴大他們的用戶規模,避免患者一定要去大城市就醫的困境。

不過,這並不容易。物理師本身面臨著一個很大的困境:沒有晉陞體系。有的物理師走研究員、技師的通道,有的走工程師通道,但一般到中級以後就很難再往上了。王璐走的是檢驗師的通道,目前是初級檢驗師,「按他的水平,如果有正常的職稱體系,評上副高是沒問題的」,業內專家表示。

在這樣的缺陷之下,王璐的堅持和努力顯得更為可貴。

放療設備的質量保證(QA)和質量控制(QC)是高質量放射治療服務的必要條件,王璐和同事們在進行質控討論

放療的技術不斷在進步,而王璐的學習和鑽研也沒有止步。「從去年年底開始,我在研究幾种放射治療方法之間的計劃差異、劑量差異和生存期差異」,王璐說,他對能找到的匹配的患者進行分組,目前入組62個病例,準備用5年的時間去觀察他們的治療效果,從而找出對患者更有效的方案。

「物理師的計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對放射物理、放射生物學的認識、理解越高,做出的計劃就越好,從效果上看,殺死癌細胞的能力越強,對周邊器官的影響越小,患者的生存質量就越高」。王璐覺得,這樣一個研究,耐心觀察5年,非常值得。

王璐確實是一個很有耐心的人,5年前,女兒5歲時問他的問題,現在她已經10歲,仍然不能完全理解自己所做的工作,但沒有關係,總有一天她會懂的。

他的工作跟女兒也有著奇妙的連接,有一次王璐為女兒買了組裝玩具,因為在工作中訓練出很強的三維建構能力,他拿到快遞以後看一眼說明書,很快把玩具拼裝起來,女兒很崇拜地說:「爸爸,你好厲害啊。」

王璐工作的放療中心,這一座小小的紅樓,每年都承載著3000多患者和家庭的希望

中國物理師的缺口還有三倍以上

王璐入行這些年,是物理師增長最快的時期。根據四川省腫瘤醫院院長郎錦義的調研,1986年中華醫學會腫瘤放療分會成立時,全國有物理師180人,到2006年,增長到1181人,到2015年變為3294人。

然而,物理師的缺口依然非常巨大。按照國際原子能機構建議,每200名需放療的患者應配備1名物理師。根據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癌症報告,2015年中國新增392萬癌症患者,在歐美60%~70%的腫瘤患者需接受放射治療,按這幾個比例計算的話,中國需要的物理師缺口超過1萬名,也就是說還需要增加三倍以上。

除了加大常規人才培養,中國也需要利用最新技術彎道補缺。諮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指出,AI可將醫療效果提高30%到40%,減少多達50%的醫療成本。

為王璐做過遠程培訓的瓦里安醫療,繼續推動著對物理師的培訓。6月28日,瓦里安醫療啟動了「中國物理師放療好計劃大賽」,計劃經過幾輪比賽,最終12月選出全國總冠軍,希望挖掘出更多像王璐這樣默默耕耘著的優秀物理師。

過去十來年,中國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從30.9%提高到40.5%,這是一個可喜的進步,然而,跟歐美的60-70%相比,依然還有很大的差距。還需要更多的物理師、更多的瓦里安、更多的企業、更多的醫生、更多的科學家等等各個領域的從業者做出各自的努力。正如物理師王璐所希望的,讓一個無懼癌症的世界早日來臨!(本文首發鈦媒體)

【鈦媒體作者介紹:本文為八點健聞Plus原創。八點健聞Plus,系八點健聞分號,聚焦健康商業報道,與八點健聞保持獨立運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黑客大軍進攻超利貸:弄癱平台,勒索數字貨幣,偷走百萬條數據
鈦媒體Pro創投日報:6月11日收錄投融資項目24起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