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喝的古樹茶普洱茶,真的不一樣,帶你了解普洱茶古樹的秘密
鑒定一棵茶樹的樹齡是多少年,有以下4種方式:
第一種是,把樹砍倒,做成切片,根據年輪測定樹齡,考慮到當地氣候,營養,朝向,樹種等因素,一般超過200年就很難數清楚這年輪是多少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第二種是CT掃描法,但是CT是一種射線,對樹木有影響,而且設備貴測定成本高,也難以運到大山深處。
第三種,是考古學上普遍採用的碳14測定法,也需要在樹木上打眼,而且誤差在20年以上。
第四種是查閱當地的文獻資料記載,詢問當地老人,或者植物學家和地方官員,站在樹底下議論,測量樹高,根乾的直徑長度等,根據樹枝的形態,外觀老化程度,樹種的生物學特徵來作出推斷。
前三種方式,對樹木的傷害大或者成本高,難度大,因此目前多是採用第四種方式,也就是人為手段,有可能誤差很大,大到什麼程度呢?大到可能是實際樹齡被放大了10~20倍,也許是工作失誤,也許是有意為之,也許是將錯就錯,利益熏心。
既然樹齡測算目前還沒有更完善的檢測手段,也就是說你站在山裡,指著一顆粗大的茶樹,說它的樹齡是1200年,植物學家來了,也沒法駁倒你,可能心裡不認同,也不好說什麼。
說有一個茶人,在雲南著名茶區,指著一顆碗口粗的茶樹問當地人這顆茶樹的樹齡,過來一位當地茶農說,這樹有30年,過來另一位說有580年,再過來一位又是另外一個數字,茶人徹底懵了……
2003年中國科學研究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虞富蓮教授,他編有《中國古茶樹》等多部茶學著作,享受國務院津貼,是古茶樹的權威。於教授被請去組建考察隊,測量勐庫大雪山的一株茶樹的樹齡,同行的還有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的閔天陸教授,閔教授是山茶科植物的權威專家,千辛萬苦測量之後,他們認為這樹齡不到千年,之後莫名其妙的傳出:根據專家鑒定,那棵樹有2000多年樹齡的結論。
按照虞富蓮等國家及學院派專家的說法,世界上不可能有1000年以上的茶樹,針葉樹壽命高過落葉樹,落葉樹高過常綠闊葉樹,這是植物的一般規律。
我們再來確定幾個概念:
1.古茶樹沒有科學標準的定義,參照其他林木經驗,我們把100年以上的,可以定為古樹,而這古茶樹里有野生種,也有人工栽培種;
2.古茶園的歷史,並不能代表園裡茶樹的年齡;
3.人工栽培種,是由野生種進化過來的,多數人混淆了這個概念,比如冰島,班章,賀開等地的也是栽培種;
4.在歷史上,野生古茶樹一般是不採的,有些在對抗病蟲害的進化中形成了一定的毒性,口感苦澀甚至辛麻,20世紀70年代,曾經因為原料緊張,雲南採過一次古樹茶,壓成了餅,供應新疆地區,後果是當地出現了大量壞肚子的情況。
2001年左右,當時臨滄地區某茶廠向茶農收購青葉原料,每公斤三元,如果摻雜了古樹料,要不就拒收,即使收購的話,收購價也只有1.5元。
5.古茶樹樹齡越大,原料越好越珍貴,這種說法違背了客觀規律性。
植物都有新生,生長,衰老,死亡這個過程,古茶樹也是樹,是植物它不是石頭,我曾當面詢問過普洱茶權威何世華老人,他講,能製作普洱茶的古樹,其樹齡不能超過800年。
6.某些野生古茶樹有難以克服的缺陷,比如茶多酚含量低,茶多酚70%都是兒茶素,兒茶素又分為脂性兒茶素和非脂性兒茶素, 脂性兒茶素對茶湯的醇厚度和營養性最重要,並且古樹的茶氨酸含量也低,比栽培型茶樹少1/3左右。
7.茶樹越老越好和越新越好的說法,在各地的看法都不同。
比如安溪種植鐵觀音,不到10年就要留根砍樹,或者重新種植了。
8.學界認為茶樹的經濟有效期是60年,之後表現為發芽數減少,生長力減弱,對夾葉和雞爪枝增多,茶樹頸部開始長出第4隻,這時茶葉的產量和品質都明顯下降。
9.同一款茶園的小樹茶和古樹茶,用完全相同的方法製作出來之後,進行盲評,口感相差不大,而在日常茶友之間品飲則感覺區別非常大,這也許是心理因素,品飲的環境方法影響了口感。
喜歡本文的朋友歡迎點贊收藏和轉發,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