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陽明是否放了寧王給皇帝抓?他沒照做卻在別處滿足皇帝的虛榮心

王陽明是否放了寧王給皇帝抓?他沒照做卻在別處滿足皇帝的虛榮心

王陽明,原名王守仁,是明朝的一位傳奇人物,他的名頭很多,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還是軍事家和教育家,除了這些「家」之外,因為創立了「心學」,王守仁甚至還可以與儒家的孔、孟、朱(熹)等聖人並列,成為了明朝的聖人。

王陽明的心學強調「知行合一」,很多明朝的重臣,如徐階、張居正、戚繼光等人都是心學的傳人,可以說王陽明的心學影響了明朝後期一大批文武人才的思想。而王陽明自身在文治武功上取得的成就也一點不差,他歷任江西、福建等地地方官,官至左都御史,總督兩廣兼巡撫,可謂封疆大吏。

然而,這僅僅是王陽明的文治,他的武功更是讓他能夠無愧于軍事家的稱號,他曾經平定了寧王朱宸濠的叛亂,並擒獲寧王本人。明朝第一代寧王是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在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時被朱棣挾持,奪取了本屬於寧王的朵顏三衛,還裹挾寧王一同造反。在朱棣奪取了明朝江山之後,朱棣不但沒有兌現之前對寧王許下的諾言,反而將寧王遷往內地——南昌,使其權勢大大降低,所以寧王一系一直對朱棣一繫心懷不滿,到了明武宗正德年間,寧王終於發動了叛亂。

正德十四年,寧王朱宸濠發動叛亂,正準備前往福建平賊的王守仁隨即募集義兵,並用疑兵之計穩住寧王朱宸濠,上了當的朱宸濠失去了銳氣,最終被王守仁募集的八萬義兵攻擊大本營南昌,最終雙方在鄱陽湖大戰,朱宸濠被王守仁生擒。

王守仁生擒寧王朱宸濠的故事固然精彩,然而在寧王被俘之後的故事也不遑多讓,明武宗正德皇帝的參與讓之後的事情變得更加有戲劇性。在很多故事中都說明武宗為了顯示自己的武功,命令王守仁將已經抓獲的寧王釋放,然後讓自己在鄱陽湖中將其親自抓獲,這個故事在後世之中廣為傳頌,很多人以此證明明武宗是多麼的荒唐和昏聵。

但是,明武宗真的命令王守仁釋放寧王嗎?王守仁真的這麼做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明武宗行事荒誕,相比於很多皇帝來說有不少的出格行為,比如為了追求享樂興建豹房,在豹房之中玩樂,處理政事,不願意回到歷代皇帝居住的乾清宮去。另外,還為自己封了一個「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的名號,以突出自己的武功,明武宗對於征戰之事十分有興趣,曾多次親自率近衛軍出關與蒙古軍隊作戰,而這次寧王的叛亂更是給了明武宗「御駕親征」的絕佳機會。

根據《明史·王守仁傳》記載,寧王叛亂,王守仁三十五日平定叛亂,擒獲寧王朱宸濠,但是「帝(明武宗)時已親征,自稱『威武大將軍』,率京邊驍卒數萬南下。」身邊的太監為了討好明武宗,「又欲令縱宸濠湖中,待帝自擒。」由此可見,讓王守仁將朱宸濠放到湖中,再由皇帝親自捉拿並非明武宗本人的意思,而是身邊人妄揣聖意。

那麼王守仁是如何應對的呢?「守仁乘忠、泰未至,先俘宸濠,發南昌。忠、泰以威武大將軍檄邀之廣信。守仁不與,間道趨玉山,上書請獻俘,止帝南征。」王守仁趁著皇帝近侍還沒趕到之時,便趕緊上書皇帝,請求獻俘,同時希望皇帝不要繼續南下,因為叛亂已經被平定了,南下除了勞民傷財之外沒有任何意義。

但是,人性的明武宗怎麼可能就這麼輕易地善罷甘休呢,「帝不許」,明武宗並沒有接受王守仁的勸諫,而是繼續南下並趁機遊玩了一趟,最後,明武宗還對王守仁提出了自己的一個小小的要求——要將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朱壽的功勞寫進報捷的奏疏之中,以表明這次勝利是在威武大將軍朱壽的指導下取得的。朱壽,何許人也?其實就是明武宗朱厚照本人,所以皇帝是為了過一把癮,給自己貼金。

面對皇帝如此「無禮」的要求,身為聖人的王守仁是怎麼做的呢?秉公直言,按照事實說話,說這件事情跟你皇帝沒有一毛錢關係?然而並沒有,王守仁採取了變通的方法,只要皇帝你乖乖地回去,什麼話都好說。於是,王守仁重新上了報捷的奏疏,言「奉威武大將軍方略討平叛亂」,這不僅僅滿足了明武宗的小心思,也堵住了皇帝身邊奸佞小人的悠悠之口。

王守仁身為心學創始人,強調知行合一,他不僅僅在文治武功上大有作為,也深諳為官之道,他遷就明武宗並無損於王守仁的聖人之名。

參考文獻:《明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談南明 的精彩文章:

安史之亂的副作用:世家豪族的紈絝子弟居然變成了唐代大文豪
吳國末代皇帝登基之初表現賢明,為何卻一步步滑向昏君的深淵?

TAG:漫談南明 |