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童顏若可駐,應知不染心——孟浩然詩七首

童顏若可駐,應知不染心——孟浩然詩七首

浩然的。

事實上,孟浩然是古代山水田園詩人中的翹楚,他的詩獨樹一幟,影響深遠。

童顏若可駐,應知不染心——孟浩然詩七首

秦中感秋寄遠上人

一丘常欲卧,三徑苦無資。

土非吾願,東林懷我師。

黃金燃桂盡,壯志逐年衰。

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

這是一首抒情詩,是作者在長安落第之後寫的,寄給名叫遠的僧人,報告客居逢秋的苦情,訴說欲隱無處,欲仕非願,進退兩難之苦。詩充滿了失意、悲哀與追求歸隱的情緒。

詩的特點在於直抒胸臆。開頭寫自己之所欲,但苦於「無資」,想從仕,又非所願,於是記懷「東林」「我師」。壯志不能實現,自然就衰頹,於是對涼風、聞蟬聲,就要「益悲」了。這種不加潤色的白描手法,抒發了內心悲苦,讀來覺得明朗直爽。

臨洞庭上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這是一首「干祿」詩。所謂「干祿」,即是向達官貴人呈獻詩文,以求引薦錄用。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張九齡為丞相,作者西遊長安,以此詩獻之,以求錄用。詩前半泛寫洞庭波瀾壯闊,景色宏大,象徵開元的清明政治。

後半即景生情,抒發個人進身無路,閑居無聊的苦衷,表達了急於用世的決心。全詩頌對方,而不過分;乞錄用,而不自貶,不亢不卑,十分得體。

童顏若可駐,應知不染心——孟浩然詩七首

與諸子登峴山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詩意在弔古感今,開首二句揭題。第三句的「江山勝跡」照應「人事代謝」;第四句的「我輩登臨」照應「往來古今」極為粘合;五、六兩句寫登臨所見;最後二句扣實,真有「千里來龍,到此結穴」之妙。詩的前半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後半描寫景物,富有形象,充滿激情。語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摯動人。

童顏若可駐,應知不染心——孟浩然詩七首

題大禹寺義公禪房

義公習禪寂,結宇依空林。

戶外一峰秀,階前眾壑深。

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

看取蓮花凈,應知不染心。

孟浩然生性自然不羈,為人耿介,志在隱逸。這首詩通過描寫高僧修行的環境來讚美高僧清凈純潔的心胸。也寄託著自己對隱逸生活的嚮往之情。全詩以突出「清凈」為主,由景清寫到心凈,層層遞進,相互照應,筆致疏淡,意境清遠,淡人心魄。

此詩用語明朗輕快,詞采清雅秀麗,可以看做能夠充分表現孟浩然詩歌藝術特點的代表作品之一。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

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遊。

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

這是旅中寄友詩。全詩寫江上景色和旅途悲愁,表現他鄉雖好終不及故土之意,流露出奔波不定、頗不得志之情。開頭兩句有造作雕琢感。「急夜流」三字,若直說「夜急流」更順暢得多。

然而三、四兩句「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卻是隨手拈來,清新誘人,江上夜色,如置眼前,足見詩人何等大手筆。詩的前半寫景,後半寫情,以景生情,情隨景緻,景情揉合,景切情深,撩人情思。

童顏若可駐,應知不染心——孟浩然詩七首

歲暮歸南山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此詩系詩人歸隱之作,詩中發泄了一種怨悱之情。起首二句記事,敘述停止追求仕進,歸隱南山;三、四句說理,抒發懷才不遇的感慨;五、六句寫景,自嘆虛度年華,壯志難酬;最後兩句闡發愁寂空虛之情。全詩語言豐富,層層輾轉反覆,風格悠遠深厚,讀來韻味無窮。

童顏若可駐,應知不染心——孟浩然詩七首

秋登蘭山寄張五

北山白雲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髮。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全詩情隨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渾為一體。「情飄逸而真摯,景情淡而優美。」詩人懷故友而登高,望飛雁而孤寂,臨薄暮而惆悵,處清秋而發興,自然希望摯友到來一起共度佳節。「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髮」,「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細細品嘗,夠人玩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