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時間採摘的茶,越靠前,茶的品質越好?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家春秋》里,有三個兄弟。
老大叫覺新,是個逆來順受的懦弱性子。
由於是長房長孫,最早成年的第三代,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里,是需要繼承家業的。
所以,他的一生都在被大家長擺布,在事業上,在婚姻的選擇上,一概軟弱無能,被爺爺擺布來去。
最後,軟弱的覺新不僅失去了愛人,失去了妻子,還失去了孩子。
老二叫覺民,是個新青年。他有個性,能自主。
由於他出生較大哥晚,也由於大哥已經承繼了振興家族的重任,到他成年的時候,家裡對他的重視程度沒那麼高了,要求也低了。
於是,他可以較大哥更加地隨心所欲一些——可以離家出走,拒絕包辦婚姻。
老三叫覺慧,年紀更小,出生時間更晚,那年月民風更加開化,覺慧成長為革命青年。
他和丫環談起了戀愛,沒想到丫環卻被送給了一個老頭子做妾,最後投湖自盡。
受到這個刺激,覺慧深刻地明白了封建家長制的殘酷和醜惡,他離家出走,參加了革命。
三個兄弟,最終,各有各的結局。
老大最悲慘,老二較好一些,老三則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自由。
拋開性格方面的先天因素不談,他們的命運,軌跡背後,其實是時代洪流的翻雲覆雨。
出生最早的覺新,生在尚不開化的年代,他的遭遇最悲慘。
老三覺慧,生在民風已然覺醒和文藝復興的年代,他受到的教育,他接觸到的人,是更新式的,是更先進的,更開明的。
所以,他得到的未來,是更光明的。
《2》
看來,生得早,並不一定就好。
過早出生,社會的開放程度,文明的進步程度,都偏低,發展機會相對較少。
我們的父輩們,他們生活的時代,受教育程度,社會多元化程度,觀念先進程度,都弱於我們這時代。
故而,能力相當的人,發展的機遇也大大不同。
對人如此,對茶,也一樣。
就白茶採摘時間越靠前,越好嗎?
不一定。
白茶正常情況下3月份才開始採摘,如果提前采,2月底就采,此時茶樹尚未發出新茶,採下來的都是去年的冬芽,老且不說,內質還不豐富,天氣過冷發育受限,口感與品質,都不太好。
所以,採茶這件事,過早,不好,過晚,不好。
正正好,才是真的好。
對於這種現象,張愛玲小姐總結過:
於千百萬人之中遇見了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中,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唯有輕輕的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
恰當,剛剛好,這種狀態,對於愛情如是,對於茶葉等農作物的生長發育,也是一樣。
《3》
很多時候,看官們對白茶的採摘時間,有較大的誤解,以為每年都是固定的那幾天。
其實不是。
白茶的採摘,是有季節性的。
每年分為春秋兩季,春季有春季的開始時間,秋季有秋季的開始時間。
到了時間,才能採摘。太過早,太嫩。太過晚,太老。嫩了或者老了,都影響品質,影響口感。
每年白茶的具體採摘時間,因為氣溫不同,也會略有不同,總是會上下前後浮動一周左右。
前年,2017年,春茶季的開始時間,是三月下旬。去年,2018年,春茶季的開始時間是三月上旬。今年,2019年,春茶季的開採時間是3月中旬。
並且山下和山上,由於海拔不同,開始採茶的時間也會相差幾天。
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會下降0.6攝氏度。例如太姥山,就比山下低了3-5度。
山下是平地產區,氣溫高,日照相對較強,採摘時間會早幾天。而山上是高山產區,氣溫低,日照相對較弱,採摘時間會晚幾天。
