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蘋果「設計靈魂」離職——他說過,「如果蘋果失去創新,我就會離開……」

蘋果「設計靈魂」離職——他說過,「如果蘋果失去創新,我就會離開……」

52歲的蘋果首席設計官喬納森·艾夫爵士,宣布將在今年晚些時候離開蘋果,創辦自己的設計公司。

消息公布當天,蘋果的股價蒸發了約90億美元。

喬納森在29歲時就成為蘋果設計工作室的負責人,但當時的蘋果正瀕臨倒閉,他也一度想要回到英國去。恰好第二年、1997年7月,喬布斯重返蘋果。

他們攜手完成了iMac的設計,打了一場翻身仗,然後是革命性的iPod、iPhone……

他成了蘋果設計風格的看門人,被視為與喬布斯最像的人。

喬布斯去世時,喬納森還被推測是接班人選,但「他本人對管理企業毫無興趣,只想繼續做設計。」《蒂姆·庫克傳》解釋說。

喬布斯曾公開說,「除我之外,喬納森在蘋果比所有人管理權都大。」

就是說,當時庫克也無權給喬納森下達指令。相反,喬納森的設計團隊,可以向其他部門發號施令,不用擔心預算。蘋果還投入巨資,來滿足喬納森對製造工藝的苛刻要求。

喬納森新公司將於明年正式成立,名叫「LoveFrom」——源於喬布斯的一句話:

「對用戶的愛是我們設計產品的出發點。雖然我們永遠不會與那些用戶謀面。」

離開是個解脫?

2017年,蘋果新的總部 Apple Park 建成時,就有人預測喬納森要離開了——這個建築是喬納森與喬布斯的最後一個項目。

科技記者史蒂芬·列維說,喬納森與喬布斯的關係太親密了,他註定要離開沒有了喬布斯的蘋果:「他現在為蘋果工作時,感覺一定像剛埋葬完一生的伴侶,然後獨自回到曾一起住的老房子里。」

而喬布斯曾經對傳記作家艾薩克森說,「喬納森比任何人都明白我們產品的精髓是什麼。如果說我在蘋果有精神伴侶,這個人非他莫屬。大多數產品都是先由我們兩個一起構想出來,然後再問別人,』嗨,你們覺得這想法怎麼樣?』」

《機器人總動員》中的伊娃也是喬納森設計的。

《連線》雜誌則評論稱,最近這幾年,喬納森自我表達的慾望越來越旺盛,他早已不再滿足於只為蘋果工作了。

而在著名科技專欄作家約翰·格魯伯看來,「失去了喬布斯的喬納森,就像是失去了列儂的麥卡特尼,已經不再能做出像之前那樣的作品了。

在後喬布斯時代,喬納森掌管下的硬體與軟體設計確實都出現了滑坡,產品變得更輕更薄,但隨之也故障增多。格魯伯把這歸罪於喬納森對極簡設計的過度迷戀。

之前iPhone4的「天線門」,也是因為喬納森為了保證自己設計的純粹性不願妥協而埋下的麻煩:

他要在手機底部使用鋼圈,這樣看上去更為圓潤飽滿,並能部分充當天線。但這種設計容易造成信號部分損失,工程師建議在鋼圈外部噴上塗層來解決,但喬納森不同意。

他和喬布斯都認為,傑出的設計能夠驅動工程師做出創新。蘋果那些革新性的產品都是這麼出來的。但那一次,他們沒能達到完美——因為產品高度保密,也沒有進行大量實用測試。

「設計高於工程」與「對產品高度保密」,是喬布斯和喬納森一起為蘋果建立的文化——「總的來說,這樣做有好處;但是不受制約的權力是件壞事,而事情就是這樣的。」蘋果設計師托尼·法德爾後來評論說。

喬納森站在Apple Park的辦公樓里。

他的辦公室也極為簡潔,以前貼有一張海報:「想想所有該死的可能性」。還有一張班克西的作品。

他還很喜歡汽車,開車總是很快,有一次還差點因為車禍送命。

他對做喜歡的事很執著:「能夠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這非常棒,但這只是其一。其二,你要能夠全神貫注地不斷進行實踐。」

蘋果目前沒有為喬納森的即將離任安排新的首席設計官,而是讓設計團隊轉向首席運營官(COO)傑夫·威廉斯彙報工作。

格魯伯認為,首席設計官不應該是專為喬納森設計的職位,它的空缺是非常危險的信號。「比起喬納森的離開,沒人來接任才是真正的危機。」

對此,有人說,這是因為蘋果已經把重心轉向了流媒體和雲服務等領域,設計團隊的地位不再像之前那樣「特殊」了。

也有人分析,這是庫克在安排威廉斯成為自己的接班人。

設計理念從何而來?

