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BMJ:還在當「夜貓子」?或許乳腺癌正在逼近你

BMJ:還在當「夜貓子」?或許乳腺癌正在逼近你

BMJ:還在當「夜貓子」?或許乳腺癌正在逼近你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圖片來源:pixabay

還記得去年奇葩說里顏如晶那段關於「早起比熬夜快樂」的辯論嗎?她說,熬夜快樂,但熬夜不健康。如果想要又健康又快樂,可以把熬夜做的事情放到早上來做!仔細想想這句話說的真的很有道理。

最近,一項發表在《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的一篇論文也再次論證了早起與健康之間的相關性。該研究顯示,相較熬夜晚起,早睡早起降低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此外,失眠與乳腺癌患病風險在目前來看卻並無相關性。然而,如果睡眠時間多於8個小時,女性患乳腺癌的潛在風險竟然會增加。

BMJ:還在當「夜貓子」?或許乳腺癌正在逼近你

doi: https://doi.org/10.1136/bmj.l2327

新問題:睡眠習慣與乳腺癌有關係嗎?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致命癌症中最常見形式,據統計平均每7名女性中就會有1名面臨患上乳腺癌的風險。

BMJ:還在當「夜貓子」?或許乳腺癌正在逼近你

圖片來源:pexels

之前有許多研究已表明,夜班工作與乳腺癌風險之間存在較高的關聯性。其原因被認為是睡眠模式中斷,光照以及其他生活方式等因素會造成癌細胞的激發。但是關於睡眠習慣對乳腺癌患病潛在風險的研究卻很少。

新方法: 大型樣本的孟德爾隨機化

本次研究由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合作開展,旨在探究某些睡眠特徵是否會對患乳腺癌風險產生直接(因果)影響。研究分析了來自兩個大型高質量資源資料庫>400,000名女性的樣本數據,其中180,216個樣本數據來自英國生物樣本庫,>228,951個樣本數據來自乳腺癌協會聯盟(BCAC)。研究人員們基於早起或晚起的睡眠偏好統計了所有數據。

在研究中,一種稱為孟德爾隨機化(Mendelian randomisation)的技術(利用已知功能基因的測量變異來檢驗觀察性研究中可改變暴露對疾病的因果效應的方法)被使用, 分析了與三種特定睡眠特徵相關的遺傳變異:早起或晚起偏好,睡眠持續時間偏好和失眠偏好。

BMJ:還在當「夜貓子」?或許乳腺癌正在逼近你

https://doi.org/10.1136/bmj.l2327

來自英國生物樣本庫的數據顯示, 早起睡眠偏好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略低於晚起睡眠偏好的女性,但幾乎沒有證據可以表明乳腺癌和失眠有關係。

而來自BCAC的數據經分析同樣也顯示出早起偏好對降低乳腺癌風險的保護作用,並提示更長的睡眠持續時間(超過建議的7-8小時)對患乳腺癌具有潛在風險,而也幾乎沒有相關證據可以證明失眠與患癌有關。

多種分析方法指向相同結果

研究人員對此結果感到震驚,但也看到了這一研究的一些局限性,比如說該研究僅限於歐洲血統的女性並部分依賴於自我報告的睡眠測量等。因此,該研究結果可能不適用於其他群體。

為了進一步確保結果的準確性,研究人員們尋找了多種方法來評估,並同時考慮了既定和潛在風險因素,對數據進行進一步的敏感性分析,其結果基本與之前相符。

因此,研究人員稱這一研究結果「為睡眠習慣對乳腺癌風險的因果效應提供了有力證據」,並補充說需要進一步開展工作,以揭示睡眠中斷與乳腺癌之間關聯性的可能原因。這一研究結果「對於影響一般人群的睡眠習慣以改善健康具有潛在的重要意義。」

BMJ:還在當「夜貓子」?或許乳腺癌正在逼近你

Eva Schernhammer教授 圖片來源:維也納大學

在一篇社論中,維也納大學的Eva Schernhammer教授對這一結果表示了好奇心,她認為這一研究結果「確定了未來研究的必要性來探索如何減少生物鐘相關的壓力」。她還補充到,「這一研究結果為保持身體健康,實現健康老齡化提供了巨大的機會,更具體地說,為開發新的個性化策略以降低與晝夜節律系統相關的慢性疾病風險提供了更好的機會。」

往期精選

圍觀

酸奶竟然只降低男性患腸癌的風險!

熱文

多巴胺獎勵:快樂刷刷手機就來了

熱文

延年益壽,它做到了!

熱文

「左膀右臂」助力腫瘤免疫研究

熱文

基因編輯找到「國產」自閉症獼猴模型

End

參考資料:

[1] Studies uncover new approaches to combat hair loss in men and women

[2] A Subset of TREM2+ Dermal Macrophages Secretes Oncostatin M to Maintain Hair Follicle Stem Cell Quiescence and Inhibit Hair Growth

[3] Tissue engineering of human hair follicles using a biomimetic developmental approach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須在正文前註明來源生物探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探索 的精彩文章:

受螢火蟲的啟發!科學家通過生物發光實時監測癌症代謝

TAG:生物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