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雲龍澗小記
文/ 郭懷福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老家北白岩村北,走三里的路程,便到了雲龍澗自然風景區。如果你想遠離喧囂,尋覓那份恬淡、靜謐和自由,你可悠然地鑽進這個山谷,享受這大自然的恩賜。
剛走近雲龍澗,見一巨石掩映在綠樹叢中,上刻「雲龍澗"三個大紅字,我立此存照,算是開啟今日的旅程了。起初,景區似乎沒有什麼新奇之處,而越往山谷里走,但見那山,那水,那一石,那一木便有些新奇了。
沿山谷石板鋪成的小路,順勢而上,蜿蜒曲折,頗有「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的意境和情趣。
現在還不是雨季,山谷里還未形成瀑布。我見到的是緩緩流淌的溪水在跳躍著,而溪水衝擊而成的水潭,清冽見底,仔細看,你會發現有小魚在潭中游弋,它們像流動的詩,跳躍的畫。置身其中,世間煩事寵辱皆忘,完全陶醉在自然的美景中了。
山澗中的潭各有形異,怪石嶙峋,潭四周是堅硬的石壁,石壁縫隙間只要有一點土,便有綠笞茸茸丶叢林茂密了。
而那溪水,我似乎找不到源頭,只看到溪水有的從崖石上由高而下,有的從石岩縫隙中穿石而出,形成數個那一泓泓的潭水。水穿石,石抱水,渾然一體,相映成趣。
我記得上學的時候,每到放秋假,我便和同學丶夥伴鑽進這個山谷上山打柴。餓了就吃幾口乾糧,渴了就趴在溪水旁,猛喝幾口山泉水。那個時候,這個山谷叫龍潭溝,現在稱「雲龍澗"只是近幾年人們為開放旅遊景點而給它改名了。不過,我還是覺得叫龍潭溝似乎更親切些,也許,與我的故鄉情結有關吧?!
雲龍澗全長8公里,我走到中段山谷,只見懸崖陡峭,松柏傲立,滿眼綠意。空山鳥語,寂靜悠然。如果秋天來,你還能採摘到野核桃,野葡萄和野酸棗。如果你再有運氣的話,也可見到松鼠丶野雞和各種山鳥。不過,我今天卻遇到了這條草蛇。我吃過蛇肉,但不是這種蛇,還是由它去吧。
我是沿著這條石階小路登上觀景台的。站在觀景台,中國印摩崖石刻赫立眼前。我查閱了有關資料,中國印摩崖石刻高96米,寬38米。每次回老家,我都禁不住向北山眺望,這也許是我的奧運情結吧?
不過,吸引我的還不只是這中國印,更讓我感興趣的還是這裡有一處歷史古迹。摩崖石刻右側有一雜草叢生的小路,小路旁依次是小道房丶石磨和水井。我無從考證這個道士何方人士,緣何在此修行丶生活?我只能從這些古迹中尋找我感興趣的東西了。
這個小道房是用石板壘砌而成,狹小簡陋,也只能供一人居住。而石磨和水井,自然是道士的生存工具和水源了。
TAG:作家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