「喬納森的終極目標就是,從產品上徹底抹除設計的痕迹。如果用戶使用他的產品時能完全不會被產品本身所分心,這個來自英國辛福特的羞澀男孩就會感到由衷的高興。」《喬納森傳》里如此寫道。

和喬布斯一樣,喬納森小時候患有閱讀障礙,他更沉迷於拆解和組裝各種物品。這種愛好受到了父親邁克爾的鼓勵和引導。

邁克爾是一個出色的銀器匠人,他沒有像別的父母那樣,著急把孩子培養成神童,他安靜而富有耐心。這種性格顯然也被喬納森繼承了。

「他們太像了:害羞,但非常專註,從來都是不聲不響地就把任務完成了。」喬納森的第一個老闆格雷評價這對父子說。

高中時的喬納森留著一頭長髮,因為擔心車頂把頭髮壓癟,他每天開車上學時都敞著天窗,人們遠遠就能看見他飄揚的頭髮。

喬納森16歲那年,格雷就發現了他的才華,資助並建議他入讀紐卡斯爾綜合性工程技術學院。

這個學校深受德國包豪斯學派的影響,強調「高品質、高科技和簡約主義」,同時又有英式的開放——把不同設計方向的學生放在同一棟大樓里學習。這深深影響了喬納森後來在蘋果組建團隊和工作的方式。

喬納森深受博朗設計總監迪特·拉姆斯的影響

喬納森大學實習時設計的TX2鋼筆,在日本熱銷了很多年。

喬納森在1992年、25歲時加入蘋果,設計了幾個讓人驚艷的產品,比如第二代牛頓掌上電腦、麥金塔彩色經典、TAM機等,但受限於工藝和銷售策略,這些產品並不成功。

1996年,設計主管布倫納因對蘋果失望而離職,但臨走前,他強烈建議讓29歲的喬納森代替他的職位。

他覺得喬納森雖然年輕,但內心強大,富有野心,而且有「全面思維」——「他精確地了解每一個螺絲是怎麼運作的。」

在這段低沉的時期,喬納森招徠並保護了不少設計師,這些人後來和他並肩戰鬥多年,甚至家都安在一起,甚少離職,這在科技企業界極為罕見。

一段混亂的日子過後,1997年7月喬布斯重返蘋果。他精簡了公司的產品和人員,準備尋找世界一流的設計師加盟。

害羞的喬納森意識到需要讓喬布斯看到他的團隊。他把他們最好的設計作品裝訂成了小冊子,邀請喬布斯去工作室看一看。

喬布斯被震驚了,他看到屋子裡擺滿了模型,還有數控銑床和CAD團隊,這正是他想要的那種充滿創造力的氛圍。

這裡會放起吵鬧的電子音樂,這種氛圍讓神經緊張的喬布斯反而會感到更放鬆,更健談。

他馬上任命喬納森為工業設計團隊的負責人,而且一有空就到這個工作室來。

「當你感覺到你解釋這個世界的方式頗為與眾不同,感到有一種被放逐的孤獨感時,我們倆卻發現,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是相同的。喬納森這樣描述他與喬布斯的友誼。

他是如何工作的?

在得到喬布斯的信任後,喬納森開發了一套整合設計的方案,成為蘋果至今仍大體沿用的開發流程。他們給從調研、概念直到設計和生產的所有步驟做上標記。

他還將模型製造車間併入了設計工作室。

每周會開兩到三次的頭腦風暴,所有人必須到場,每次三小時左右,要有具體的討論事項,所有人在討論手繪,事後再對手繪稿進行整理細化。

和喬布斯一樣,喬納森組建的是緊湊的A級團隊——有段時間,只有16名設計師。相比之下,當時三星在全球擁有超過1000名設計師。

而喬納森辦公室擺設的風格,以及外面展示原型機的大木桌,都激發了喬布斯設計蘋果專賣店的靈感。

那也是喬布斯最喜歡待著的地方。他不斷地感受那些模型,在這裡,他至少看到了公司未來三年的發展。

喬納森不斷挑戰工藝的極限。這讓他和當時的上司魯賓斯坦屢有衝突。

有一次,圍繞PowerMacG4上用來固定提手的螺絲,喬納森堅持要對螺絲進行拋光和塑形,但魯賓斯坦認為,這樣會嚴重超支、超時,否決了他的想法。喬納森就繞過他直接找了喬布斯。

