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鄭成功為何會打出「背父救國」的大旗?他的父親結局有多慘?

鄭成功為何會打出「背父救國」的大旗?他的父親結局有多慘?

鄭成功(1624-1662年),本名森,明末清初軍事家,我國東南地區的抗清名將,也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因被南明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並賜名成功,封忠孝伯,故世人又稱其為「鄭國姓」、「國姓爺」。

鄭成功作為民族英雄,他的英雄事迹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但是你知道嗎,鄭成功在22歲的時候就與其父鄭芝龍決裂,並打出了「背父救國」的大旗,這是為何呢?

要想知道事情的前因後果,筆者先來說說鄭成功之父鄭芝龍的事迹。

鄭芝龍是福建南安人,早年經商於日本,後來聚眾盤踞在台灣和福建沿海一帶,控制通往日本和南洋群島的航道,凡是來往的商船,都必須向他繳納稅銀。其縱橫於茫茫大海之上,明朝官兵對此也無可奈何。

崇禎元年(1628年),鄭芝龍接受福建巡撫熊文燦的招撫,官至都督總兵。當時,鄭芝龍有部眾3萬餘人,船隻千餘艘,仍率領原部,為明廷守備沿海以防海盜倭寇和荷蘭人進攻。

崇禎十七年(1644年),明朝滅亡後,南明政權的弘光皇帝冊封鄭芝龍為南安伯,福建總鎮,負責福建全省的抗清軍務。

弘光元年(1645年),鄭芝龍與兄弟鄭鴻逵在福州奉明朝唐王朱聿鍵為帝,年號隆武,鄭芝龍被冊封為南安侯。

鄭芝龍以開國元勛自居,手中又握有幾十萬軍隊,便控制了南明隆武朝的一切大權。鄭芝龍在朝中屢屢排擠首輔黃道周。

黃道周一看隆武朝如此腐敗,知道恢復無望,但又不甘坐以待斃,他就率領學生出走浙江、安徽,積極募兵抗清。

但是,這支由白面書生和沒有經過嚴格訓練的群眾組成的軍隊,在安徽婺源一遇清兵即被擊潰。黃道周被俘至南京,早已降清的洪承疇百般勸降,遭到他的痛斥,最終被殺害。

鄭芝龍擁兵數十萬裝備精良的大軍,卻始終不發一兵一卒抗清,一直坐望義軍和其他明軍與清兵廝殺。

鄭芝龍眼看隆武政權沒啥希望,為了保護自己廣遍閩粵的田園山莊、「富甲候王」的財產和身家性命,他暗中和清軍勾結。洪承疇與鄭芝龍本就是同鄉,就派人與鄭芝龍私下密談,定下盟約。

隆武二年(也即順治三年,1646年)六月,清軍擊敗魯王朱以海後,兵分兩路由仙霞關、分水關進軍福建。

鄭芝龍將長達200里的仙霞關防線守軍全部撤走,實踐其投降的諾言,水陸兩路,皆不抵抗,以獻媚於清廷。清軍得以長驅直入,幾乎兵不血刃地佔領福州。

清兵進軍福建時,隆武帝正在延平(今福建南平市),於是急忙奔走於汀州(今福建長汀縣)。八月,隆武帝在汀州被清軍追上殺死(一說被俘後絕食自盡)。

清軍入閩後,以閩粵總督的官銜為誘餌,對鄭芝龍進行招降。鄭芝龍長子、年僅22歲的鄭成功堅決反對降清。

但是,鄭芝龍利欲熏心,不聽鄭成功的苦勸,獻印剃髮,跑到清軍大營里投降。

鄭成功勸阻其父不成,只好帶著部分親兵出走至廣東南澳,並豎起「背父救國」的大旗,召集父親舊部,進行抗清鬥爭。

鄭芝龍本以為降清之後不但得保家業,還能加官晉爵,不料清軍征閩主帥博洛背約,不但將鄭芝龍與諸子一同連哄帶騙地送到了北京軟禁了起來,更是出兵攻打鄭家的故鄉閩南南安。

鄭成功之母田川氏當時已從日本搬至南安定居,不幸碰上此次劫難,於戰亂中自縊身亡。鄭成功得知母親死訊後,更加堅定了抗清的決心。

南明永曆十五年(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鄭成功誓師出兵登陸台灣,並最終將荷蘭人擊敗,淪陷了三十幾年的寶島,從此重又回到祖國的懷抱。

然而,因為鄭芝龍始終不能勸說鄭成功歸順清朝,同年,順治帝駕崩,皇三子康熙帝繼位後,十月,輔政大臣蘇克薩哈矯詔將鄭芝龍與其親族全部斬於燕京柴市口。

選擇了投降的鄭芝龍最終結局很是凄慘,而扛起抗清大旗並收復寶島的鄭成功卻名垂千古。

本文參考自:《明朝史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家之韻 的精彩文章:

努爾哈赤建立「大金」,皇太極為何又把國號改為「大清」?
武松反對招安?其實,武松是《水滸傳》里第一個想招安的人

TAG:史家之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