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七大奇蹟之首,世界最大單體隔震建築!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竣工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竣工倒計時
下穿高鐵地鐵城鐵
上落國內國際飛機
航站樓能把鳥巢裝下
……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全面建成竣工!!!
將於9月30日正式投入運營
早在2016年,英國《衛報》評選「新世界七大奇蹟」里,中國包攬兩項,其一是去年通車的珠港澳大橋,另一個就是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 並且它位!居!榜!首!-
鳥瞰大興國際機場,如「鳳凰展翅」。鳳凰,見則天下安寧」,大興國際機場的造型與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形成「龍鳳呈祥」的布局。
北京新機場位於北京市大興區禮賢鎮、榆垡鎮和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之間,北距天安門46km,西距京九鐵路4.3km,南距永定河北岸約1km,距首都機場67km,屬國家重點工程。航站區南北長1753.4m,東西寬約1591m,總建築面積約143萬平方米(含地下一層),其中航站樓建築面積約78萬平方米,其中核心區建築面積約60萬平方米,地上5層,地下2層。
航站樓採用五指廊放射構型,綜合服務樓形同航站樓的第6條指廊,共同形成了一個形態完整、特徵鮮明的總體構型。航站樓混凝土結構南北長996m,東西方向寬1144m,由中央大廳、中央南和東北、東南、西北、西南五個指廊組成,中央大廳地下二層、地上五層,其他區地下一層,地上二到三層。
但是,機場區域跨越華北地震區和東北地震區,且據機場區域地震史料記載,歷史上破壞性地震活動十分頻繁,如此重要的交通樞紐有著怎樣相應的抗震設防措施呢?
1
機場區域歷史上破壞性地震活動頻繁
機場區域地震史料記載較長,地震資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也相對較好。區域自1484年以來Ms≥43/4的地震基本完整。下圖是北京電信傳輸地震台網監測能力圖。從圖上看,區域處於ML大於2.0地震的有效監測範圍內,場址周圍60km內可監測到ML大於1.0的地震。
北京電信傳輸地震台網監測能力圖
該區域跨越華北地震區和東北地震區。華北地震區是我國東部大陸地區地震活動最強烈的地區,地震空間分布顯示出明顯的不均一性和相對穩定性及成帶性的特點。根據地震帶劃分及其邊界確定依據,可以劃分為一系列北北東向的地震帶,自東向西有:長江下游-南黃海地震帶、郯廬地震帶、華北平原地震帶、汾渭地震帶。
機場區域涉及該地震區的華北平原地震帶和汾渭地震帶。根據歷史地震資料統計,在機場場址周圍25km範圍內發生過1次6.0~6.9級地震、3次5.0~5.9級地震;在25~50km範圍內發生過3次6.0~6.9級地震、1次5.0~5.9級地震、2次4.7~4.9級地震。
1679年三河-平谷8級地震到工程場址最小距離為61km,其它7級地震發生在區域內距離場址150km以外的地區,6.0~6.9級地震在不同距離統計範圍內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距離場址100km以外地區。
機場地震區帶劃分
機場區域歷史上破壞性地震活動十分頻繁。區內明顯地存在著三個地震活動密集區(宣化、懷來一帶;北京、三河、平谷一帶;唐山、灤縣一帶),並呈北西方向排列。對東北地震區、華北平原地震帶以及汾渭地震帶地震活動時間特徵的分析表明,未來百年內區域地震活動處於活動階段的後期,但仍有發生中強以上地震的背景。因此需要對機場結構採取相應的抗震設防措施。
2
新機場採用的隔震技術
在北京新機場建設中採用了先進的隔震技術,上部結構和地面之間,設置一層柔軟的隔震層,減少地面運動向上部結構傳遞,使上部結構的地震反應大幅降低,從而實現「隔離」地震。通常隔震結構的地震反應僅有非隔震結構的1/4至1/8,因而可以極大提高建築的抗震性能。
橡膠支座布置示意圖
航站樓核心區地下一層柱頂處的隔震裝置採用了鉛芯橡膠隔震支座、普通橡膠隔震支座、滑移隔震橡膠支座和粘滯阻尼器等,整個航站樓總共使用了1320套隔震裝置,其中直徑為1200毫米、1300毫米、1500毫米橡膠隔震支座的數量分別為785個、66個和217個;直徑為600毫米、1500毫米不鏽鋼滑板支座的數量分別為38個和70個;粘滯阻尼器總共144條。
隔震支座通過錨筋與上下支墩相連,為保證支座的平整度,在支座與下支墩連接時通過二次灌漿進行找平。該連接形式可保證滿足安裝精度的同時,進行快速高效安裝。
隔震支座
3
抗震難點及突破
抗震難點
我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地震活動分布廣、震源淺、強度高、危害大。北京新機場不僅結構複雜、空間跨度大,是世界上首座實現高鐵下穿、「雙進雙出」的航站樓,因此在進行機場機構設計時存在以下抗震難點:
(1)新機場航站樓距離高鐵的垂直距離僅為11米,當高鐵以350公里的時速通過510米長的「高鐵隧道」時,將會產生較強的振動和較大的風壓。如此大的建築,加上高鐵振動、風振作用等多因素耦合作用下,如何保證其在地震來臨時的安全服役是一個重要的抗震技術難點。
(2)航站樓面混凝土結構超長超寬,東西向長565m,南北向寬437m,面積達16萬平方米。受地上鋼結構柱腳水平推力影響,無法設置防震縫,因此常規的抗震設計構造要求是很難滿足的。
(3)受機場凈空高度的限制,採用常規的抗震設計,需加大梁截面和樑柱節點配筋量,不僅施工難度和工程成本顯著提升,且難以滿足航站樓功能區使用凈高的要求。
抗震技術突破
隔震技術可以延長結構的自振周期,減小上部結構的地震反應,發展至今已經被廣泛地應用在工程領域,並且在實際地震災害中表現出了良好的隔震效果。北京新機場建設工程通過採用減隔震設計,航站樓上部結構抗震措施和水平地震作用降低了一度,使得樑柱截面減小,節省大量鋼材、混凝土等,因而綜合造價節省約10%。
圖文/黃帥(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副研究員)
本文轉載自:地震三點通
※蓮葉為什麼不沾水?因為有「山頭」
※一葉知木!如何根據葉片形態辨認樹種?
TAG: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