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滅明的禍首,卻又是匡明的棟樑,他的一生用簡單的對錯不能評判

滅明的禍首,卻又是匡明的棟樑,他的一生用簡單的對錯不能評判

公元1644年,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明朝覆亡。福臨進京稱帝,滿清建立。然而就在形勢一片大好的局面下,滿清卻因為一個人的阻攔,足足18年後才一統中國!這個人是誰?

他叫李定國,他既是明朝覆亡的罪魁禍首,也是擁立南明的擎天棟樑。今天,我就來講講他的故事。

一、人物登場

李定國,字鴻遠,天啟元年 (公元1621年)六月十一日出生於陝西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大家都知道,明朝末年,受極端冰河氣候影響,缺糧少食的農民紛紛揭竿而起。

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年僅十歲的李定國父母雙亡,在走投無路下投靠了張獻忠的農民軍,給張獻忠當上了勤務兵。人與人之間是講感覺的,不分男女。張獻忠一見李定國,就喜歡,而且越看越喜歡,「你別當大頭兵了,給老子當兒子吧!」李定國就成了張獻忠的鐵杆粉絲,一門心思搞造反運動了。

順被說一句,張獻忠有個嗜好,收乾兒子。其中有四個乾兒子最有名,老大孫可望,老二李定國,老三劉文秀、老四艾能奇。個個都是狠角色,明末清初的風雲人物,沒一個善茬。

特別是老大和老二的個人恩怨,攪動了明末格局,顛覆了抗清的大好局面,影響了後世中國三百年的歷史走勢。

二、初露鋒芒

李定國不僅人長帥,懂低調,會做人,更難能可貴的他居然是一個戰爭天才。他渴望戰鬥,熱衷冒險,喜好讀書,沒有一般草莽英雄對美酒女色的貪戀與執著。在張獻忠老大粗的隊伍里,很快出類拔萃了。

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年僅十七歲的李定國獨自領兵2萬,跟隨張獻忠攻打河南和湖北。崇禎十四年 (公元1641年)二月,年僅二十一歲的李定國喬裝成明朝軍官,帶二十匹輕騎連夜飛奔襄陽城,詐計攻佔襄陽,繳獲軍資幾十萬擔,大大資助了張獻忠的隊伍。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十一月,張獻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年僅二十四歲李定國以戰功卓著被封為安西將軍,監管十六座軍營。真可謂是少年老成!

三、反清復明

清軍入關後,民族矛盾開始上升為主要矛盾。清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八月,張獻忠率軍北上御清,李定國率部與清軍首戰,陣斬清八旗古朗阿、巴揚阿等大將,大漲軍心士氣。

但張獻忠流年不利,估計殺人太多造孽太多,在西充鳳凰山被清軍射中,大西軍群龍無首,被清軍打的一敗塗地。張魔王臨終面對四個乾兒子幡然悔過,「大明是中華正統,我死後,你們要歸順大明,不要做不義之事。」

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收拾殘部,退守貴陽。在貴陽,四人對大西軍今後的出路和策略進行了商討。經過激烈討論與博弈,最終決定遵從張獻忠遺願,鄭重向天下宣布:「共襄勤王,恢復大明天下」,樹立起了反清復明的大旗。

四、誓師北伐

清順治三年 (公元1646年)十一月,桂王朱由榔在廣東省肇慶稱帝,年號永曆,建立南明最後一個政權。

當時,滿清忙著對付沿海地區明朝殘存勢力與鄭成功,李定國藉機修養生息。清順治九年,永曆帝發布討賊檄文,李定國積極響應。他對專程前來參加誓師大會的兵部尚書劉遠生志得意滿的說:「文、張諸公(指文天祥、張世傑)其精忠浩氣,固足以光昭青史,為天地生色,然吾之對於國家,竊不願有此結果也。」意思是我和他們是一樣高尚的人,但我的命肯定比他們好!你就等我的好消息吧!

三月,李定國率步騎八萬和五十頭戰象出征。臨行前下五條約法:不殺人、不姦淫、不搶財貨、不宰耕牛、不放火。這標誌著李定國的軍隊已經從農民流軍向正規明軍的轉化,李定國也從造反草莽領袖向明朝正規將領轉變。

五、湘桂大捷

李定國出征不足一年,所向披靡,收復湘、桂,擊敗清軍數十萬,掀起了一輪抗清高潮。在這裡,我就引述兩個精彩的故事。

孔有德是遼寧派系將領,自從歸順滿清,從山海關一路殺到廣西,未嘗敗績,當時的名望與地位遠在吳三桂之上,被封了異姓王。

孔有德奉命鎮守桂林,李定國卻打得孔有德毫無脾氣。孔有德眼見大勢已去,一氣之下,把家產燒了,把嬌妻美妾宰了,自己也玩火自焚了,僅有一女兒孔四貞逃脫了。

雜牌軍不行,那正規軍怎麼樣?那當然是更不行了。李定國巧用大象列陣,在廣西大敗清八旗,順便還宰了一個更大牌的人物尼堪。此人是響噹噹的滿清理政三王之一,皇太極的皇室成員。福臨聽聞後哀嚎不已:「我朝用兵,從無此失。」

明末巨匠黃宗羲知道了這些消息,逢人就大講特講:「逮夫李定國桂林、衡陽之戰,兩蹶名王,天下震動。此萬曆戊午以來全盛天下所不能有。」

簡單解釋一下,逮夫就是災星的意思,孔有德、尼堪這兩大人物碰上了災星李定國,活該他們倒霉,死了活該,這是從萬曆朝以後都沒出現的壯舉了!

