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燒了!退燒藥該怎麼吃?
發燒臨床上是指體溫達攝氏38℃以上之現象,量測體溫的工具跟方法都會影響溫度判讀的準確性。當耳溫或肛溫達38℃以上就可判定發燒,而口溫37.5℃以上,或最外圍的腋溫37℃以上也可能是發燒。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人體許多部位雖可測體溫,但有些微差距。其中,耳溫與肛溫接近人體核心體溫,是最常用及準確的方式,但新生兒的因耳道比較小,耳溫槍可能無法深入而影響測量結果,所以肛溫是嬰幼兒的首選。此外,測量腋溫及口溫時受外在影響的因素較多,溫度偏差會比較大。
一般而言,發燒是由外來的感染引起,或體內細胞發炎所致。這些發炎反應會使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心,調高原本體溫的設定點,而造成身體發燒。當調高體溫設定點後,身體可以加強免疫細胞的功能,強化殺死病毒和細菌的能力,並可抑制其在體內生長與繁殖。所以發燒會引起身體不適,卻是對抗疾病的重要機制。
當發燒達攝氏38℃以上時,身體雖可加強免疫細胞的功能,但如果造成身體活力減低、食慾胃口變差時,就需要服用口服退燒藥。退燒藥每次服藥間隔需4~6小時,原則上大約服藥後1小時才會有退燒的作用。如果服用口服退燒藥1~2小時後仍然沒有退燒,且體溫持續上升超過39℃以上,可再給予另一種口服退燒藥物輔助退燒,而此時退燒藥的作用是暫時緩解癥狀,並不是治療疾病。因此必要時才可以服用,不可長期使用。如果使用藥品期間,發燒的情形沒有改善,請立即就醫尋求幫助。
臨床上使用的退燒藥主要分為兩種:
一、對乙醯氨基酚(acetaminophen)類:如Panadol成分可以解熱,但無抗發炎效果。
二、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類:如Ibuprophen或Diclofenac成分,可以解熱及抗發炎。
不同種的退燒藥若無醫生或藥師的指導,最好不要隨意互相併用,以免造成危險。此外,若服用的退燒藥為解熱糖漿或懸浮液,使用前請記得先振搖均勻。以單一個退燒藥水使用時,兩次(acetaminophen)給葯需間隔4-6小時、而(Ibuprophen)給葯需間隔6-8小時,兩個藥水並用時兩次給葯至少要間隔三小時。
或許您會想知道我該何時使用退燒藥呢?
一般來說發燒主要有發冷期、發熱期、散熱期等三階段。
在發冷期會全身發抖、手腳冰冷,體溫開始上升,但手腳冰冷甚至會發抖來產熱,這時應保暖,不要利用冰枕等方式來降溫,以免發冷時間延長更不舒服。此時的護理應以保暖為主,若有口渴現象,應補充溫水。
在發熱期會全身溫熱、呼吸心跳變快、頭痛、倦怠等,全身逐漸溫熱,這時要多補充水分,並設法降溫,一旦超過38.5°C且感到不舒服,可使用退燒藥。但用藥是減輕不適,不是要把體溫降到正常範圍,千萬不要為了降溫而大量服藥,可能會導致藥效過後,燒的更高及更快。此時應注意水分的補充及營養的攝取,可視病人狀況給予退燒藥或物理方式降溫。建議在服用退燒藥30分鐘後,體溫若持續高溫時,再以物理方式輔助降溫,減輕病人不適。
到散熱期會流汗、體溫稍降,會明顯流汗,體溫開始下滑,活動力也逐漸恢復,這時仍得多喝水,也該適當保暖,且應不時擦汗,並替換衣物。
一般而言,發燒很少超過41℃,不必擔心會因為發燒燒壞腦袋而大量服用退燒藥,但是當出現異常高溫時,仍要儘快降溫並送醫救治。此時最有可能的是自體免疫疾病或細菌、病毒進入腦部,破壞腦部細胞造成腦膜炎、腦炎所導致的高燒。
若有不明發燒,不宜自行使用退燒藥,應儘快就醫,配合醫生及藥師指示服藥,以免延誤疾病治療。
※頭胎哺乳,問題多多,找對方法,讓寶寶快樂暢飲
※你希望你的孩子具備什麼樣的特質?莫抹煞孩子的天性
TAG:鴿子醫生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