多次嚴重衝突後,喬納森對喬布斯說,「選我還是他。」喬布斯最後選擇了讓自己的老朋友魯賓斯坦離開。

「跟喬納森聊天,回憶起克服某個設計障礙、解決某個問題、或發現某種材料時,他的眼睛會閃閃放光。」設計師理查德·鮑威爾回憶說。

他不斷地挖掘新的生產材料和生產方法。

比如「一體成型」的加工工藝,就是喬納森關注了很久,考察過包括手錶製造商在內的諸多工藝,最後說服蘋果在這方面賭博式地投入巨資。

他把「一體成型」視為縮小iPhone、iPad和MacBook體積的關鍵。這後來也在高科技製造行業引起了一場革命。

2012年生產的iMac,跟刀一樣薄的邊緣採用了摩擦焊接,同樣是在喬納森採用後,引發了製造行業的革新。

非典的時候,喬納森曾經在中國的工廠宿舍里住了三個月,就為了改進陽極電鍍鋁板的流程。

「其他人認為不可能做到,但是我想做,因為喬布斯和我都覺得陽極電鍍鋁能夠真正讓產品完美起來。」

為了iPhone的玻璃屏幕,他和喬布斯又四處尋找,最後選擇了康寧公司。

「我會給喬納森展示相似的玻璃材料,他僅憑感覺就能知道這些玻璃不一樣,」康寧的CEO溫德爾·威克斯說,「只有我們公司的研究負責人能做到這一點。當你給史蒂夫展示的時候,他當下就會表示喜歡或討厭。但是喬納森會擺弄它,進行思考,找到這個東西的微妙之處和潛在用途。」

喬納森就像是喬布斯夢想執行者。喬布斯的天賦是他的品味和直覺,可以給出是或否的判斷,但不會給出具體的指導意見——這個難題要由喬納森去解決。

比如,iPhone最初設計的是將玻璃屏幕嵌入鋁合金外殼。

有一天,喬布斯走到喬納森面前說:「我昨晚一夜沒睡,因為我意識到我就是不喜歡這個設計。」

「過去9個月你們為了這個設計拼死拼活,恨不得殺了自己,但是我們要改掉它。」喬布斯對喬納森和他的團隊說,「如果你們願意,我現在就給你們發幾把槍,把我們全乾掉。」

當然,沒有人拒絕修改。喬納森也很快找到了問題所在——把金屬外殼和屏幕並重,太男性化了。

在開發iPad時,也有一次,喬布斯看著模型,覺得不夠自然和友好。喬納森很快就想通了問題所在:邊緣的底部應該再圓潤一點,這樣人們拿起來時就會很舒服。

隨著默契的日益加深,他們不僅建立了特殊的私人關係——有很多只有他們兩人談話的時刻;而且,喬布斯很看重喬納森的想法, 有時營銷會議也帶著他——雖然那不歸喬納森負責。

《衛報》評論說,喬納森有種天賦,能「讓之前毫不起眼的東西引起人們無限暇想,賦予科技以魅力十足、令人嚮往的人性化外表。」

iMac是喬布斯重回蘋果後全力押注的產品。

喬納森第一次給喬布斯看這個雞蛋形狀的機器時,喬布斯拒絕了。但他沒有放棄,改善了之後,再一次給喬布斯看時,後者發瘋似地喜歡上了它。

這個一體機用塑料製造,但又不能顯得廉價。喬納森要讓他成為「理直氣壯的塑料產品」。最後想到了半透明的方案。

為了找到合適的顏色,他們又找來各種透明物品。從寶馬汽車尾燈到各種廚房用具、野餐餐具等等。後來是在一隻深藍色的暖水瓶上找到了靈感。

喬納森還給它加了一個把手,是為了鼓勵用戶去觸摸它。把手很費錢,但喬布斯看見了之後,沒等喬納森開口解釋,就說「這很酷!」

「他知道,這就是蘋果一體機友善、好玩的地方。」喬納森回憶說。

當工程師提出意見,覺得設計無法實現時,喬布斯露出了他暴君的一面:「我是CEO,我說能做到就是能做到。」

後來,在發布會上,喬布斯驕傲地說:「它看上去像是來自另一個星球,一個非常神奇的星球,那裡的設計師更加優秀。」

這款產品不僅挽救了蘋果,也讓喬納森首次為公眾所知。

但當時,很多人覺得iMac的外形是為了標新立異、引起關注才這樣設計的。連比爾·蓋茨也說,它的「唯一貢獻是引領了顏色潮流。不久以後我們就會趕上」。喬

納森反駁說,iMac的外形不是有意為之,而是設計過程的必然結果:「很多人起初都把設計看作一種有力的區別手段,能將自己的產品與其他產品相區別,我實在討厭那種觀點。那只是以企業為本,而不是以消費者和人為本。我們的目標不只是要突出自己的產品,而是要創造出在未來會受到人們喜愛的產品,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們的目標實現之後,結果必然就會與眾不同。」

