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大清國,最後一位敢提刀上馬的王爺,也是抵抗外辱的民族英雄

他是大清國,最後一位敢提刀上馬的王爺,也是抵抗外辱的民族英雄

咸豐三年,大清朝差點步了大明朝的後塵,當時太平天國的北伐軍在林鳳翔、李開芳的率領下已經打到了天津西郊楊柳青,兵鋒直指北京城。紫禁城裡都亂套了,這時挺身而出的是位蒙古族王爺,他就是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早年也是苦出身,跟著他爹一起給蒙古的富戶放牧。後來因為長得好,儀錶堂堂,竟然被選中當了科爾沁郡王的嗣子。再後來老郡王死了,他就變成了郡王,可說是一步登天。道光年間他平步青雲,一直做到鑲黃旗領侍衛內大臣和鑲黃旗蒙古都統,道光沒了他還是顧命大臣。結果咸豐的屁股在龍椅上還沒坐熱乎,天平天國就打過來了。

僧格林沁算是臨危受命,帶著他的蒙古騎兵和八旗軍陳兵天津城外。要說打仗,當時的大清朝的王爺中真沒人敢和他比的,僧格林沁親自帶隊衝鋒,經過反覆廝殺,最後終於殺敗了太平軍,又一路追擊,在河北、山東一帶,兩次水淹敵軍,顯示了智勇雙全的一面。

最終僧格林沁俘獲林鳳祥、李開芳,被朝廷封為世襲罔替的親王,人稱僧王。

當年一部電影《火燒圓明園》風靡一時。影片中的僧格林沁率領騎兵狂突洋人的長槍大炮,雖血流成河卻至死不退。這讓人感到英勇之餘,平添了一份愚昧的嘆息。其實僧格林沁沒那麼蠢,並不是不了解外國人的厲害,但這事兒也是真的,「非不為也,實不能也。」

1859年6月,英法聯軍的艦隊突襲大沽炮台,當時僧格林沁立刻親臨督戰。當時算剛開始,所以大沽炮台彈藥很充足,官兵士氣也高。而英法聯軍似乎有些輕敵,一艘巡洋艦帶了十三艘其他軍艦就想直接登陸。結果在炮戰中被僧格林沁打得夠瞧,總共14艘軍艦,被幹掉5艘,傷6艘,英國海軍司令重傷。這一戰讓大清朝廷備受鼓舞,同時也說明僧格林沁完全清楚火器是怎麼回事。

只是當英法聯軍捲土重來的時候問題就大了。1860年6月,英法聯軍來了大小艦船共200餘艘,而且事先先拿下了大連和煙台,大沽口守不住了。直隸總督樂善戰死,僧格林沁被迫後撤到北京外圍的通州、八里橋一帶。

當9月中下旬,英法聯軍來到八里橋一帶時,退無可退的僧格林沁只有放手一搏。於是就有了電影中的一幕,萬餘蒙古鐵騎奮不顧身的沖入槍林彈雨,但最遠也只能衝到距離敵陣四、五十米的地方。對於英法的火槍來說,這已經是很近的距離,但對於清軍的長矛、彎刀和弓箭來說,還是夠不著。

八里橋的失敗讓僧格林沁丟職罷官,不過很快他又被起用了。因為捻軍又來了。在與捻軍的作戰中,僧格林沁恢復了神勇,屢戰屢勝,哪怕捻軍和天平軍余部聯合他也不怕。但在最後追捕賴文光殘部的戰鬥中,他輕兵冒進,最終被捻軍張宗禹所獲,旋即被殺。

僧格林沁的死對大清國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他恐怕是大清國最後一個敢於提刀上馬狂飆突進的王爺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吳先生講故事 的精彩文章:

一戰中,關於武器的九個小知識,有冷有熱有意思
共和時期的古羅馬軍團、古羅馬方陣,到底是怎麼構成的

TAG:吳先生講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