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獨自吃飯的習慣,可能正在改變你的生活

獨自吃飯的習慣,可能正在改變你的生活

今天的午飯你是和誰吃的?昨天的三餐呢?小時候的一日三餐,幾乎都是一家人在一起吃吃喝喝,而現在獨自用餐的人越來越多。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的生活被獨自吃飯的習慣改變了多少?

逐漸消失的飯搭子

獨自吃飯似乎成了現代社會的一大特徵:上班族一邊小跑去地鐵,一邊吃著煎餅果子;因為上班時間衝突,小倆口永遠沒法一起吃飯;居住在城市公寓樓里的喪偶老人,半年都等不來一位客人……

這確實是個普遍現象。牛津經濟研究所和英國國家社會研究中心調查了8000多人,發現近三分之一的英國人,大部分時候都是自己吃飯。英國一家市場調研公司英敏特發現,在倫敦,接近一半的人會獨自吃飯。

自己吃飯不僅改變了我們吃什麼和怎麼吃,同時也改變了我們對食物的態度。我們長期以來形成的「該怎麼吃」的規範和理想,也越來越無法實現

畢竟,過去幾千年以來,人們都習慣了一起吃飯,一次做大量食物很省事,人人都能吃到更多種菜,大家還能在飯桌上聯絡感情。食品廣告也總是展現闔家團圓或朋友聚餐的樣子,哪怕在菜譜APP上,差不多每道菜都是夠三四個人吃的量。而我們平日里的餐桌不僅讓我們形單影隻,我們也越來越「不知道」該怎麼吃了

照著菜譜下廚,搞不好接下來好幾天都得面對一模一樣的剩菜,更別提做完飯還得收拾廚房。即使傑米·奧利佛(Jamie Oliver)的《30分鐘菜譜》乃至《15分鐘菜譜》都火得不行,超市裡最好賣的還是放進微波爐叮一下就能吃的「五分鐘馬芬蛋糕」。

「獨食族」的困擾和需求,正在改變零售業和餐飲業。

被獨自吃飯改變的餐桌

英國最大的零售商樂購在去年宣布,計劃採購400多種一人份的食物;而英國最火的預定網站表示,從2014年開始,整個英國預定單人餐的次數增加了160%;如果你長期居住在英國,不難發現,餐廳里的吧台座位,以及多人共享的公共餐桌也越來越多。

這些變化反過來又為一人食的生活習慣帶來了便利,讓一人食越來越普遍,形式也越來越多樣。不過,我們的飲食結構也因此而發生著變化

舉個例子,做飯對於上一代人來說,就是擇菜切肉扒蒜,咚咚剁得菜板響。不過最近,不少年輕人都迷上了一種「網紅」烹飪法:把酸奶堅果燕麥等等食材,一股腦放進攪拌機里打成糊,這都跟傳統的飲食差了不是一丁點。年輕人們正在改變「做飯」的定義,不再把自己困在廚房,而這種風靡社交網路的「做飯」法,也滲透了各式各樣的營養和飲食潮流。

還有一部分人,他們一方面扛不住頓頓點外賣的經濟壓力,另一方面又沒時間給自己做飯,那就只能祭出神器——主食蘸醬。包括但不局限於麵包蘸煉奶、饅頭夾橄欖菜、麵條拌榨菜、米飯拌辣醬……各種醬料的流行,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獨居獨食的人們。在西方,則是各種各樣的鷹嘴豆泥、薩沙醬,就著從冰箱里拎出來的食材。這比思考要吃什麼這個複雜問題要安心多了。

除了吃的對象,我們還在吃的速度上開足了馬力。以前和家人一起吃飯,總得聊會兒天,看看電視,老爸可能還要喜滋滋喝點小酒,但到了今天,大多數年輕人都能在讀完一篇微信文章的時間內搞定一頓飯,或者壓根不給吃飯留出專門的時間。中午的CBD,白領們一邊走路一邊啃飯糰三明治,草草結束一頓飯已經成為常態。

啊,對了,獨自吃飯有一個美好之處,就是愛吃啥吃啥,可以盡情挑食,不用在意別人的目光。我最喜歡用雞蛋裹上饅頭然後下鍋炸,撈出來抹上厚厚的腐乳吃,儘管高油高鹽不健康,但一天吃三頓都願意。相信你也有一些獨自吃飯時候才有的樂趣,比如把炒菜剩下的油拿來拌飯什麼的,簡直像品嘗私藏的陳年紅酒。

食物結構、用餐速度、用餐偏好,就這樣被獨自吃飯一點點改變了。

獨食習慣會帶來什麼?

自己吃飯,會吃下更多還是更少?

美國心理學家約翰·德卡斯特羅牽頭做了一系列研究。獨自吃飯時,人們傾向於控制自己的食量。宿舍四個人出去搓一頓,你會比自己吃飯多吃下75%的食物;哪怕是兩個人約會,你吃下的食物,也比獨自吃飯的時候多35%。

但是2017年韓國的一項研究卻和上面的結論相反:經常獨自吃飯的男性和更高發胖風險之間存在關聯。對此,德卡斯特羅解釋道,「本來就已經超重的人,在家反而不怎麼暴飲暴食,往往會在外出就餐的時候吃得更多。韓國這項研究中提到的,都是愛在外吃飯的單身男性,那確實可能比在家吃得更多。」

一人食,吃過量,也可能是吃飯時玩手機的鍋。「如果你一邊吃飯一邊看手機或電視,就會比專心吃飯吃下更多的食物。」伯明翰大學的生物心理學教授蘇珊·希格斯說。更別提現在流行的吃播了,屏幕里年輕漂亮的女主播津津有味吃下10碗牛肉麵時,你會覺得面前的黃燜雞也挺誘人。

說了「量」,再來看看「質」。

有人認為獨自吃飯會讓飲食結構變得單一。劍橋大學飲食與活動中心的調查發現,50歲以上的獨居人群吃的蔬菜更少,但只要讓喪偶人士與他人共同進餐,他們的蔬菜食用量就會恢復到之前的水平。

不過這也不是絕對的。趨勢情報從業者曼迪·薩文思認為,決定健康的因素太多太複雜了,遠遠不止飲食多樣性這一種,「再說了,左右我們選擇食物的因素也有很多,比如價格怎麼樣、名氣大不大等等。」她還提醒大家,即食餐並不就是垃圾食品的代名詞,很多企業都在研發營養好吃又便捷的快餐,只不過會貴一點兒罷了。

關於新的飲食習慣究竟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什麼影響,人們還沒有達成共識,一人食的風潮在繼續,它帶來的影響依然是未知的。

那麼……明天的飯要怎麼吃,你想好了嗎?

編譯來源:

https://www.theguardian.com/lifeandstyle/2019/may/06/table-for-one-how-eating-alone-changing-our-diets

作者:Amy Fleming

編譯:李小葵

編輯:李子

一個AI

一個人吃火鍋好寂寞,在你對面放個AI好不好?

譯文版權屬於果殼,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 的精彩文章:

《權力與遊戲》最後一季到底爛在哪裡?社會學家有話要說
胃酸反流很常見,但它卻讓我父親得了癌症

TAG:果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