喬納森執意將最初的Pod設計成白色,一開始喬布斯並不同意。

但喬納森認為,白色「不僅僅是一種顏色,還是一種中立態度。」而且白色不像當時流行的黑色科技產品那樣,帶給人一種被科技支配的感覺。

這個產品在2001年剛剛發布時,並不轟動。它價格昂貴,不能兼容windows。直到兩年後,銷量才飆升上去。

但喬納森和喬布斯卻從一開始就確信iPod是蘋果公司精髓的體現。

「如果說曾經有一款產品催化了蘋果公司存在的理由,那就是iPod。因為它結合了蘋果公司不可思議的技術、奇妙的簡單操作和一級棒的設計。它把這三樣東西都融合在一起,這就是我們所做的努力。所以說,如果有人曾經疑惑為什麼蘋果公司會存在,我會給他舉這個成功的例子。」喬布斯說。

而且,iPod為蘋果後續的許多產品確立了標準:密封的外殼、緊湊的設計、簡單的操作。後來也成為整個行業的標準。

iPod發布後,喬納森對於締造蘋果企業文化的作用顯然越來越大。他相信電腦和音樂播放器應該使用簡便,外形美觀。這一觀點促成了蘋果公司的許多決策,這些決策不僅推動iPod不斷進化,還影響著iMac和iBook的新機型發布。

2003年末,在MacBookPro觸控板的研發中,團隊成員提出了多點觸控輸入技術的構想。喬納森很看好,但也很謹慎,沒有立刻給喬布斯看。他擔心如果被喬布斯否定,會打擊團隊的積極性。

他選擇了一個私下的時刻去向喬布斯介紹。結果,喬布斯興奮地說,「這就是未來。」並認為這可用來解決手機界面的問題。

於是,他們兵分兩路,一組人馬基於iPod nano研發滾輪手機,代號P1;另一組人馬研發多點觸摸屏手機,代號P2 ——由喬納森領導。P2方案勝出後,再合併兩組精銳繼續推進,喬納森負責工業設計部分。他沒見過操作系統,軟體工程師也沒見過手機原型,他們就這樣同時從零開始了可能是蘋果史上最艱難的開發。

喬納森相信,iPhone的設計重點是它的屏幕。但具體方案,更換了很多輪,從塑料走到玻璃。「我們每走一步都在掙扎,每一步都是如此。在過去的兩年半時間裡,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掙扎中度過。」蘋果一位高管後來總結說。

