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起來不要哭」,你可以糾正孩子的行為,但不能控制孩子的情緒
文|胖墩兒奶爸(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這樣的孩子:
站在玩具店門前,要求爸媽給自己買玩具,一旦爸爸媽媽不願意,就開始哭、鬧,甚至拽著爸媽的褲腳、遲遲不走。
其實,這是孩子在受到拒絕時,情緒的反饋。孩子的心思是單純的,被拒絕了,他們的第一反應仍然是「我想要」,而不會去思考「我為什麼想要」,作為家長的我們需要明白這點!
同樣,在生活中:
你的孩子會不會不敢上台表演?
你的孩子會不會不敢跟陌生人講話?
你的孩子會不會不願意去幼兒園?
你的孩子會不會不跟其他的孩子玩?
當你對孩子說了一句「不」之後,或者你的孩子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之後,他開始對人大吼大叫,露出「我討厭你」、「我不跟你玩了」的表情.......
這都是孩子在遇到不同不盡如意的事情時,表露出的最真實的情緒。
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教育孩子行為的對錯,而不是孩子情緒的好壞
面對執意要買玩具,不給買就哭、鬧、發脾氣的孩子的時候,作為家長的我們,不應該直接罵孩子,責怪孩子哭、鬧這種行為,而是應該教育孩子不應該為了這樣一件事就耍脾氣。
比如,我們可以這樣跟孩子溝通:
「媽媽知道,沒有給你買你喜歡的玩具,你很生氣,媽媽能夠理解你的這種不開心與生氣,因為媽媽跟你一樣大的時候,媽媽也會跟你一樣。但是,寶貝你仔細看看這個玩具,家裡是不是有類似的呢?這世界上有很多新鮮的東西,是不是這些東西,咱們都必須買回家呢?」
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在面對孩子的壞情緒的時候,我們可以理解並接納孩子的這種壞情緒,但是我們也應該伺機教育孩子改掉這種壞行為。
在遇到孩子哭、鬧、賴地上不走的情況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意識到孩子的這些行為都是正常的、能夠被理解的,而不能一直跟孩子強調「你這孩子怎麼回事」、「你怎麼你能賴地上呢」、「你怎麼就哭上了呢」等等,這類對孩子情緒的否定,都是不應該有的!
心理學研究表明,情緒管理,更側重於對負面情緒的處理能力。
孩子的性格、人際關係、社會適應能力都與情緒管理相關。
那麼,家長對孩子的情緒過多控制,會對孩子帶來什麼影響呢?
首先,作為家長的我們需要明白的是,制止孩子的情緒,就是在摧毀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與同學之間有小摩擦,回家之後對著你哭,但是你非但沒有安慰孩子的情緒,反而大聲責罵他「不準哭」、「哭什麼哭」......長此以往,孩子就算在外面受到了天大的委屈,也不會回家告訴父母,而且會讓孩子沒有家的歸屬感,感受不到家的溫馨,對事、對物都會比較冷漠。
還有的家長,喜歡讓孩子成為自己炫耀的資本,讓所有人都覺得孩子懂事,哪怕是孩子此時很不開心,但是為了自己的臉面好看,硬是要讓孩子在親戚面前表現的很開心,更可怕的是,有的家長明明知道孩子不開心,但是還讓孩子帶著這種負面情緒,給親戚表演節目。
家長這樣的行為會讓孩子對自己原本很擅長的領域喪失興趣,甚至產生「厭惡感」。
面對孩子表露出的情緒,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是最先意識到並且能給與孩子疏導的那個人!比如:當孩子哭的時候,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在給與孩子安慰的基礎上,詢問孩子哭的原因,得到孩子哭的原因之後,幫助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其次,家長要引導孩子做正確的行為,但不能強制控制孩子的情緒!
浩浩總是丟三落四,這天浩浩回家,發現弄丟了媽媽剛給買的文具盒,就躲在房間里哭,也不敢出來吃飯。
媽媽得知浩浩又弄丟了東西之後,頓時火冒三丈:「你怎麼又丟東西了!你這個月都丟了多少個文具盒了?你就不能長點心嗎?」你還哭,你自己做錯了事,你有什麼臉哭......」
本來就心情不好的浩浩,聽了媽媽的話之後,他更加難過了,本來這個文具盒是自己喜歡的圖案,卻被自己弄丟了,頓時覺得更加難過了!
而聰明的家長在遇到這樣的事情的時候,他們絕對不會這樣做!
他們會撫慰孩子柔軟的心靈
「浩浩,媽媽知道你現在很捨不得那個文具盒,畢竟上面有你喜歡的"哈利波特",對不對?雖說咱們浩浩是小男子漢了,但是哭也並不丟人,咱們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發泄,你可以哭,也可以暫時吃不下飯。咱們可以等一下再吃飯」
等到孩子的情緒緩和之後,家長再伺機教導孩子,下次要避免犯同樣的錯誤。首先,告訴孩子他錯在何處。「浩浩,媽媽要告訴你的是,丟了東西不可怕,做錯了事情也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錯不改」!」
?然後,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
「浩浩,媽媽呀,以前也跟你一樣,總是會丟東西。後來媽媽就想了個辦法,從此媽媽再也不丟東西了,你想不想知道是什麼辦法?」
得到孩子的同意後,與孩子分享:
經常丟東西可不是什麼好習慣,以後,咱們要是擔心東西會丟,咱們就把我們的小物品都做好標記,每天回家的時候,數物品的件數就可以了,是不是很簡單?
在這樣的家長教育下的孩子,他們會更優秀,也更容易改掉身上的一些「小陋習」,不信,你也可以試試看。
其實,所有孩子的負面情緒,都是在呼喚父母的愛!
沒有壞脾氣的孩子,只有不懂孩子的父母!
曾聽到過這樣一句話:當孩子情緒波動時,愚蠢的父母責備孩子,聰明的父母關愛孩子。
父母可以給孩子準備些小點心或者水果,跟孩子一起吃一起談,讓孩子說出心裡話。
如果是因為父母的過高要求,導致孩子情緒不好,父母一定要降低要求,不要讓孩子整天處於高壓狀態下,這才是對孩子的成長好。
當孩子感覺委屈時,父母要及時了解他委屈的原因,讓他的情緒得到釋放,這樣才能讓孩子形成健康、樂觀的人格。
情緒是伴隨孩子成長的夥伴,父母需要及時看到孩子的情緒變化,幫助孩子疏解負面情緒,才會讓孩子的情緒越來越穩定。
對待孩子的情緒,做為家長的我們一定要明白孩子的情緒與行為是分開的,我們應該糾正的是孩子的行為,但是不能控制孩子的情緒!
今日互動:當孩子哭鬧有情緒時,你是怎麼做的?歡迎評論區留言互動。
————————
在育兒生活中,有任何關於育兒的問題胖墩兒奶爸都願意為您出招,旨在為寶寶的生長提供一臂之力。
我是胖墩兒奶爸,一位願意分享自己育兒知識的奶爸。也歡迎各位爸爸,媽媽們進行點贊,轉發及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