六、折戟內訌

正如各類歷史劇的套路一樣,在大好形勢下掩蓋著重重危機。更何況是革命尚未成功,內訌已經醞釀。

老大孫可望看到李定國立下赫赫戰功後,瘋狂的羨慕妒忌恨。清順治十年(公元1653年)正月,孫可望率軍東進沅州。老三劉文秀之子秘密派人給李定國報信,「孫可望要過來殺你了」。

李定國這時卻犯了一個好人最容易犯的錯誤,他立即寫信給孫可望:「哥,你別折騰了。兄弟我不容易,今天好不容易取得這麼好的局面,成敗就在最後五分鐘了!咱們兄弟倆應該齊心協力,共同恢復大明江山,哥,你千萬不要聽信讒言,望你三思。」

孫可望接信後惱羞成怒,暴跳如雷,感覺自己就像一個被扒光的卑賤嫖客,還沒幹就在大庭廣眾之下示眾,二話不說領兵就去攻打李定國。李定國為避免自相殘殺,迫不得已離開湖南赴廣西全州。北伐也就此不了了之,滿清獲得喘息機會。

清順治十年 (公元1653年)二月,清軍已得知孫、李內訌,派大軍再入湖南。孫可望望風而逃,衡州、武崗、靖州、辰州、沅州、黎平等州郡均陷於清軍之手,民死者將百萬,李定國獨木難支,軍隊折損過半。無奈之下,只能撤往廣西南寧。六七十萬百姓自願跟隨撤退,頗有劉備新野敗後百姓追隨之勢。

交代一下老大孫可望的結局。孫可望攜妻帶子,重金賄賂與投靠了大明朝頭號漢奸洪承疇,反正都是蛇鼠一窩。滿清居然封他為"義王"。公元1660年(順治十七年)十一月,借圍獵之機,將他射死。事實證明,當漢奸的都沒好下場!

七、悲情結局

隨著廣東高、雷、廉三府,肇慶、羅定所屬三州十八縣及廣西橫州、鬱林一帶全部淪入清軍之手,廣東義師也隨之失敗。抗清局面驟轉,瞬間從高潮變為低潮。希望越大,失望也就多大。李定國一人苦苦支撐著大廈將傾的危局,不願意放棄任何一點希望。

公元1662年(順治十九年) 六月十一日,恰逢李定國四十二歲生日。他突感身體不適,預感將有大事發生。緊接著傳來永曆帝於四月初八被吳三桂絞殺的消息。

李定國慟哭不已,命全軍身穿白衣,為永曆帝發喪。李定國披髮徒跣,號誦搶地,血淚橫流,大哭道:"我對不起大明,也對不起陛下,也對不起死去的張老爹,我該怎麼去面對天下呀!"

六月二十七日夜,李定國病逝,臨終前還囑咐兒子及部下:「寧可都死到荒郊野外,寧可當孤魂野鬼,也決不可投降當漢奸。」

冥冥之中似有天意,四天後,鄭成功也在台灣去世了。隨著這兩位陸海巨擘的轟然倒下,大明失去了最後的頂樑柱,也失去了最終的抗爭力量。李定國死後,部下遵從遺訓,聚於阿瓦河東百里,稱為"桂家" 。今天緬甸北部「果敢族」,很有可能就是這些官兵的後裔。

八、評價反思

李定國的故事有些厚重,前生為匪,後世為將的人生履歷頗有傳奇色彩。就引用《中國通史》的人物評價結束李定國的故事吧,「他寧死不屈的氣節,聯合西南各兄弟民族共同反抗民族壓迫的動人事迹,三百多年來一直為人們所稱頌。」

其實翻看中國史,你會發現這樣一個驚人的史實。凡中國發生改朝換代之時,都是內部發生劇烈動蕩之際,往往都是內部矛盾最終引爆了時局,造成局面糜爛,一發不可收拾。

當下,其實只要我們能保持初心,團結一致,只要自己不亂,那就沒有任何的外部力量能改變我們。今日如此,明天亦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國故事 的精彩文章:

世人皆知「兒孫自有兒孫福」,但下半句才是精華,卻鮮有人知
中國歷史上「存在感」最弱的王朝,被一群20歲女人統治了上百年

TAG:三國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