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有一種字是皇帝專用,寫作之時若是這類字沒寫好,就可能人頭落地

有一種字是皇帝專用,寫作之時若是這類字沒寫好,就可能人頭落地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是大家熟悉的成語典故。它比喻有權有勢者自己可以胡作非為,對平民百姓的正當行為卻嚴加限制。

古代禮法繁縟,素有避諱的習俗。何為避諱?就是不能直呼天子、長輩、聖人的名諱。在當時直呼聖人的大名是不敬之舉,直呼皇帝的大名更是掉腦袋的大罪。在寫文章或著書時,遇到需要避諱的人名時,一定要選擇同音字或同形字代替。

避諱的起源非常早,錢希言在《戲瑕》中提出,避諱之俗夏商時已有之,《山海經》中往往把「夏後啟」寫作「夏後開」,這就是夏人避諱的實例。但《諱源略說》一文以為:避諱起自夏商的證據不足,《尚書》中對夏商國君的名字,都直書不諱,帝王太康臣下並不避諱。

根據《公羊傳》的記載,孔子就曾提出過「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的理論。東周之後,這種習俗被傳承下去,被統治者收錄進律法中,成為一套必須遵守的規則。在有些朝代,避諱的範圍非常寬泛,統治者會規定避諱的範圍和具體方法,強行要求百姓遵守。

在古文中,避諱的現象不勝枚舉,且看筆者羅列幾種典型的避諱形式:

第一,缺筆避諱。什麼是缺筆避諱呢?顧名思義,就是在書寫要避諱的字時,省略筆畫。這種形式最早可追溯到唐朝,我們無法在史料中找出唐代以前有缺筆避諱的記載。舉例來說,倘若我們生在貞觀年間,就要考慮到避太宗諱,在書寫「民」這個字時,省略最後的彎鉤。以此類推,避宋太祖趙匡胤諱,在書寫「匡」這個字時,省略最後的橫。

第二,空字避諱。空字避諱比較簡單,在遇到需要避諱的情況時,用一些專有名詞替換。拿東漢光武帝劉秀、明帝劉庄、章帝劉炟來舉例,在《說文解字》這本書中,就記載了該如何避這三位皇帝的名諱。在遇到秀、庄、炟這三個字的時候,將其替換為「上諱」二字。在一些不是正規的文書中,亦可以用「某」這個字來代替,或是乾脆畫個方框。

第三,改字避諱。這種情況比較複雜,書寫者需要有一定文學功底,挑選意義類似或相近的字來取代要避諱的字。當然,中華文字博大精深,在挑選替代避諱的字時,一定要考慮到這個字是否存在歧義。因為改字避諱而被送進文字獄的文人不勝枚舉,他們或是沒有考慮到這些細節,或是上位者小肚雞腸,總之,因為改字避諱惹出的麻煩事極多。

在西漢時期,為了避高祖劉邦諱,當時許多著作中的「邦」字都被修改為「國」字,例如:《論語》中「何必去父母之邦」這句話被改成了「何必去父母之國」,這個改動比較簡單,沒有什麼值得注意的。晉朝人為了避司馬昭諱,當時所有著作中的「昭」都會被改成「明」,連王昭君這種名字裡帶「昭」字的古人,在晉朝一律被強制改名。

有時,因為這種避諱影響太大,連後世文人都會沿用避諱後的說法,在杜甫的《詠懷古迹》中,「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其中,的「明妃」說的就是昭君。但是,古代有不少因為避諱惹出的笑話,對於不清楚前朝避諱的文人來說,閱讀前朝著作時往往會遇到許多令人費解的文字。

在繁縟的避諱規則中,每個朝代都會出現不少需要避諱的字,這些文字亦會將某些人名、地名改得面目全非。貞觀年間,史官們在修撰《通典》時為了避李世民諱,竟隱去了割據軍閥王世充的「世」字,使他變成了「王充」。很多年後有個製版的刻書匠不知王世充是何許人也,依照《通典》將王世充寫成了王充。

結果,時人竟一度混淆了奸佞小人王世充和漢代大文豪王充,鬧出天大的笑話。

宋朝時期,有個書生在閱讀《後漢書》時,對其中一句「畫龍不成反為狗者」百思不得其解。龍與狗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物,多糟糕的畫技才能將爬行動物畫成哺乳動物?實際上,《後漢書》中的這一部分是唐朝章懷太子李賢註解的,為了避老祖宗李虎的諱,所以,才將「虎」改成「龍」。那句話的原意為「畫虎不成反為狗者」,如此讀來果然合理多了。

那麼,為何要將「虎」改成「龍」呢?畢竟當時是李家天下,李虎又是開國皇帝李淵的爺爺,自然是一條「祖龍」。

劉子玄是唐朝時期著名的史學家,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子玄只是他的字。何故如此呢?原來,劉子玄的本名為劉知幾,因為「幾」與「基」的讀音差不多,時人不敢冒犯玄宗李隆基,所以乾脆不叫劉知幾的大名。不過,到了清朝康熙年間,倒霉的劉子玄連死後都不得安生,時人為了避玄燁諱,將他的字改成了劉子元。

難怪古代的繁文縟節遭人詬病,像這樣為了毫無意義的避諱修改文字,著實給人增加了不少閱讀難度。

總的來說,中國的避諱源於古老的語言禁忌,最終卻演化為了維護封建政治架構的工具。它不僅體現了封建社會等級制度的性質,且給人的思想造成了極大的戕害。隨著封建社會的滅亡,避諱制度也理所當然地成了歷史的陳跡,但是,它所體現的封建等級觀念至今仍有一定的影響,它所代表的「人、名合一」的迷信思想也仍有一定的市場,這與現代文明是格格不入的。

參考資料:

【《公羊傳》、《說文解字》、《論語》、《詠懷古迹》、《通典》、《後漢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山社 的精彩文章:

江南第一清官:我不拼爹,我兒子也不能拼爹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戰場上所向披靡,終成一代傳奇的開國駙馬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