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印祖問答凈土法門為什麼要重視事修?

印祖問答凈土法門為什麼要重視事修?

印光大師答佛600問(111)

問:

凈土法門為什麼要重視事修?

答:

永明壽禪師日課一百零八種佛事,夜往別峰,行道念佛。今以凡夫而不自量,不重事修,而欲成辦道業,實為可憐憫者。當用力修持,一心念佛,從事而顯理,顯理而仍注重於事,方得實益。

吾人念佛,當從有念而起,念至念寂情亡時,則既無能念之我,亦無所念之佛,而復字字句句,歷歷分明,不錯不亂,即所謂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也。念而無念,無念而念者,正念佛時,了無起心念佛之情念。雖無起心念佛之情念,而復歷歷明明,相續而念。然此工夫,非初心所能即得。若未到無念而念之工夫,即不以有念為事,則如毀屋求空,此空非是安身立命之所。古之禪德,多有禮拜持誦,不惜身命,如救頭然者。故永明壽禪師,日課一百零八種佛事,夜往別峰,行道念佛。況後世學者,不重事修,而欲成辦道業乎。以大悟一法不立之理體,力行萬行圓修之事功,方是空有圓融之中道。空解脫人,以一法不修為不立,諸佛稱為可憐憫者。蓮池大師云:「著事而念能相續,不虛入品之功。執理而心實未通,難免落空之禍。」以事有挾理之功,理無獨立之能,故也。吾人學佛,必須即事而成理,即理而成事。理事圓融,空有不二,始可圓成三昧,了脫生死。若自謂我即是佛,執理廢事,差之遠矣。當用力修持,一心念佛,從事而顯理,顯理而仍注重於事,方得實益。如等覺菩薩,尚以十大願王,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今以凡夫而不自量,視念佛為小乘,不足修持,則將來定入阿鼻地獄矣。載自(《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第1610頁 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

本源法師弘法開示

教遵天台 行歸凈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台彌陀寺 的精彩文章:

一個人的福報從讓大眾歡喜中來
印祖問答印光大師拒人研究他宗嗎?

TAG:東台彌陀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