所以,到了茶季的時候,茶農總會仔細看天氣,看溫度攀升情況,春季到了三月份,秋季到了立秋之後,如果晴天多,伴著雨水多,那茶樹接下來就有可能很快生髮,達到可以採摘的成熟程度。
此時,茶農們就會準備好工具、人手,三不五時去茶園裡看一看,摸一摸。
等確定好適合採摘的日子,便可以先少量采一點,等兩三天,天氣如果一直晴好,茶芽都順利發出來了,便可以大量採摘了。
《4》
農作物的生長,都伴隨著節氣的變化和氣候的變化。
到了時間,到了成熟的時候,方才可以收穫,不能早,也不能晚。
到了瓜熟,自然蒂落。水到了,渠才成。
氣溫合適,茶樹便生長迅速,芽發得早。如果氣溫低,那茶樹就會延長生長期,等到氣溫升高了才漸漸嶄露頭角。
比如,今年的氣候,臨近春茶季的時候,並不像往年那樣陽光明媚的日子居多,反而氣溫較往年同期偏低。
上山去看,茶樹大多還沒發芽,或者,還沒有有具有將要發芽的特徵。
如果採茶的人心急,沒到茶葉成熟到適合採摘的時間便動手採摘,那採下來的茶青,過嫩,內質不足,製作成成品茶之後,青味極重,湯水偏薄,花香淺薄,品質不佳。
甚至,還會採下一些去年冬天萌發的芽頭,製作成香氣和口感都不太好的白茶。
而如果茶青發育正當成熟的時候,採茶的人手不足,很有可能會放任茶青過度生長發育,生成低等級的茶青。
比如,在銀針的季節,採摘不及時,天氣熱的時候,一夜之間,銀針就可能發育成牡丹王。
而在牡丹王的季節,如果採摘不及時而天氣極熱,一夜之間,牡丹王的葉片長長,就可能發育成一級白牡丹。
要是讓它們再在枝頭上呆三五天,那就長成二級白牡丹了。
價格與牡丹王,便要相差了許多。
對茶農來說,采早了,只要賣相好,而買家又不懂茶,有可能還能矇混過關。而萬一采晚了,等級上就矇混不過去,只能自認倒霉。
《5》
在合適的時間採摘,能得到優質的高品質的茶青。
然而,要得到優質的成品茶,僅僅只在合適的時間,採下品質優良的茶青,是不夠的。
也就是說,僅僅是外觀漂亮的、外觀與等級相符的茶,並不一定就是品質優秀的茶。
有了好茶青,還要有好工藝,才能成為好茶葉。
採下來正正好的茶青,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只是白茶製作流程中的第一個環節。
接下來,還要攤晾,還要萎凋,還要烘乾,還要裝箱儲存。
攤晾,要及時,如果採下來沒有及時攤晾,茶青便很容易堆積在一起,渥堆發酵,生成紅斑紅葉,變得不再像白茶。
攤晾,要攤得薄,每個水篩可以攤晾的茶青重量是固定的,只能少,不能多,多了,攤得過厚,茶青萎凋失水過慢,水分和原本要蒸發掉的多餘的物質大量積存在茶青細胞內,容易生成苦味和澀味,影響口感與品質。
萎凋,最好是日光,讓紫外線與茶青內的物質做正常的交換,生成更多的芳香物質和有益物質。
烘乾,不能操之過急,火太大,不行,茶葉內的物質容易大量迅速散失。火太小,也不行,會讓茶葉烘得不夠透,含水量過高,影響未來的陳化。
等到這些工序都保質保量地完成了,接下來,白茶還有重要的一關要過,那就是儲存。
儲存,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好茶青,是第一環。好工藝,是第二環。好儲存,是第三環。
有了好茶青,得好工藝匹配。有了好工藝,還得有良好的儲存條件,才可以陳化出品質卓絕的好茶來。
《6》
本文,雖然是講白茶的採摘時間,但卻把一款好白茶的誕生,明明白白地再捋了一遍。
採摘是天時,萎凋是地利,儲存,便是人和。
有了這天時地利人和三要素,方能得到一款優質的白茶。
所以,請列位看官,珍惜那些千里迢迢來到你茶桌上的白茶吧。
它們走過千山萬水,歷經千難萬險,百鍊成金,只為在沖泡時,奉獻給你一杯香清甘活的好茶湯。
那一杯羊脂甘露,便能在這仲夏溽暑里,慰籍你焦灼的心。
是花開半夏,靜月初生。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白茶湯色淡,是不是味道也淡?其實,決定滋味濃淡的是這三類物質
※連這件事都沒做好,難怪你沖泡的武夷岩茶會苦澀!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