在開發iPhone的同時,喬納森的團隊還在秘密設計開發平板電腦。

上網本的湧現加速了它的到來——喬布斯不喜歡上網本,但蘋果又必須正視市場的變化,這時,喬納森提出可以用平板電腦應對上網本。

他的想法立刻吸引了喬布斯,批准他將其從技術原型轉化成實際產品——這就是iPad。

設計得與失

喬納森曾經說,設計師很重要的素質是「好奇心、想像力和不怕失敗」。他自然也不乏失手的時刻。英國《衛報》就評選了他在蘋果的「8得8失」。

點贊之作

失手之作

首款USB滑鼠,設計感很強,

但體積太小,形狀不符合人體力學

外觀晶瑩剔透,

但排熱口設計失誤,且價格昂貴

過於笨重,iPod插上後容易被撞到或損壞。

也有人認為它主要是生不逢時。

作為沒有Touch ID指紋掃描儀的廉價iPhone推出,但市場不買賬

升級困難,散熱問題嚴重

在iPhone 6s上首次推出時被寄予厚望,

但很多用戶都不知道這個功能的存在。

對輕薄的追求使得鍵盤的鍵程過短,手感很差。而且,落入灰塵就會導致它無法使用。

充電介面放在了底部,無法邊充電邊工作

離開喬布斯之後

喬布斯去世後,喬納森掌管了蘋果所有重要產品的軟硬體界面——那正是喬布斯以前的職責。

他主導iOS7和 OS X Yosemite 開啟的「扁平化」設計,又一次引領潮流。

AppleWatch則是第一款沒有喬布斯參與的重要產品。

他的團隊還推動了一個自動駕駛系統……

喬納森為蘋果實體門店設計了新的裝潢風格:單色調岩磚、綠植和更人性化的商品陳列方式

2015年,喬納森被擢升為首席設計官。

但與此同時,他的管理職責又被轉交給兩位設計副總裁,對產品開發的參與度大為降低。

彭博社說,從那時起,喬納森就開始剝離蘋果業務了。也就是初代 Apple Watch 剛剛發布後。

他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蘋果新總部Apple Park的工作上。

這座新總部是喬布斯的「遺作」——喬布斯想建一座「降落在地表的宇宙飛船」。

對喬布斯來說,新總部對他有特殊的意義。這片土地上原先是惠普公司的辦公大樓,12歲那年,喬布斯在這裡獲得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喬納森是這一項目的主要負責人,監督整個園區的建設。

他把對細節的嚴苛要求帶到了工程上。

工程承包商說,如何使用木頭的指導手冊,就足足有30多頁。即使是那些沒人能看到的地方,例如天花板的背面,喬納森也要求他們仔細打磨,就像打磨正面時那樣。

因為覺得通用的消防標誌太丑,喬納森要求把所有的消防標誌重新設計,除了實用,它們還要符合蘋果的審美理念。

為了能通過消防局審批,蘋果和消防局開了15次會,把消防局長都搞煩了。

類似的返工貫穿了建造全程。

為了得到想要的會議室門把手,蘋果讓施工方返工了1年半,等到完成的時候,對方的負責人都已離職。

除了苛求細節,喬納森還在設計中加入了更多的蘋果元素和喬布斯的審美趣味。

他要求電梯按鈕看上去像iPhone Home按鈕。為了建造瑜伽室的牆面,他從堪薩斯州最好的石場運來石頭,讓工匠把它打磨成喬布斯喜歡的樣子。

整個工程花了蘋果50億美元,成了全世界最貴的公司總部。

Apple Park建成後,就有不少人猜測,了卻夙願的喬納森要離開蘋果了。

但2017年底,蘋果突然宣布喬納森回歸一線,重新直接管理產品設計團隊。

不過,兩年後,他還是選擇了離開。

無論喬布斯在或不在,喬納森都是那個擁有很多特權的人。

他的工作室高度保密,有些房間只有頂級高管才被獲許進入。他的年薪在2011年時達到3000萬美元,並獲贈時值2500萬美元的股票獎金。但後來就不再披露他的薪酬了——他是蘋果唯一享受這項隱私保護的高管。

關於離開蘋果的原因,他只是說「的確有自己的抱負」。

但5年前,他接受英媒採訪時曾說:

「如果蘋果失去創新,我就會離開……但我不認為這樣的事情會發生。」

去年接受安娜·溫圖爾的採訪時,喬納森則說:

「如果你失去了那種孩童時期的興奮,我想是時候做點別的了。」

#新公司要做什麼?

老東家蘋果會是喬納森新公司LoveFrom 的第一個客戶。

在蘋果的公告里,庫克說:「我期待在未來,能與喬納森一起合作很久。」

對於新公司的業務範圍,喬納森沒有介紹太多。他只是含混地把新公司描述為「創意的集聚地」,除了設計,還會涵蓋很多不同的專業領域。

「我對再創立一家設計機構沒有興趣,」他說,「重要的是價值觀……是一小群人也可以做出一些非凡的事情。

他說自己會繼續研發可穿戴設備和醫療健康領域的產品設計。這兩個領域也是蘋果一直以來的戰略重點。

喬納森在蘋果的老搭檔馬克·紐森將會加入新公司。喬納森說,他們將一起繼續在蘋果開啟的事業。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最近一段時間,喬納森一直投身於AR眼鏡的研發。

「我身上的一個特質,就是近乎狂熱的好奇心。從事創造性工作,好奇是基礎,但如果沒有空間、沒有工具和基礎設施,許多時候也沒有辦法追求內心的好奇。

他已經在蘋果工作了近30年,有了很多技術的積累,現在,他很想去探索其他一些感興趣的領域。

一個時代的結束,或許正是另一個時代的開啟。

主要參考資料:

https://daringfireball.net/

https://www.ft.com/content/a663d80c-98e7-11e9-8cfb-30c211dcd229

利恩德·卡尼《喬納森傳》

沃爾特·艾薩克森《史蒂夫·喬布斯傳》

利恩德·卡尼《蒂姆·庫克傳》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ens 的精彩文章:

成年人的世界充滿了「容易」二字:容易累容易餓容易喪容易言不由衷……
「我會感到自由,是因為父親一直在背後」

TAG:Le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