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兵敗夷陵後,是誰讓陸遜放棄了追擊?不是諸葛亮,而是另一人
在三國中期,由於呂蒙的偷襲,導致關羽不僅北伐襄樊失利,還丟了荊州,關鍵是呂蒙軍還窮追不捨,直至擒殺了關羽才停下來。其實之前,孫權和劉備已經達成了和議,劉備為了全力與曹操爭奪漢中,與孫權協議平分荊州,即分荊州的江夏郡、長沙郡、桂陽郡屬於孫權,分荊州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屬於劉備,這就是三國史上著名的湘水劃界。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但是在劉備奪取了漢中後,關羽北伐襄樊即將取勝之時,孫權受曹操的挑唆,加上多年來對劉備和關羽的不滿,最終決定派呂蒙去偷襲關羽。此戰結束後,雖然終於奪取了荊州,而且除掉了關羽這個如鯁在喉的威脅,但也讓劉備勃然大怒;從個人感情來說,關羽與劉備情似兄弟,從戰略地位來說,荊州是諸葛亮所規劃的「隆中對」極為重要的一環,加上孫權的背盟,讓劉備如何不憤怒?
隨後就是劉備集結大軍向東伐吳,公元221年7月,劉備親率蜀漢軍隊數萬人,對吳國發動了大規模的戰爭。為了防範曹魏乘機襲擊,劉備派鎮北將軍黃權駐紮在長江北岸,又派侍中馬良到武陵活動,爭取當地部族首領沙摩柯起兵協同蜀漢大軍作戰。孫權求和不成後,決定一面向曹魏稱臣,避免兩線作戰,一面任命陸遜為總指揮率軍應戰。
起初劉備軍勢如破竹,一路從巫山、三峽打到了如今湖北宜昌的夷陵附近;但隨著東吳援軍的到來,雙方陷入了僵持的局面,陸遜與劉備相持七八個月後,終於抓到了劉備軍的漏洞,於夷陵一帶打敗蜀漢軍。此戰,劉備軍幾乎全軍覆沒,陣亡數萬人,《傅子》更是記載吳軍消滅蜀漢軍八萬餘,劉備僅以身免。
是陸遜大發善心放了劉備一馬嗎?當然不是,如果能抓住劉備,說不定能一舉吞併基業不穩的蜀漢。那陸遜為何不繼續追擊了呢?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是因為陸遜在追擊劉備的時候,受到了諸葛亮早年所布下的「八卦陣」所阻,如果不是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所助,可能會被困死於陣中,事後,陸遜就撤軍了,一方面是驚恐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一方面也是因為耽誤了那麼多時間,再追擊也是沒什麼作用所致。
但是在正史中,陸遜當然不是被「八卦陣」所阻,如果真有的話,以陸遜之才未必不能破,即便不能破,還不能繞過,或者讓手下士兵將這堆石頭給破壞么。戰役中失利的蜀漢昭烈帝劉備向西敗逃,但是到了益州東部的永安便不再西進。孫權方面雖然獲勝,但是聽到劉備駐紮在離邊境如此之近的地方仍然感到畏懼,遣使議和;因長期征戰和兵敗而心力交瘁的劉備同意停戰。
為何劉備敢停留在永安?為何陸遜知道劉備停留在永安便不再進攻了呢?其實很簡單,因為他們恐懼駐守永安的那位將軍,那就是趙雲。在劉備要大舉伐吳時,趙雲極力反對,但憤怒的劉備不聽諫言,執意東征,留趙雲都督江州。江州距離永安很近,所以趙雲接到劉備兵敗的消息後,立馬揮軍前往永安救援,陸遜知道趙雲率援軍來了後,知道事不可為,便撤退了。
陸遜和孫權為何怕趙雲?這當然和趙雲的赫赫戰績有關,「七進七出長坂坡」雖然是假的,但「漢中之戰」時,趙雲的戰績卻是真的;在漢中之戰時,曹操親自率領大軍來爭奪漢中,並運送大量的軍糧到北山下,有數千萬袋,黃忠認為可趁機奪取這些軍糧,趙雲於是授予黃忠兵力去取北山。
但是黃忠約定的時間之後仍未回來,趙雲便帶著數十騎出了營寨,查看黃忠等人的情況。恰巧遇到曹操派出的大軍,趙雲遭到曹軍先鋒部隊的攻擊,剛與敵人交手,曹操的大軍已來到面前,聲勢逼人。趙雲便一次又一次地突擊曹軍陣列,且戰且退。曹軍散而複合,趙雲突圍而出並退入漢軍的營寨內,此時部將張著受傷,又被曹軍包圍,趙雲又一次馳馬突擊曹軍,並救出張著,將他帶回營寨內。
此時曹軍已追至漢軍的營寨前,沔陽長張翼正在防守營寨,見曹操大軍殺到,便要閉門拒守。趙雲進入大營之後,卻下令大開營門,然後令漢軍偃旗息鼓。曹軍見此情況,懷疑趙雲設有伏兵,便向後退去。此時趙雲下令鳴擊戰鼓,鼓聲震天,又令軍士以弩箭射曹軍,曹軍驚駭,自相蹂踐,墜入漢水中淹死者甚多。次日劉備親自來到趙雲兵營察看昨日戰鬥之處,讚歎說:「子龍一身是膽也!」於是設宴歡慶直到黃昏,軍中稱呼趙云為「虎威將軍」。
當時雖然消息閉塞,但作為吳國高層的孫權和陸遜等人,當然也是知道了此戰的前因後果的,對趙雲的能力有一個很清晰的認識;如果陸遜繼續進攻,被趙雲擊破了,那後果就不得而知了,可能趙雲會率軍東伐,那荊州的歸屬權可能就又要易主了。事後,趙雲成了蜀漢的主將,而鎮守永安的成了李嚴和陳到。
※劉備謚號是漢昭烈帝,曹操謚號是武皇帝,但孫權的謚號卻讓人無語
※在古代神話史上,曾發生過4次大劫,第二次大劫直接導致天庭易主
TAG:黑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